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8版:荥阳时报 荥事 上一版3
Y08
高山镇摘得“国家园林城镇”桂冠
棋源路 (康泰路-郑上路) 道路工程全线贯通
荥阳开展 房地产市场联合检查
未来3个月,荥阳供电公司进社区保居民安全用电
荥阳地管所助力 地铁10号线建设
郑电院西校区铁道学院秋季运动会开幕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山镇摘得“国家园林城镇”桂冠
目前已实现城在山中、绿在城中、山城相映、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本报讯 这里绿色满街、山花烂漫、风景宜人;这里绿树成荫、山高水秀、生机勃勃;这里物产丰富、工业雄厚、人杰地灵。近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命名2017年国家园林城市的通报”,国家级卫生镇荥阳市高山镇再次斩获金字招牌,成为国家园林城镇。

记者 姚辉常

通讯员 张海阳 文/图

点线面结合

形成绿化体系

高山镇以公共绿地为重点、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小区绿化为依托、以街头绿地为点缀,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

突出“点”的开放,加快建设公共绿地。先后投资1200余万元建成高山镇群众文化广场、农民创业园游园、竹川游园等,各行政村建设公共绿地和小型游园22个,公园面积占地达3.4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0.18平方米,种植了各地特色树种及乡土树木182种,使群众在游玩的同时欣赏不同地域风光,陶冶情操。建设全民健身苑23个,添设健身器材主健身路径,给居民群众的休闲、健身提供了方便,也方便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注重“线”的流畅,编织道路绿化网络。坚持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加强对镇区重点道路绿化的规划和实施,投入近4000万元在镇区建成了“五纵四横”公路网,全镇所有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绿化普及率达100%,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6%、绿地率达到45.9%。

力求“面”的完整,营造绿色宜居家园。坚持“楼房建到哪里,绿化配套到哪里”,大力推进庭院和居住小区的绿化建设,大量推广以藤本植物为重点的屋顶、墙面等立体绿化。近年来,先后建设了香山苑、高山社区、竹川社区等一批舒适宜人的现代化居住小区,高山中学、高山阀门有限公司及8个村委会分别创成郑州市、荥阳市园林单位,新建居住区绿地率高于35%。

突出内涵,彰显特色风貌

高山镇坚持“水为城之源,文为城之魂,绿为城之美”的理念,致力于将高山建成一座山水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一流的山水园林城镇。

“显山”,体现高山的“大气”。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建设风景林和生态林地,保持山体原有林被,补植其他季相的乡土树种,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3万株,新植和完善农田林网5000亩,新造防护林800多亩,新植其他造林3400亩,实现了城在山中、绿在城中、山城相映、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秀水”,体现高山的“灵气”。近年来,该镇加大对汜水河的治理力度,先后投资1200万余元对汜水河河道进行了清淤,对河道两侧进行了加固和生态修复,在竹川大桥北边2公里处建有当地最美的人工湖——太溪湖,太溪湖占地200余亩,周围芦草荡漾、鸟语花香。

“彰文”,体现高山的内涵。2016年,石洞沟村被国家七部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石洞沟村四面环山,群山环拱,著名的商相祠、红色鹅卵石建造的房屋、垒砌的窑洞和400余年的古槐是尤为难得的旅游资源,3000余年的“良弼家风”传承已久,勤俭持家的淳朴习俗已成为历史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基地。

倡导绿色,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高山镇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以阀门等支柱产业为重点,不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推行清洁生产,逐步实现产业转型,高山阀门获中国驰名商标,超凡自控、精工蝶阀、太子春酒业等获河南著名商标。

在升级传统工业项目的同时,高山镇注重引进生态、环保型文化旅游项目,全力打造景区建设,动员群众开山凿石,铺设旅游步道,开设农家餐馆,建设了白水峪绿竹洼、许村湿地等景观,石洞沟村传统村落旅游文化项目已经制定出发展规划。

高山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及相关产业链条,打造出一批集中连片,具有相当规模的优质小杂粮、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基地。其中,高山村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已经起步,重点开发“采摘-观光-休闲-度假”等新产业链,积极推进“农家乐”“采摘游”等产业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03253 2017-11-09 00:00:00 四 高山镇摘得“国家园林城镇”桂冠KeywordPh目前已实现城在山中、绿在城中、山城相映、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