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4版:二七时报 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E04-05
“感动二七”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开始 看看候选人都有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感动二七”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开始 看看候选人都有谁
朱春平

为大力弘扬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近日,二七区开展2017年度“感动二七”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旨在通过宣传这些典型人物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树立一批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榜样,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为打造“三个二七”、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新城区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丰润道德滋养。 记者 景静 通讯员 郭佳星 文/图

大爱二七 温暖之城

朱春雷

谷殿明

江学铜

窦桂花

江学铜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

二七区有这样一位普通的环卫工人,整天与粪便、窨井、污水打交道,三十七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汗水,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好评。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区环卫公共设施管理所的环卫工人江学铜。

江学铜从1980年10月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工作在环卫岗位上。工作中,他深刻地体会到想要把环卫工作做好真的是不容易。疏通窨井、清掏化粪池,每当遇到这些又脏又累的工作时,江学铜总是一马当先,把最脏最累的活留给自己干。

为了方便群众,江学铜自2003年起就自费印制了便民服务联系卡,卡上写明了自己的手机号码,方便市民有困难及时联系自己。

江学铜刻苦钻研技术,搞技术革新。江学铜带领维修班研制出了平板除臭阀,解决了化粪池臭味返回厕所内的问题,改善了公厕的空气质量;研制车载发泡式移动公厕,解决了二七区举办大型户外活动时群众如厕难的问题。

主要奖励

2002年被郑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2003年被省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2004年 河南省劳动模范

2005年 全国劳动模范

2009年 郑州市文明市民

2010年、2012年 郑州市先进工作者

2016年 河南省学雷锋标兵

朱春雷 身残志坚,15年如一日无偿辅导孩子功课

朱春雷,毕业于郑州大学商学院,是一个洋溢着青春热情的青年。毕业后的一场车祸,彻底改写了他的人生。在医院抢救了近4个月,可他还是成了一名高位截瘫病人,呼吸功能是正常人的四分之一。残酷的事实击垮了他的精神,让他失去了生的勇气。

后来,在同学和家人的开导下,他开始与人交流、锻炼身体。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能够坐轮椅下楼见到太阳,他开心得无法形容。他还学会了用语音控制电脑,用交友软件和朋友聊天,这时离他车祸已过去12年之久,此刻他感觉自己真正活过来了。

朱春雷还帮外甥女辅导功课,他刚开始是打发时间,后来喜欢上了这件事,又成为志愿者回馈社会。他现在带10个孩子,孩子们也愿意跟他交流,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中的,只要他能解答就不厌其烦帮助孩子们。团区委也帮助他打造了全新的工作室,让春雷精神持续传递下去。

瘫痪在床,呼吸困难,这些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朱春雷十五年如一日,坚持无偿辅导孩子们的学习。他身残志坚,用他乐观的精神,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他从人生的谷底出发,走向光明,让要自己成为惊天春雷。他的生命轨迹让世人认识到,原来生命可以这样重来,诠释了“人”字的大写意义。

主要奖励

2017年 “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

2017年 获得阿里正能量二等奖

2017年 “最美家乡人”郑州十佳

张淑云

豆雨霞

张利修

窦桂花 年逾古稀胸怀天下 坚持14年为战士做鞋垫

二七区德化街街道78岁老人窦桂花,常年做鞋垫免费送给部队官兵、环卫工、交通协管员等,已坚持14年,这位朴实的老人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人活着得有追求、有爱好,即使是一只萤火虫,有一点光也要发出来。

说起做鞋垫的渊源,窦桂花眼含内光:“有一年去部队看儿子,发现战士们在冬天的夜里要站几个小时岗,回来后就有了这个想法。我帮不上大忙,做些鞋垫送过去,他们站岗时脚就不冷了。”从此以后,老人每做够一麻袋约300双鞋垫,就标注上尺码送去部队,亲眼看着战士们垫上。

最初,老人每周仅能做两三双鞋垫,如今熟练到一天能做二三十双。从2003年开始,她一直在做鞋垫。现在,窦桂花老人赠送鞋垫的范围也慢慢扩大,从部队官兵到环卫工、交通协管员、消防官兵等。甚至她只要出门就随身带一些鞋垫,以便遇到需要的人随时赠送。附近的环卫工、保洁员,她都送。附近消防大队的官兵说,老太太每次都是把鞋垫送到传达室,不留名就走了。她的善举赢得了很多人的好评和敬重。

主要奖励

2016年 荣登“中国好人榜”

谷殿明 “天天都是雷锋日,我们愿做活雷锋”

谷殿明,男,1946年3月出生,郑州市谷神燃气具大世界有限公司总经理。“天天都是雷锋日,我们愿做活雷锋。”对71岁的谷殿明来说,这句话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谷殿明1985年来到郑州,5年后成立自己的燃气具专卖公司。1997年3月5日“雷锋日”起,认准了“赚了钱就要为社会、为群众办点好事”的谷殿明,开始免费为市民维修燃气具。

二十年如一日,他带领员工走过了1500多个家属院,仅维修记录登记本就写满了300多本,摞起来有一人多高,为市民免费维修20万余人次,先后投入了近400万元。

2001年,谷殿明出资5000多元,把省工人文化宫经久失修的雷锋塑像重新修建;2007年资助贫困生2000元;2008年,向汶川地震捐款5000元;2011年为郑州市“樱桃沟”旅游景点建设捐款10000元;2013年开始资助3名贫困大学生3万元;2014年,他又出资10000元,分别为辖区解放路小学、路寨小学建立了雷锋铜像……他为社会所做的公益之事不胜枚举。

主要奖励

2001年 “郑州市拥军优属先进个人”

2002年 荣获“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2003年 被评为郑州市文明市民

2003年 被评为“郑州市劳动模范”

2008年 被评为“30年改革开放功臣”

2011年 荣获“和谐河南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2年 被评为“感动郑州十大新闻人物”

2012年 被评为感动中原十大慈善人物

2012年 被评为“河南省雷锋标兵”

2013年 被授予“捐资助学爱心单位”、“助人为乐”光荣称号

2014年 “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

2015年 被评为郑州市最美家庭

2015年 “全国最美家庭”

2015年 荣获“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6年 荣登“中国好人榜”

朱春平 扎根二七做教育,三十八年育英才

朱春平,二七区汝河路小学教师,1980年1月参加工作至今,已在二七区教育第一线工作了近38个年头。

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的他,右腿残疾,行动不便。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政府为朱春平提供了工作,为他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我要用一己之力回馈社会。”朱春平暗下决心,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38年来,朱春平从未间断学习进取提升,工作需要什么就学什么。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先后获得了英语、法语、数媒多个学历。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1997年至今,朱春平坚持自制教具20年,自己研制教具100多件用于课堂教学。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朱春平设计多种科技活动方案和社团活动,带领学生参加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辅导学生开展机器人模拟物流分拣系统、老年陪护机器人的研究、中药自动分拣系统的研究等多个重点科技项目研究。在朱春平精心辅导下,他的学生踊跃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先后有60余人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主要奖励

2016年 全国自制教具能手(郑州市小学教师中唯一的一个全国自制教具能手)

2008年、2014年 郑州市“十佳青少年科技辅导员”

2012~2016年连续五届获评郑州市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辅导老师

2012年 科技馆科学课一等奖

2014年 科技馆科学实验比赛优秀辅导老师

2014年 河南教育电子音像社出版科学课8节

2015年 郑州市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一等奖(独立)

2012年 河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成果一等奖(独立)

2016年 河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成果二等奖

2012年 河南省青少年航海模型竞赛优秀辅导老师

2012年 彩色的影子获第八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二等奖

2013年 全国青少年科学映像节二等奖

2016年 《光色散演示器》第九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

2013年 申请专利1项

2017年 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大赛优秀辅导教师

2017年 第十二届全国青少年教育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优秀裁判员

阿地力·买买提 这些故事让我们热泪盈眶

阿地力·买买提是新疆喀什伽师县人,1968年10月出生,2003年在解放路街道开起了新疆美食城。在当地相关部门的热心帮助下,阿地力把美食城经营成为在郑州享有名气的民族特色餐厅,美食城目前有维吾尔族、汉族等20多名员工,但阿地力始终没有忘记过回报社会。

2016年,阿地力得知新疆伊犁霍城县的产妇给早产儿做视网膜手术,他主动找到郑州市民委捐了2000元;同年,还为新疆在河南上大学的贫困生免费提供半年餐饮保证学生营养。

今年,阿地力看望帮助患有严重疾病的幼儿伊博和患有小儿麻痹的青年刘瑞山,并每人资助3000元;与感动中国10大人物救火英雄王峰的家庭结成“豫疆维汉亲戚”,对其进行帮扶;4月,阿地力捐助5名困难残疾学生,每人每年3000元,直至孩子年满22周岁、大学毕业。

5月,阿地力经营的新疆美食城被街道授予“爱心餐厅”的称号,他为辖区环卫工人购买降温物品,并提供特色新疆美食。六一儿童节时,阿地力为解放路小学的贫困学生赠送学习用品。

每年回族节日,阿地力都邀请在河南各大院校上学的维吾尔族学生,免费提供美食,让其感受温暖。他对美食城员工像亲人一样,教他们学技能、学双语,自觉做维护民族团结的典范。

主要奖励

2015年 郑州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2016年 郑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民族团结模范经营户

张利修 坚守25年的革命情怀

张利修,生于1930年,1947年2月参军,1957年入党,1986年被组织安排到辖区军干一所休养。

1993年的一天,电视中播放举办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庆祝活动,张利修眼前一亮,看着自己保存的几百枚毛主席像章、生平图片和逝世时的画报,心想能不能好好整理一番,用展览的形式让更多的人看到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呢?经过半个多月斟酌思考,张利修自发举办的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展览成功展出,并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肯定。从此,他决心将晚年生活寄托在一次次的图片展览中,通过每块展板将党的光辉、领袖形象、社会主义文明讲述给成千上万的人们,传播给青少年一代。

办展览,老人很较真,每个年代、每张照片、每个数字都要准确无误。有一次,为了核实有关数据,张利修老人拖着年迈的身体一天跑了6个部门。制作“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期间,老人因为心绞痛必须住院,而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展览,不顾医生和家人劝阻,坚决要求提前出院。

就这样,25年里,老人先后义务举办“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纪念周总理诞辰100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等30多个专题图片展。举办“流动露天义展”1826场次,观众达200万多人次。其中,“八十位共产党员的故事”图片展还被二七区教委作为全区中小学德育教材,在全区中小学巡回展出,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主要奖励

先进军队离退休干部

郑州市文明市民

优秀工作者

先进军休干部

和谐军休家庭

河南省慈善大使

张淑云 感动二七人,共筑二七梦

张淑云,1950年1月出生,河南省荥阳人,现任郑州华联商厦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在张淑云的领导下,仅2008年汶川大地震,郑州华联商厦有限责任公司就捐了价值108万元的款物。从2008年郑州市第一个慈善日至今,无论企业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张淑云仍能带领公司做到每年向慈善机构捐款(累计达500万元),并在2015年向郑州慈善总会捐款50万元整,成立“郑州华联商厦慈善救助基金”。今年10月13日,成立了郑州华联商厦有限责任公司志愿者工作站。工作站成立之日,公司全体党员干部员工向郑州慈善总会捐款1.43万元。

作为一名连续五届当选的市人大代表,她积极履行代表职责,反映民声民意。

作为郑州市人大二七代表团第三小组的组长,张淑云带领第三小组共撰写了200多件议案和建议,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2017年郑州市人代会上全市列入6件议案,第三小组4位代表的议案列入其中。

为加强小组代表在闭会期间密切联系群众、依法履行职责、增强履职动力,2016年7月1日,郑州华联商厦有限责任公司人大代表工作站正式挂牌运行。

在她的倡导下,2017年围绕“温暖二七”,第三小组人大代表率先成立了在全市范围内尚属首例的“郑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二七代表团第三组代表慈善爱心基金”,募集善款25.5万元。

主要奖励

全国三八红旗手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全国优秀女企业家

中国当代杰出企业家

首届中国商界杰出女性

河南省劳动模范

郑州慈善日先进个人

中原女性名媛爱心人物

首届郑州慈善大奖最具影响力的爱心个人

郑州慈善风云人物

豆雨霞 为天下老人营造一个温馨的家

豆雨霞,来自黄河岸边的农村,1998年开始从事养老服务。从最初42张床位发展到全国18家养老机构、20多个社区服务网点、30个互动养老联盟基地,累计服务老人百万人次,其中失能老人2万多名。

在豆雨霞的带领下,她创立的集团大力弘扬、践行优秀传统文化,举行十大孝子评选、为父母洗脚等感恩活动。同时坚持以红色凝聚力量、以文化传承孝道、以党建引领服务,从单一的机构养老到医养结合、社区居家、互动养老为一体综合性升级服务,立志为老人提供标准化、高品质的养老服务。集团总部二七区爱馨阳光城老年公寓被列为河南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多年来,豆雨霞主办和参与各类公益活动300余次,累计投入千万元。组织举办“老年艺术大赛”“600老人游绿城”“我为父母尽孝心——600老人一日游”等50余次的大型公益活动。

主要奖励

2013年 “河南省十佳慈善公益人物”

2013年 荣获“中原十大孝子”荣誉称号

2013年 荣获“中国家协优秀管理者奖”

2014年 “郑州市慈善风云人物”

2015年 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阿地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13603 2017-12-14 00:00:00 四 “感动二七”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开始 看看候选人都有谁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