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现在起,到2020年,惠济区将全面深度融入主城区。到2035年,建成极具活力的创新型城区,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引领区。惠济区委三届六次全会向全区发出号召,全面开启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区,生态宜居宜业旅游城”新征程。 记者 鲁慧 通讯员 连敬春 徐玉政 文/图 用“旅游+”模式 打造全域旅游 就惠济区的产业定位和当前重点工作,惠济区委书记黄钫表示,要围绕“全域旅游”目标,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旅游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就是将旅游与各行业和城市发展各种元素融合起来,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是发展旅游的载体,各个产业都是发展旅游的抓手。惠济区一切工作要以旅游作为出发点,用“旅游+”的理念来思考谋划工作,全面推行“旅游+”模式,将旅游的元素和标准融入道路建设、招商引资、社会民生等各项工作。把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努力打造成为承接全省旅游的集散地,打造展现惠济、郑州乃至全省对外展示的门户和一张靓丽的新名片,满足游客需求,提升文化内涵,拔高文化品位,将惠济区打造成为全省旅游的综合服务片区。 着力提高品质内涵 持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要优化空间布局,按照惠济区“一核一带三组团”总体空间布局和区域功能定位,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要突出核心区地位,建设最能展现惠济形象的发展先导区。要按照北部商业中心、生态宜居区、健康养生区的空间区域定位,加快布局具有龙头和引领性带动作用的项目,完善相应功能,突出协调发展。 宜居方面,要突出高端地产布局,以高标准、高品质、丰富内涵为目标,发展低密、生态、宜居房地产业。要坚持规划引领,全方位梳理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 按照打造景区的标准,统筹规划城市形态,指导全区发展建设。 要加快城市建设。突出抓好安置房建设,确保市定目标任务按期实现。加快布局水电气暖、道路、地铁等配套设施和市政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城区综合承载功能。要提升城市管理。加快三级三类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配建完善群众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和市政服务设施。整治道路、桥涵,加强园林绿化管理和养护,完善环卫设施,理顺环卫体质,不断提高辖区群众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 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激发全区发展活力 改革方面,要围绕平台公司建设,优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做大做强平台公司。要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持续深化以“五单一网”建设为载体的“放管服”改革,以及国企、科技创新服务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改革。 创新方面,要大力完善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居民的综合素养和层次。要打造孵化器和加速器兼备的创新创业综合体。要搭建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全力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企业孵化、成果转化、生活服务等功能完善的创新创业体系,把惠济区建设成为各类设计研发、创新创业集聚地和高端人群聚集首选地。 要以深化开放为平台,不断扩大后发优势 要不断优化招商流程,根据惠济区产业定位,全面梳理招商资源,实行政府主导的精准招商。要充分利用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围绕4个片区抓招商,按照片区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进行高位谋划,围绕国内外500强、行业龙头企业,提前做好市场分析,引进产业上互补、互相促进的项目,逐步形成惠济区的产业链条。 要以绿色健康发展为引领,增强生态品牌效应 要不断提高城市绿化的品质和层次,打造园林型城区。要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深化、细化、常态化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要以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贾鲁河治理、索须河标准化示范段景观提升、荥泽古城生态水系建设、沟渠综合治理四大工程,努力打造“两纵三横七湖多支流”的全域水循环水系网络,连水成网,打造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人居环境。 积极参与省、市沿黄河南岸生态文化带空间规划,黄河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力推进规划落地实施,突出生态特色,着力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生态景区和黄河文明展示区。要全面落实“河长制”,构建科学的河渠管理保护机制,抓好一河一策方案实施,解决好河渠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 要深挖文化资源 全面塑造文化惠济新形象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加大惠济区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保护的重要批示,以大运河保护性开发为统领,充分利用好相关支持政策和惠济区文化资源,加快打造一批景区展区、交流场所、标志建筑,传承城市文脉、彰显惠济文化特色。 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大文化领域投入,充分发挥区文化馆、图书馆作用,提供及时、方便、快捷文化服务,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培育区域文化气质,打造惠济文化品牌,精心策划文化传播活动,展示惠济文化魅力,提高惠济知名度和美誉度。 要坚持以人为本 不断发展社会民生事业 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提升教育、医疗、文化、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能力,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以开放心态和国际视野,办好惠济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培育三甲医院和医疗机构体系化布局,建设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支持郑大一附院(北区)创建三甲医院、加快启动惠济健康城项目。要系统布局镇(街道)卫生机构,提升医院软硬件设施和医疗水平,不断满足群众就医要求。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