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抢人才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中华文明探古溯源 郑州地区无与伦比
架起中美人才 互动互补的桥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人才特使 “中美国际创业港”创始人王为工:
架起中美人才 互动互补的桥梁
■人才名片 姓名:王为工 简介:出生于黑龙江,长于河南,中学及大学时光均在郑州度过,现为位于经开区的“中美国际创业港”的创始人

初冬的早晨8点,寒风正凛冽,一群群年轻的创业者,正裹着大衣,陆续走进位于经开区的“中美国际创业港”。而在这些创业者的背后,是这座创业港的创始人——王为工。

1993年赴美,很快在当地创办自己的公司,开拓事业。就在家人朋友都以为他会在美国扎根时,2001年,他却毅然决然地回到郑州,重新创业。郑报融媒记者 赵柳影/文 周甬/图

回国创业,架起中美人才互动桥梁

出生于黑龙江的王为工,长于河南,中学及大学时光均在郑州度过。1991年,王为工从中州大学毕业,1993年赴美,很快在当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2001年,就在家人朋友都以为他会在美国扎根时,他又毅然决然地归国创业,并且把地点选在了郑州。

2006年,王为工创立了“中美国际创业港”这个专业的创新创业孵化器运营管理品牌,是帮助青年人勇敢创业、帮助企业持续发展的国际化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完成在美国硅谷、纽约、波士顿,中国北京、香港、深圳、郑州、大连、太原,新加坡等地的落地。

王为工在创业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全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他虽然人在郑州却把眼光放在了全球,他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中美文化经济合作与智慧共享发展。

人才引进,支撑郑州加速度

扎根郑州的16年,王为工从一个创业者转变为创业导师。这16年,他也深深地感受到郑州的发展变化。

“郑州整体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开放程度和包容程度越来越高,创客们的热情也很积极。”王为工说,目前郑州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为郑州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

对于此次担任“智汇郑州”人才政策发布会的人才特使,王为工认为此次大会会成为郑州引进人才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拐点,是支撑郑州发展的加速度。

“之前郑州对引进人才也非常重视,但这次参会,让我觉得不管从政策还是形式,都变得跟以前不一样,更加详细和具有针对性。”王为工说,他希望郑州能够在人才角逐中脱颖而出,希望更多的海内外人才可以选择郑州施展才华、实现梦想。

柔性政策,让种子扎根土壤

作为人才特使,他也对郑州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人才就像种子,是会四处飘散的,只有找到合适他的土壤才会扎根下来、生根发芽。

因此,引进人才不仅仅是欢迎人才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要将人才留下来,并且在郑州发挥作用、得到绽放。“我们可以针对人才不同的需求,来制订柔软的方案,让不同的人才在郑州得到适合他的土壤。”王为工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08094 2017-11-25 00:00:00 六 架起中美人才 互动互补的桥梁KeywordPh郑州人才特使 “中美国际创业港”创始人王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