第AA02版:政事 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创建慈善城市的新作为喜迎十九大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 特种设备监管工作
市政协召开双月协商会 建言安置房建设
全省首家非公企业党建学院在郑挂牌
我市部署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创建慈善城市的新作为喜迎十九大
□郑慈选

公益,让城市充满了责任担当;慈善,给市民带来了温暖阳光。公益慈善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慈善事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体现一个城市的品位、灵魂和内在价值。慈善引领着市民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让城市生活更加精彩美好。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速推进,郑州慈善事业如火如荼、蓬勃发展。2007年,郑州市通过立法规定每年10月16日为“郑州慈善日”。全市上下广泛开展安老、抚孤、助学、济困、救灾等各项活动。2008年全市募捐总额为4000余万元,2016年一跃上升为1.73亿元,全市累计募集善款8.66亿元,受益群众达到上千万人次。我市荣获11个“中华慈善奖项”、“中国政府推动奖”、全国“七星级慈善城市”等荣誉称号。郑州慈善事业正以其坚韧的生命力与这片土地一同沸腾并成长,慈善大树枝繁叶茂、根深蒂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遵循“党委领导、政府支持、行业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多方协作”的发展思路,我市各级慈善组织带领广大慈善工作者、慈善志愿者,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动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在善款募集、慈善救助、项目运作、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充分发挥省会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凝聚多方力量,着力培植慈善文化,提出了“善爱德荣 兴业润世”等慈善理念,打造了一批具有郑州特色、惠及公众、社会影响力强的慈善品牌。

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理念创新的背景下,我市的慈善事业稳步发展、亮点频出、异彩纷呈。着力推进“创建慈善城市”建设,通过慈善的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市慈善事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解决群众困难、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净化社会风气、改善社会风尚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慈善法》的实施,“中华慈善日”的设立,中国慈善事业全面进入了依法治善的新时代。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各慈善组织和社会团体掀起了学习《慈善法》的热潮,广大干部和群众普遍增强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慈善意识。以法规范慈善,依法践行慈善,在全社会形成了尊法兴善、依法管善、健康有序的慈善新态势。这些都为我市慈善事业的大力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和政策背景,并提供了正确的导向。

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慈善文化成为代表城市文明进步的软实力。在慈善城市创建中,要勇于探索,广开善门,打开善路,弘扬善举,形成具有特色的创建模式。

在慈善事业支持上要有“实举措”。建立政府部门与慈善组织之间的协作机制,形成政府协调机制与行业协作机制互补,政府行政功能与行业自治功能互动,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有机结合的慈善组织管理格局。对慈善组织在运作监督、社会动员、购买服务、税收优惠、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协作支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慈善类社会组织培育扶持,积极推进政府优先购买慈善组织服务,帮助提升慈善项目规模质量,发展优质慈善救助帮扶项目,探索建立企业冠名基金,形成专属品牌,不断巩固品牌影响力。

在拓展慈善资源上要有“新突破”。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将慈善事业纳入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开展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志愿服务等活动,充分挖掘和整合社会资源,特别是要发挥慈善事业在环保、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与潜能。

在慈善基层创建上要有“新发展”。要坚持群众路线,把创建工作部署到基层、落实到基层。充分调动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工作积极性,动员辖区超市、学校、医院积极参与,推动社区慈善组织与慈善实体有机互动,形成慈善项目与社会爱心准确对接的良性机制,把慈善城市创建融入日常工作落实,捆在一起抓,绑在一起建,合在一起评。

在服务和监督公益慈善组织上要有“硬招数”。培育和支持慈善机构加快发展,发挥慈善组织的主体作用,引导慈善组织公平有序竞争。推进慈善组织实行财务公开、阳光运作、规范管理、增强公信力和透明度。提高监督的及时性与效率,更好地落实捐助人、受益人、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形成法律监督、行政监管、舆论监督、公众监督、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慈善监督管理机制,努力营造慈善事业监督有力、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弘扬慈善文化上要有“浓特色”。 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和文明和谐、平等友善、分享博爱等的现代慈善精神孕育着慈善文化。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市的传统慈善文化,运用历史慈善人物、事件、典故,在城市、乡村和各行各业大力开展慈善文化宣传活动。大力弘扬扶危济困、诚信友爱、互帮互助、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传播慈善理念和志愿精神,努力营造“人人可慈善”的全民慈善氛围,积极投身到创建慈善城市崇高事业中来。要让慈善行为成为每个公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逐步形成具有浓郁特色的郑州慈善文化氛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创建慈善城市,发展慈善事业,需要伸出每一双真挚的手,凝聚每一份坚定的力量,将一人之力变成万众一心,将潺潺溪流变成滔滔江海。

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赋予郑州慈善事业更丰富的内涵,不断探索发展郑州慈善事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用“创建慈善城市”的丰硕成果书写崭新篇章,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94773 2017-10-16 00:00:00 一 以创建慈善城市的新作为喜迎十九大KeywordPh□郑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