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健康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根本的需求,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各项新要求,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疾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卫生事业更加平衡更加充分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日前,市政协召开2017年第四次双月协商座谈会,邀请部分市政协委员、市政府相关处室和职能部门,围绕郑州市“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进行专题协商。郑报融媒记者 李爱琴 文/图 热情建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和住院 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市政协委员 张友阳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还存在医务人员人才体系建设滞后、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应用滞后等问题。 建议: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资金投入,政府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列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专项资金,强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接纳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市场,解决建设资金可能存在的缺口问题。 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医务人员服务社区卫生体系,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结构合理发展;制定下基层轮岗政策,鼓励各级医院的医务人员下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轮岗挂职。 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单位的问题,做到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和企业医保内容一致、标准一致。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和住院全部纳入医疗报报销范围。 多样化立体化宣传 转变民众就医理念 市政协委员 范红娟 目前,郑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但群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建议:在宣传理念上,要促进民众从“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理念的转变,促成“以预防为主”的医学模式。 在宣传方式上,要形成多样化立体化的宣传模式。一是充分利用大众媒介传播手段,引导建立新的就医理念;二是发挥医疗机构健康教育的特殊作用,对重点人群、高危人群、特殊人群开展面对面的口头教育与咨询服务,对危险因素的干预进行反复示范和指导。还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宣传活动的组织实施,逐步形成领导支持、社会协调、社区群众人人参与的宣传格局。宣传的基地主要放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同时与社区居委会紧密配合,争取更多的人群参与,使宣传教育工作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地用房供给的长效机制 市政协委员 时文忠 经初步调查,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率偏低,大医院依旧人满为患,“基本医疗服务在社区”还没有完全达到。 建议: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在确保尽快降低现有卫生服务中心(站)房租成本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布点力度,并为相应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依据。 参照外地市的经验做法,尽快制定《郑州市城市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办法》及深化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的相关政策,同时启动《郑州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立法程序,实现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用地的划拨供应和用房设施的移交使用。 建立由政府牵头,发改、规划、卫计、住房等各主管部门参与的联动问责机制,切实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药品集中采购和定价制度 市政协委员 姜朝霞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并制定、发布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但还存在用医疗收入补贴公共卫生服务、诊疗设备陈旧落后、储存药品的设施设备不足等问题,难以保障居民的就医需求。 建议:由政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投资主体,使用统一的医疗文书和社区卫生发票,以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以营利为目的,从而使居民真正得到实惠。 建立药品集中采购和定价制度,通过建立药品采购管理中心,统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的采购、配送,并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存在的用房、医疗设备、药品质量保障设施等硬件问题,保证相应的资金投入。 还有,在建设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一定要考虑购置保障药品质量设施设备的经费,这不仅是药品属性的要求,更是法律法规的要求。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机制 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市政协委员 母心灵 我市“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模式初具雏形,但在新医改的形势下,仍存在经费不足、运营成本高等问题,如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为租房经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用水、用电,都是按照商业价格收费,运营成本过高等。 建议:相关部门建章立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机制,加大协调力度,切实降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营成本。 政府财政应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租给予全额补助或按管辖人口给予一定的补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非营利医疗单位的水电费价格收取,以减轻中心的负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检查设备、办公设备和信息化设备应由政府财政出资购买,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公共卫生资金全服务于百姓。 以医保资金为引导 加快推进分级诊疗 市政协委员 赵玉兰 分级诊疗看似只是整个医疗改革的一部分,但其落实效果却对理顺我国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有着全局性的影响。 如何发挥医保的引导作用,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建议:以医保引导推进分级诊疗,加快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建立住院按病种付费,门诊按人头付费,部分医疗服务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 要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建立推动分级诊疗的鼓励性政策,借鉴广州经验,参保人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中,选择一家基层医疗机构(简称“小点”)作为普通门诊就医的定点机构,再选择一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简称“大点”)作为普通门诊就医的定点机构。选点医院门诊看病医保能报销一定数额,引导居民合理利用社区医疗服务资源,培养“门诊在社区,转诊经社区”的就医习惯。 对65岁以上老年人群 全面推行签约家庭医生制度 市政协委员 牛雷莉 慢性病已经成为了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建议:针对我市65岁以上老年人群,全面推行签约家庭医生制度,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加大签约家族医生制度的宣传力度,增强老年人签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家庭医生签约项目包括免费体检、个性化健康指导,对重病、失能、半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实行上门服务、电话跟踪、社区护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充实社区、乡镇医院的医疗力量,通过挖掘退休医疗专家、招聘医学院校应届优秀毕业生和定期对社区、乡镇医生进行培训等方式,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 完善签约服务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签约家庭医生的监督管理机制,禁止签约医生向老年人推销高价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 出席会议领导:市政协主席王璋,副市长刘东,市政协副主席李新有、吴晓君,市政协秘书长陈松林 政协代表:市政协副秘书长、市政协调研室主任和各专委会主任,以及部分市政协委员 政府相关部门参加人员:市卫计委、市发改委、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规划局、市文广新局、市食药监局、市数字办等单位和部门负责人以及郑州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管城区、惠济区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区长、卫计委主任等 真诚回应 今年市、区两级财政投入5500万元 补贴7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 市卫计委主任 付桂荣 近年来,市卫生计生委加快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体系,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加大财政投入,对中心城区已投入使用的7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给予补贴,今年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5500万元。 科学规划配置,扩大社区卫生机构覆盖面,2017年在经开区规划新增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后,全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将达480万人。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软实力。从2017年起,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管理人员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为期四年的轮训,2016和2017两年,省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73.6万元,培训人员1196人次。 推进签约服务,发挥基层首诊作用,建立完善“签约医生+服务团队+支撑平台”的层级化签约服务模式,截至9月底,全市城区组建服务团队753个,签约城市居民126.5万,签约率26.9%。 下一步将持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持续提升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持续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开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新局面,更好地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获国家和省6132万元资金支持 市发改委副主任 李福科 近年来,郑州市发改委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务实创新,着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 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为契机,简化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目前民办医疗机构建设项目审批已由核准改为备案,并将权限下放至县(市、区)。 近年来,结合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以及国家、省资金投向,积极配合市卫生计生部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上级资金争取工作。2009年以来共争取国家、省支持我市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6132万元。 接下来,市发改委将加强规划引导,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落实县(市、区)政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主体地位,并加大市、区两级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宽行业准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调整和新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时优先考虑社会资本。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做好与国家、省专项建设规划的衔接,及时了解国家资金投向重点,指导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加强项目储备,开展项目三年滚动计划编制和项目策划审批工作,动态跟踪项目前期进展,力争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争取更多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确保程序完善和条件成熟的项目优先安排资金支持。 郑州10年投入20多亿元 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市财政局副局长 张予红 近年来,郑州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绩效考核管理,着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 按照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对基层医疗单位给予足额补助。补助标准逐年提高。自2007年以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超过20亿元,有力推动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同时,市财政计划在2017年至2019年间,投入资金7610万元,建立可持续的政府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郑州市健康云平台建设,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信息平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中心“三大平台”,切实提高社区医生服务效率和水平。 落实房屋租赁补助,推进社区中心标准化建设。2017年,市、区两级财政按照每人每年10元标准,共拨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补贴5493万元,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和全科诊室标准化建设。 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费需求。2017年,市财政在原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将该项政策覆盖面从原全市城镇人口推广至全市人口,专项用于签约服务,市和县区两级财政共拨付签约服务补助经费4373万元。 增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服务能力。2017年,在河南省“369卫生人才培养计划”基础上,我市财政设立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专项资金400万元,支持以基层卫生人才工程为重点的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