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 种一颗种子,发出一个芽。开什么花,结什么果,要看你给它什么样的营养。 孩子正像是一颗颗茁壮成长的种子。地处郑州市西段的中原区,这里的教育人,正在用“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心灵,锻造他们独一无二的灵魂。郑报融媒记者 张勤 文/图 葫芦的故事: 每一个孩子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葫芦种子 葫芦作为郑州市第八十中学的品牌符号,与之相关的文化和作品在这里随处可见。 年轻的王滇老师带领同学们了解关于葫芦创世的传说,欣赏葫芦诗词。七年级的高海清同学和其他同学一样,似懂非懂却又倍感新奇。葫芦文化的种子就这样慢慢在他们心中播下。 生物课上,丁贺老师把葫芦种子发给每个学生,并详细讲解如何种植和护理。 在学校的葫芦种植基地,七年级的学生在李莹老师的带领下,将属于他们自己的葫芦种子种下,挖坑填土浇水。 在学生接下来3年的学习中,这些葫芦种子要伴随他们一起共同生根发芽、成长改变。它们和他们,都将在这里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郑州市第八十中学校长赵晓燕说,学校是传承文明和传播文化的地方。八十中的合文化体现的5个维度,与天合,与己合,与人合,与世合,与史合。每一个进入八十中的学生,都会领到一颗葫芦种子,这颗葫芦种子会在八十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成长的故事: 谐音“福禄”,成为独特的自己 在郑州八十中,同学们和自己的葫芦正在发生着这样那样的故事。 当郑老师结束他的上午课程后,八年级的黄霄寒同学望着手中的葫芦陷入了沉思。一年前的种子在自己的栽培呵护下长成葫芦,但是如何找到它的独特之处,还没有头绪。“葫芦与人一样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如何发现独特之美,如何认清自我,这不但是葫芦的魅力所在,更是人生成长与学习过程中的必经之路。”美术老师郑海滨说。 八年级四班的张心怡同学正在学习葫芦丝演奏。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葫芦丝独特的音色和旋律,让她放松下来,这也是一种自我调节。 经过两年的学习,井琦涵同学决定为自己的葫芦打上独特的烙印。烙画,彩绘,时而与同学交流,时而沉浸于创作。于是,一个个别具风格的葫芦作品就这样诞生了。这些作品可能还不够完美,但是,两年的时光让他们明白从平凡中发现美,在天马行空中创造美,这才是葫芦带给他们的真谛。 九年级同学们正在举办葫芦展,每一件作品都出自他们之手。对于他们来说,作品本身的价值并不重要,享受创作的过程,体验心灵的愉悦,才是这些作品的价值所在。 副校长孙永欣说,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而文化就是学校的灵魂。 汉字的故事: 给予孩子博大的“家国情怀” “这是‘国’。我非常喜欢这个字,更喜欢它的另外一种写法‘國’。古文字中,一个大大方方的‘囗’就代表‘国’,表示疆土地域的边界和范围……”在伏牛路小学,正传承着“汉字的故事”。 伏牛路小学在2015年8月成立汉字故事城堡,由璐璐姐姐为孩子们讲述汉字故事。从那一刻开始,汉字故事存在于校园的每个角落里,更将传统文化慢慢浸润于孩子的心灵,给他们博大的“家国情怀”。 “日学一汉字,陶然五六年。意会得传承,听闻是濡染。”为让每个学生都能听到汉字故事,学校筹建了录音室,把汉字故事录成音频,每天下午定时通过校园广播为全体师生播放。 在璐璐姐姐的带领下,老师们成立了汉字故事团队,从最初的不足10人,很快就发展到数十人、上百人。值得一提的是,汉字故事团队从伏牛路小学延伸到了郑州市更多的学校。 2016年,伏牛路小学把整个校园打造成汉字文化馆。身处其中,随处可见“汉字的故事”,从盘古开天到燧人氏,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这里讲述了汉字的“另一个模样”。 校长李钦志说,汉字故事让学生找到了自己的根,感受到中国五千年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让孩子们“懂礼仪、有教养、守规则”,做一个心灵高贵的人。 品质的故事: 高品质的中原教育实践 文化,浸润心灵。在中原区,不仅有郑州八十中的“葫芦”、伏牛路小学的汉字文化,还有更多学校树立自己的品牌,在文化引领之下,做高品质的“中原教育”。 2013年,中原区提出“培育品质学生、塑造品位教师、创建品牌学校”三品教育,即品质教育。“一校一品”成为中原教育的符号,文化育人已经成为中原区中小学的内在品质。 在中原区教体局局长吴晓昊看来,品质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先进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公平的教育。“做品质教育就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教育规律出发,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 2018年,中原区拟投入使用的学校有郑州市第八十中学、中原区建设路小学、新街坊小学、西悦城一小等4所中小学。同时,中原区教育将深化品质教育实施,持续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国际化、集团化”建设,加大学校建设力度,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快品牌学校创建,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全面提升中原教育品质。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