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8版:中牟时报 记忆 上一版3
Z08
林宗像里故事多 名士身后更显名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林宗像里故事多 名士身后更显名
□娄继周

新民晚报记者徐翌晟10月10日报道:近日,有一幅在北京画院展出的明代肖像画作研究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这幅无作者落款的画像为上海博物馆所藏,经上博书画部主任凌利中考证,画像出自明末清初著名肖像画家赵雪江之手,画像上的老者为赵雪江的诗文老师、忠臣烈士张林宗。

张林宗在中牟民间被誉为“神笔”

张民表,字林宗,是明末中州名士,河南中牟人,晚年长期寓居省会开封,是当时的士林领袖。“中州三先生”“天中四君子”“中原六子”“中原七才子”之一 ,是明末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在中牟民间被誉为“神笔”,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门生众多,清初著名的历史人物文坛领袖周亮工就是他的门人。

崇祯十五年(1642)秋,李自成三打开封,张林宗协助巡抚高名衡守城,悲壮死于黄河洪流之中,其所著诗文稿也被淹没,士林为之痛惜。时在山东潍坊任县令的周亮工得知大患,派弟弟靖工寻访3个月,找到幸存的林宗幼子张子顾,送给亮工抚育。周亮工将子顾带在身边,辗转各地为官,将子顾养大成人后,送归中牟,为其娶妻成家,并追回被族人侵占财产。士子多赞周亮工高义,而周亮工思慕恩师张林宗,为睹其遗容,请老师朋友画家赵澄为张林宗肖像,周亮工像上题跋题诗,遍请名士题咏,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典型的名士肖像,成为上海博物院的镇院之宝,而且肖像背后的故事和许多信息,对我们研究张林宗及明末那段历史都有很大的价值意义。

清初刑部尚书诗坛盟主王士祯《陇蜀余闻》记载:“张民表,字林宗,万历中牟名士。没于汴梁之水,其门人周侍郎亮工在金陵请赵诚写真,赵与林宗初不相识,屡易其稿终不似。一夕,梦一丈夫,古冠服,自言是张林宗,笑而擎其笔 。旦起,信笔而就,见者骇其神省。”这则笔记说明张林宗肖像当时十分有名,颇具神秘色彩。只是几处信息有误,或因道听途说所致:一是赵诚系赵澄之误会,二是周亮工请赵为恩师张林宗写真是在扬州而非金陵,三是赵澄与张林宗并非不认识,而是老友。但王士祯能够在笔记中记载此事,说明赵澄为林宗肖像在当时士林中是一件很有影响的事情,也说明肖像作者赵澄与像主张林宗也都是士林中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思恩师之情与肖像之技引人赞叹

赵澄,字雪江。一字湛之,金陵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晚年得铜汉章,改名颍州布衣。其山水泼墨细谨,两擅长其长。学宗董源、范宽、李唐诸家。又擅临摹,凡大内所藏,缩为小幅,无一笔不肖。又仿古20幅极精,为琉球国王所得,为海外珍宝。并工写照,得意之作,皆用铜章,以博学能诗称。顺治十一年(1954)74岁时,尚仿名家山水册。与王铎等士大夫有交往。

周亮工《读画录》及其本人和陈方策、闵派鲁、黄澍等人在张林宗肖像题跋中,记录了周亮工请赵澄为恩师林宗肖像及肖像辗转的经过,又言及他们与张林宗的交往友谊,多感人之处。陈方策顺治七年(庚寅)端阳日肖像题跋云:“己亥(即明崇祯八年)余客梁,因周元翁公祖与林宗先生游,得朝夕于梁,时有赵雪江居士工藻绘,亦同游。庚辰(崇祯十三年)余客燕,先生偕元翁下公车,余又得朝夕于燕。从此元翁别去赴官,先生抱道归没,则元翁及余与雪江不见先生者,去今咸有十余年。去冬元翁入都,会雪江游广陵(即扬州),遂嘱以思先生之像绘之。余一日谒元翁,发一轴相示,遽问曰,谁像欤?余捷应之曰:林宗先生也。相顾嗒然。余因思先生没十余年矣。元翁位方伯,尚谋图以见先生之容。雪江年八十,犹能忆写先生之照。此情此技,今日可复觏乎?”此跋记周亮工请赵澄为林肖像之地之时,足以正王士祯笔记之误。对周亮工思恩师之情与赵澄肖像之技的赞叹,亦足以发人之情。

于患难之中珍藏恩师肖像

周亮工顺治十二年将此肖像交付林宗之子子顾时题跋,更富深情:“庚寅冬,予复入闽,奉此像入温陵,入丹霞,入蘭水、汀州,烽烟载道,犹得保全此幅。归而贻之子顾。今年冬,以北海夫子欲与先生见,子顾复寄之都门。予守官无状,大难突起,狼狈就道,琴书尽失,只存此幅。嗟夫,壬午之秋,先生永别。予小子,今曰予小子。永别先生矣。为之恸哭,礼拜而去。”跋中所提“北海夫子”,指孙承泽(字北海),曾任河南祥符县令,也为周亮工恩师,又是张林宗好友。清初官至吏部侍郎。此时周亮工因在福建布政使(方伯)任上得罪总督佟某被劾,进京受审,故曰:“守官无状,大难突起,狼狈就道,琴书尽失,”然而周亮工患难之中,珍藏恩师肖像,得以“只存此副”。在将此像题付子顾之前,“为之恸哭,礼拜而去。”此情此景,足以感人。

张文峙跋云:“林宗先生代都水而仙去,即其文章收之海藏,不以世传,乃明月在空,影沉沧波。传神写照,又笔授之于梦,则赵子精诚以为之,而不觉传岩之惟肖也”。

历时六载受32家后学名士题咏

像画成后,随周亮工辗转漂泊,历时六载,直到题付林宗之子。其间周亮工与子顾遍请张林宗门人及故友知交,以及受过林宗教诲的后学名士题咏,先后有孙承泽、刘体仁、顾梦游、赵宾、陈丹衷、徐延寿、陈肇曾、李首龙、胡玉昆、黎士弘、罗耀、薛宷、方拱乾、方以智、许友、宋祖谦、林应楷、王沄、杜濬等32家之多。这些人物或为当时高官显官,或为士林领袖,或为书画名家,或为遗民隐士皆为当时颇有影响者,足见张林宗生前及死后在士林中的影响。

孙承泽以“北地老同社”身份题诗:“尚有典型在,宁知色笑非。惊心燕市别,切齿汴城围。守吏方乘倖,老儒独浩归。薛收门下士,抆泪写秋晖。”许多题诗或怀念林宗之情,或惋惜其诗文淹灭,或痛惜林宗之逝,皆可咏可读。有些题句,甚至堪称佳句,如:“著述生前富,声名死后香”(陈肇曾)。“名合藏诸五圣,魂乃逐乎波臣。举世抱汨罗之恨,先生当视如沧海之涛。盖难问者天,不朽者人”(方拱乾)。也有的题跋把张林宗死于开封黄水,比作屈原投汨罗江自逝的汨罗之恨,而把他沦于水祸的诗文比之于屈原的《离骚》,“知同湘水失,多把屈骚藏”(林应楷)。

周亮工作为请画家画像者,记载最有权威性。其《读画录·赵雪江》条云:“予师张林宗先生没于黄流,余恒思追慕先生小照,偶以语君。君曰:大异事,今夜方梦林宗授我以笔,当急归图之。遂仿佛如生。公子允葵见而伏地乞归藏于家。雪江别吾师垂二十年,而故人容貌犹往来胸臆,一落笔便肖。如此友谊,何愧古人,不独叹其技艺之工矣。”

辗转多年被收入上海博物院

张林宗肖像是怎么到上海博物院的呢?上海博物院并没有明确记载。据民国日伪维新政府行政院长梁鸿志(1882~1946)《爰居阁脞谈·张林宗辑传》云:“国变后周亮工嘱赵雪江图林宗像,授其子。子顾遍征题咏,诗多步林宗邺城南寺壁上诗韵。亮工诗云‘邺下南头寺,同来听妙香。临钟携竹杖,分佛卧藤床。破壁孤儿泪,长河一夜霜。鸿文与秘籍,蛟室可能藏。’和者薛宷、黄景昉、顾梦游、张文峙、杜濬、赵宾、许友、林古度、黄澍、孙耀……孙承泽、陈濬数十人。诗多不具录。像初藏贵阳陈松山侍御所,今归余家”。

梁鸿志说得明白,在他之前,林宗画像藏在贵阳陈松山家。陈松山即陈田,字崧山,一曰松山(1850~1922),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入翰林,潜心嗜古,辑成《明诗纪事》200卷,参与辑成《黔诗纪略后编》30卷,《略补》3卷。任御史时,为人持平,刚正不阿,不畏强暴,敢仗义执言,曾弹劾权奸袁世凯与奕劻,认为袁日事揽权,居心叵测,不可重用。后袁世凯被载沣勒令回籍。从此,陈田直声震天下。陈田长诗文,为清末贵阳著名学者,著有《听诗斋诗》《周渔璜年谱》等。

如此说来,或许是清朝官方或陈田本人为编《明诗纪事》等文献,从张家征得张林宗肖像,为陈田所得,后又落到梁鸿志家。日寇投降后,其家藏文物被民国政府没收或流落民间,尔后进入上海博物院。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96620 2017-10-20 00:00:00 五 林宗像里故事多 名士身后更显名KeywordPh□娄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