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抢人才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4
智引天下英才 汇聚发展力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智引天下英才 汇聚发展力量
全市“智汇郑州”人才政策发布会侧记
8名“郑州人才特使”接受聘书,从左至右依次为王为工、阎连科、吕家进、施一公、许家印、李伯谦、胡大一、陈肖纯。

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把人才发展放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

谋大事者首重格局。昨日上午,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轩辕堂,人才汇聚,群贤云集,郑州市委、市政府“智汇郑州”人才政策发布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一条条掷地有声的人才新政,在会场内外引起强烈共鸣,识才、用才、聚才,为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宏大人才队伍支撑,正成为全市上下的高度共识、坚定抉择和务实行动。

郑报融媒记者 覃岩峰 聂春洁

赵文静/文 马健/图

“人才特使”点赞人才新政

人才新政,余音绕梁。

“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此时发布‘智汇郑州’人才政策恰逢其时。”发布会一结束,“郑州人才特使”施一公便被记者团团围住,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无论是中国、河南还是郑州发展,最需要的就是人才。我们可以讲项目、资源以及很多其他事情,但是事在人为,最后肯定会落脚到人才上。”施一公认为,郑州人才政策非常精彩,关键是要把这个政策持续地执行、落实,并在反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让人才政策更适合郑州。

“把人才这个关键环节做好,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就有了资源上的保障。” “郑州人才特使”陈肖纯认为,郑州出台的人才政策非常好,它不只是针对高层次的特殊人才,而是一个涵盖了高层、中层以及普通大学生等各层次人才的普惠政策。“现在郑州市拿出这么多资源把人才吸引过来,再推动企业去吸纳人才,这样非常好。”陈肖纯为人才新政不断点赞。

“引进人才不仅仅是把人才引进来,更重要的是要将人才留下来,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发挥作用。” “郑州人才特使”王为工建议,可以针对不同人才的需求,来制定更加柔软的政策,让不同的人才在郑州得到适合他成长的土壤。

而在“郑州人才特使”李伯谦看来,郑州正全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布的一揽子“升级版”人才政策,可谓人才福音。“欢迎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青年研究者加入郑州人才大军,为郑州的历史文化研究、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助威、助力、助成。”他在现场发出发这样的“邀请函”。

媒体云集报道大会盛况

人才新政,关注弥广。

本次发布会引起全国媒体强烈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中新社、河南日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以及人民网、新华网、百度、新浪、凤凰网、一点资讯、网易、今日头条等国内近50家主流媒体均到会议现场进行采访报道、直播。

武汉晚报、长沙晚报、成都商报、南昌晚报、西安晚报等9家省会城市都市报进行新闻联动。

除多家电视台直播外,发布会还特设网络推流直播,凤凰网、一点资讯、东方头条、北京时间、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都同步进行了视频直播。

“郑州是个美丽的现代化城市,发展特别快,有很好的政策、很好的环境,相信郑州一定会有很好的未来。”来自美国芝加哥的杰西卡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这次专程从北京赶来进行发布会报道。她说,郑州人才新政很具体,很震撼,它将给世界人才提供一个非常大的舞台。

“我去过30多个国家,郑州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安全,非常现代化。”国际在线俄罗斯记者提姆表示,今后还要来郑州很多次,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他表示,现在有很多中国人在海外留学,希望人才新政能将更多海外留学生吸引到郑州来,为郑州发展提速。

新政策催生发展新力量

人才新政,振聋发聩。

发布会现场,郑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樊福太表示,近年来,郑州经开区政策扶持力度空前、载体培育效果明显、人才引进势头良好,全区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人才新政的发布必将为全区发展提供新动能。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樊福太说,下一步,郑州经开区将围绕主导产业,放大区域优势,营造更优环境,强化政策支持,激发政企潜力,形成科研平台和企业总部汇集,高端人才云集,科研成果聚集。鼓励外资研发中心、高校及科研院所与区内机构共建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逐步构建多主体协同创新格局。同时,还将推进融资机制改革,努力破解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的障碍,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营造积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不断促进产业集聚与人才集聚良性互动。

“全市人才新政吹响了我们引智引才的冲锋号。”中牟县科技局局长张海献表示,过去五年,中牟县“双创”氛围日益浓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实施汽车产业集聚区、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建成公共科技研发平台2个,建立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20家,引进院士专家服务中心项目1个,3名院士和1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受聘企业进行项目合作。下一步,将深研政策措施,认真执行好、落实好,让人才新政为中牟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万众瞩目将迎“人才潮”

人才新政,激荡回响。

虽然没有到发布会现场,但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建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晓梧一直在刷新网络直播,关注发布进程。在他看来,人才新政对于郑州抢占人才高地影响深远,必将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积蓄源动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发展之源。”郭晓梧表示,去年,公司联合上海大豫青年文化发展服务中心,成立了“上海大豫返乡创业(郑州)示范园”,作为返乡投资兴业,回报家乡经济、文化发展试点,示范园本着政策“筑巢”,感情“引凤”,打破传统思维,积极鼓励引导上海豫籍人才回郑投资兴业。在创业场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就业扶持政策、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返乡人员给予政策倾斜帮助,让返乡人员成为创业的主力军和领头羊,架起豫沪两地乃至长三角经济区与河南联动发展桥梁,助力郑东新区经济快速发展。

从2012年开始,河南省科技创新创业导师、慧谷大创园董事长杨晏便开始实施“羁鸟归林”,旨在引导在外豫籍互联网企业家和资深技术人员回豫投资、创业或者就业,服务家乡。从新媒体上了解到全市人才新政,他直言很受鼓舞,倍感振奋。

杨晏表示,目前,已有包括土曼科技运营中心、网宿科技郑州分公司、神州泰岳研发中心、速途网运营中心等多家知名企业在慧谷咖啡的邀请下落户郑州;同时,慧谷咖啡与专业猎头公司合作,为企业提供特定岗位的猎聘服务,已有数十名在外豫籍老乡回豫创业或者就业,解决了多家企业的人才难题。现在,全市出台人才新政,条条干货,相信人才入郑的大潮会越掀越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07707 2017-11-24 00:00:00 五 智引天下英才 汇聚发展力量KeywordPh全市“智汇郑州”人才政策发布会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