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人体腰椎的退行性改变,腰椎管难免会发生“交通堵塞”,导致神经和血管受到压迫,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腿疼、腿麻、无力、走不远等问题。 自12月初,我省不少地市纷纷发布机动车限行的相关公告以后,道路拥堵的现象有所改善。不过,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椎间盘中心主任周红刚却提醒,发生在人体腰椎管狭窄的“交通拥堵”这样做却行不通,只有疏通才能解决问题。 郑报融媒记者 蒋晓蕾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常多发 “腰椎管狭窄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种。”周红刚说,最常见的就是继发性腰椎管狭窄,原因有腰椎退变、腰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脊柱滑脱(峡部裂)、脊柱侧弯畸形、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其中,腰椎退变占中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的绝大多数。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表现是患者行走后(通常为数百米,严重时可为数十米),出现一侧或双侧腰酸、腰痛、臀部疼、下肢疼痛、酸胀、麻木、无力,如同灌铅一样,以至于难以继续行走(有病人常常会说一走路腿就困得不行),但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症状即可缓解或消失,患者继续行走,上述症状又会出现。 部位不同、类型不同症状也不同 周红刚说,同样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又可根据部位分为不同类型: 第一类,L1-3神经根管狭窄常出现在大腿前内侧和小腿前内侧,患者多出现小腿、足背、足底疼痛,亦可感下肢麻木。活动后疼痛、麻木、无力症状可因休息、下蹲而缓解,再度活动又出现,称为间歇性跛行。不过,患者可以骑车,不会引发不适。 第二类,中央型椎管狭窄可为腰骶疼痛、双下肢疼痛、麻木、会阴麻胀感,排尿费力。患者为了缓解疼痛常前屈位行走,称为姿势性跛行。 第三类,还有一部分患者表现为行走活动中肌肉痉挛性疼痛,多为小腿前外侧肌肉,而不因体位姿势改变有所缓解,称为缺血性跛行。 微创治疗疏通“交通要道拥堵” 腰椎管这样的“交通要道”发生了“拥堵”,单单借助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十分有限。然而,开放手术往往因为中老年患者身体不能耐受而不能接受。 近几年,随着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蓬勃发展,伤口小、恢复快的脊柱内镜微创治疗已开始逐步取代部分传统的脊柱开放式手术。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椎间盘中心始终秉承“竭镜所能、无微不至”的理念,着力发挥脊柱内镜优势,持续推进椎间盘病诊疗技术创新,自2010年以来,先后开展了腰、颈、胸椎椎间孔镜技术、Delta技术、计算机导航下内镜技术等,完成微创手术1万余例,其中局麻下经皮内镜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为普及椎间孔镜技术、造福更多椎间盘病患者,2011年至今医院已连续举办椎间孔镜进修班90期,培训人员遍布北京、上海、广州等23个省、2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等。2016年4月,又启动省内椎间孔镜实用技术培训项目,连续培训11期,完成了对14个省辖市99个县市区1200名脊柱微创医生的普及培训。目前,椎间盘中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脊柱微创培训基地。 全国脊柱专家会诊疑难病例 为深化学研发展,培育更多优秀人才,医院以椎间盘中心为主,先后承办了2015年全国脊柱微创新技术研讨会暨中原第三届脊柱内镜学术大会、2016年全国脊柱微创高峰论坛、2017年的第二届十省市微创脊柱联会。2017年4月,在脊柱经皮内镜技术10周年回顾与展望庆典大会上,椎间盘中心荣获“团队贡献奖”,马海军医师荣获“青年才俊奖”,李星晨医师荣获“进取奖”。在2017年的COA大会上,李星晨、宋坤锋两位青年专家分别做了脊柱内镜治疗胸椎、颈椎疾病的学术报告,赢得广泛关注。 为落实分级诊疗政策、提升基层对椎间盘病的救治能力,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于今年4月启动椎间盘病专科联盟的建设工作,目前已拥有26家省内外成员单位,30余家医院正在洽谈。 为更好地服务患者,每周四下午3点医院东院区13楼病房会汇聚来自全国20余家医院的40多位脊柱专家,专门针对脊柱复杂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在数十位专家的讨论下为患者制订理想的治疗方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