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G04版:高新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G04
“诺贝尔奖工作站”再度花落郑州高新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厄温·内尔郑大讲学
“诺贝尔奖工作站”再度花落郑州高新区
“诺贝尔奖厄温·内尔工作站”在郑州大学挂牌
诺贝尔奖得主厄温·内尔在郑州大学

“诺贝尔奖丹·谢赫特曼工作站”在郑州高新区挂牌后仅11天,河南省又一个诺贝尔奖工作站花落郑州高新区,10月22日,“诺贝尔奖厄温·内尔工作站”在郑州大学挂牌,成为我省第二个诺贝尔奖工作站,标志着郑州集聚创新资源特别是国际创新资源取得又一重要成果。

记者 孙庆辉

高新时报 方宝岭

通讯员 王晶晶 文/图

揭牌 我省第二个诺贝尔奖工作站正式运行

据悉, “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诺贝尔奖主题月”活动由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郑州市政府、河南省科技厅主办,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市科技局、郑州大学、新明天集团、嵩山智库承办。厄温·内尔教授访问郑州大学,也是“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诺贝尔奖主题月”的活动之一。

据介绍,“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诺贝尔奖厄温·内尔工作站”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厄温·内尔与郑州大学合作设立。郑州大学将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团队为依托,立足河南地方特色,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面向国际学术前沿,促进高层次人才集聚、高端科研成果产出和优秀项目孵化。

当天,73岁的厄温·内尔教授受聘为郑州大学兼职教授,在揭牌仪式致辞时,他对中国在科研领域发生的日新月异的进步表示赞叹,对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环境给予高度评价。郑州大学教育科学事业的日新月异和郑州高新区企业的快速发展无不充分展示了郑州市科研事业的稳步前进,高新区的一些企业也非常重视科研,这也是快速发展重要的“钥匙”。他说:“我能够受聘郑州大学,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感到非常荣幸。工作站将致力于推动生物医学研究、肿瘤防治新药研发、医学人工智能制造等方面。”

当天,厄温·内尔教授与郑州市委副书记靳磊,郑州大学党委书记牛书成,郑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张红军,郑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新亭,郑州市科技局局长文广轩等共同为诺贝尔奖工作站揭牌。

牛书成说,郑州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着力在3个学科率先突破、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其中包括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学科,我们衷心希望厄温·内尔教授结合自身研究优势,帮助我们实现重点突破,加快一流大学建设进程。

据了解,德国科学家厄温·内尔教授获得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国际生物物理学界的顶级专家。主要从事钙离子信号传导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突触可塑性研究。其研究成果对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以及新药研发等有划时代的影响。

靳磊在致词中说,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诺贝尔奖主题月活动开展以来,郑州大学以广阔胸怀、世界眼光、包容精神、勇于担当,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与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达成合作交流意向,已有2家诺贝尔工作站挂牌运行,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郑开展交流讲座,这必将助推郑州市和郑州大学的发展,对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靳磊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郑州市将不断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使郑州成为各类人才汇聚、创业、发展之地,将继续构建各类科技交流合作平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科技人员智力服务平台、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要广聚天下英才,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培育尊重人才,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让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迸发,让各类人才智慧才能充分涌流。

“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诺贝尔奖主题月”活动开展以来,已有2家诺贝尔奖工作站挂牌运行,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郑州开展交流讲座。据悉,今后还会有更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科学家、院士到郑州开展交流合作。

聆听

近距离接触大师让我们受益良多

亲睹国际大师的风范,感悟世界前沿的风采。22日上午10时,郑州大学第二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连过道都挤得满满的。当满头银发的厄温·内尔缓步走上讲台,现场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当天厄温·内尔以《离子通道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应用和展望》为题进行学术报告,报告的内容很专业,但教授借助一些研究数据、图片和案例进行了详细、生动地讲解,让师生很是受益。

报告中,厄温·内尔教授提出了3个重要发现,包括各个组织里都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离子通道、离子通道会作为药物的靶点以及离子通道病。厄温·内尔教授还介绍,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离子通道开放,“我们吃辣椒时为什么会觉得辣呢?” 厄温·内尔教授举例,“因为辣椒里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可以作用于一种离子通道,而这种离子通道恰好在我们的温度感觉器上,因此引起我们的感官变化。” 厄温·内尔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表达和风趣幽默的话语感染了全场师生。

受益

教授每天在实验室待12个小时

在自由提问环节,厄温教授始终亲切、温和、富有耐心,对郑大学子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极具诺贝尔奖大师的风范,赢得了郑大师生的热烈掌声。“想要拥有更好的记忆力,要通过生活体验、兴趣、自我能动性等来激活神经系统,有张有弛地学习是最好的记忆方法。”厄温·内尔对怎样加强记忆力的回答赢得了现场的热烈掌声。

厄温·内尔教授表示,之所以会研究生物物理学,是源于自己最初的兴趣,慢慢地对越来越多的事物好奇而想要了解更多。厄温·内尔教授希望大家能拥有科学最宝贵的特质,即好奇心与专注力,学会独立思考,求真探索。

当有同学向厄温·内尔教授请教科学研究的重要素质是什么,教授年轻时每天有多长时间用于科学研究时,厄温·内尔教授说,他每天待在实验室的时间长达12个小时之久。

他还告诉郑大师生,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坚持探索对自己有吸引力的领域和问题,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在研究中要学会变换角度去思考,善于发问。而这一切是科学研究成功的关键所在。

厄温·内尔

厄温·内尔(德语:Erwin Neher,1944年3月20日出生,是一名德国生物物理学家。1991年,他夺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内尔出生在巴伐利亚的莱希河畔兰茨贝格,1963年至1966年于慕尼黑工业大学学习物理学,1966年赴美国进修,一年后获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生物物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得莱布尼茨奖。

他在细胞分泌领域非常权威,他的实验室也是国际顶尖实验室。1991年,厄温·内尔因发现细胞内离子通道,开创膜片钳技术而与Bert Sakmann教授共同获得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0年被授予帕维亚大学荣誉学位。厄温·内尔教授研究领域包括钙离子信号传导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突触可塑性,他的研究成果对肿瘤、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癫痫、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以及新药研发,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等都有着划时代的影响。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98825 2017-10-26 00:00:00 四 “诺贝尔奖工作站”再度花落郑州高新区KeywordPh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厄温·内尔郑大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