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3版:新时代 新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结合工作实际 学习新思想担当新使命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结合工作实际 学习新思想担当新使命
市委常委,郑东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鹏

10月18日~24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批准了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和中央纪委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大会高举旗帜、继往开来,拓展了中国道路,展示了中国力量,体现了中国气派,必将进一步激发全国人民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热情。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旗帜鲜明、内涵丰富、气势磅礴、催人奋进,回顾了五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开创的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着眼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作出了全面部署。通过认真学习报告、查阅资料、领会思考,就学习贯彻大会精神,进一步武装头脑、推动工作产生了几点认识和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判断的敏锐性和正确性

(一)进入新时代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初心不改、砥砺奋进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产业结构逐步迈向中高端,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尤其是近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政治清明前所未有,改革力度前所未有,持续繁荣前所未有,强军建设前所未有,大国地位前所未有。这些伟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无不见证了我国发展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进入新时代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转化的必然结果。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主要矛盾”的概念,认为这一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经摆脱了物质短缺、生产不足的困境,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人民原来的“物质文化需要”也演化成范围更广、品质更高、更加公平充分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与之对应,矛盾的另一方面也由“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社会矛盾的进化标志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对指导下一步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具有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进一步坚定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进入新时代是科学谋划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结果。党的十九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将全面转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明确提出“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完整勾勒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实现新的目标必须选好新的起点。作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以十九大作为新时代的起点,能够动员全党上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能够鼓舞全国人民振奋精神、自信拼搏,共同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力推进。

二、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历史的召唤。

一种思想,只有引领时代,才能显示出磅礴伟力。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理念和办法已经无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必须从理论上作出新的重大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阐述了新时代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实践的结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实践的产物,是党在实践基础上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进一步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其核心内容“八个明确”、“十四条坚持”,已经在过去五年的实践中证明了正确性和前瞻性,必将指引全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三、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必须增强用大会精神指导推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经过60多年的发展,郑州已经崛起为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成功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规划。从发展阶段和自身实力来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底气和能力为人民谋幸福,让群众得实惠。从郑东新区来说,我们提出争创全国最生态宜居的城区、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区、投资客商满意度最高的城区、人民群众幸福感最高的城区和党政干部廉洁度最高的城区,就是要贯彻落实市委“创优势、增实力、补短板、能抓住”的工作方针和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的工作要求,从生态、经济、人居、营商环境、党的建设等方面努力,让生活在东区的人民更有获得感,让郑东新区这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名片更加闪亮。

(二)进一步扛稳抓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责任观念,自觉担负起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持续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高潮,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反腐肃贪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进一步强化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先导区、示范区和核心区的责任担当。党的十九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同样也标志着郑州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郑东新区将紧密联系实际,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先导区、示范区、核心区这个总体定位,加快实施“六个一”(明确一个总目标、把握一个总抓手、坚持一个总定位、围绕一条工作主线、突出一个支柱性产业、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思路,特别是要以建设国际化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国际化中央商务区为引领,加快推动由新型城镇化向国际化的转型升级,由最生态宜居城区向最具经济活力和科技文化软实力城区的转型升级,努力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全市在更广范围内参与区域竞争。

(四)进一步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围绕全面完成年初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做好国家中心城市十个方面重大任务、九大支撑性工程和六大基础性工作涉及的各项任务。全力推进轨道交通、新107国道、贾鲁河综合治理、综合管廊、四环快速化等工程实施。二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力争年底安置房再分房回迁2万名群众,竣工通车道路40公里,新投用6个便民服务中心。三是强力推进产业项目招商、落地和建设,力争引进金融机构30家以上,确保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全部落户东区。开工建设龙湖金融岛地下空间和外环建筑群,实现宝能金融中心、清华附中郑东学校同步开工,11月15日前完成1500万立方米项目土方清运,带动今冬明春101个项目全部开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0亿元。四是着力构筑开放创新高地,推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再引进大数据企业20家以上,完成龙子湖大数据产业园和科学大道科学谷规划编制。五是加快推进大生态建设,全面实施凤山、高铁公园等9大山体公园生态绿化,新增绿化面积达到1万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00961 2017-11-02 00:00:00 四 结合工作实际 学习新思想担当新使命KeywordPh市委常委,郑东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