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H03版:惠济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关注
推进惠济区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推进惠济区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本报讯 惠济区委书记黄钫表示,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大局、遵循规律,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作出的重大判断、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我们分析经济形势、研究谋划新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依据。用这一判断分析惠济发展,我们转型发展的任务更为紧迫、挑战更为严峻。

记者 蔺洋 通讯员 徐玉政 李雪 文/图

分析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规模偏小,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由于起步晚、历史欠账多等原因,惠济区经济总量一直处在市内五城区末位,今年的预计生产总值仅占金水区的11.7%,占全市的1.5%,与兄弟城区基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同时,产业支撑乏力导致发展动力不足,作为惠济区支撑产业的三产服务业长期发展缓慢,投资疲软,虽然今年三产投资预计完成206.7亿元,占总投资比重达到97%,但在三产投资总量中,房地产占到74%,经济发展基本靠房地产业独木支撑,本应在房地产之前或同步导入的配套服务项目也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根本起不到支撑作用。更为严峻的是,房地产虽然现阶段符合惠济区发展要求,但长期看不可持续,一旦房地产发展停滞,我区经济发展将步履维艰。

二是风险防控压力增大。非法集资案件高发多发,因改造外迁等因素导致多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失联和经营地址变更,监管难度增大,投资担保理财类公司注册门槛较低,极易成为违法犯罪案件及民间借贷纠纷多发领域,惠济区金融风险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生态环境污染风险持续加重,由于发展的不充分和产业缺失留存了大量闲置土地,加之监管力量不足等因素,导致非法生产、非法经营等现象频发,“小散乱污”企业遍布,生态环境愈加脆弱;社会治理压力不断加大,安置房建设进展缓慢,拆迁群众长期在外过渡,迟迟无法回迁,各种利益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教育、医疗卫生设施滞后,水电气暖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尤其是沿黄村庄“脏乱差”现象突出,现实发展与群众期望差距较大。

三是“四个片区”建设进展缓慢。“四个片区”是我们发展的载体,承载着全区发展的希望,但目前整体上工作推进缓慢、亮点少,没有树立应有的标杆性引领作用和带动作用。许多迫在眉睫需要推进的工作却大都处于研究、规划、谋划阶段,比如市委书记马懿要求古荥大运河文化区“两年见风貌”,现在时间已经过了一年多了,目前依然缺少实质性进展和大张旗鼓、全面铺开搞建设的红火场面。

四是产业项目运作能力不足。产业是发展的牛鼻子,没有产业,发展就是空谈。“五旅融合”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一招”,但是许多干部对“五旅融合”研究得少,不善于包装、运作项目,对于融合发展的知识储备匮乏,抓融合发展的办法少、路径少、效果差,大多都是浅尝辄止,停留在理论和口头上。即使有一些融合发展项目,大多规模偏小,没有足够的影响力,起不到示范引领作用。

五是开放创新水平不高。开放创新需要的是思想的解放、高层次的人才和坚若磐石的执行定力。惠济区高端人才稀缺,缺少激励人才留下来发展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创业、就业平台。这些现象必将制约惠济区开放创新工作水平提升,比如,人才的匮乏,导致我区创新原动力不足;平台公司的治理架构不尽合理,对中央金融的政策研究不透、不深入;对于中央重点布局的一些改革举措落实不到位,比如我们的“放管服”改革,包括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基本落实不到位。

六是干部作风亟待转变。一些干部敬业奉献担当精神不足,遇到决策,该有人担当的时候,出现了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的现象。遇到问题,不敢、不愿上报,造成工作被动,贻误惠济区发展,拉低了党委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认清优势

在清醒看到差距和不足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惠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有利因素。从外部环境看,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党和国家事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开启了新的征程,为全区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判断,世界经济虽面临诸多复杂挑战,短期看却有望继续复苏。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培育,深入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自贸区改革自主权等,这些部署为我们巩固和发挥惠济的比较优势、融入大局、借势发展、实现弯道超车创造了机遇和条件。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决策,为惠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从我们自身看,积极因素在进一步积聚扩大,主要体现在“五个优势”:

一是区位空间的优势。惠济区是郑州“东扩、西拓、南延、北联、中优”战略中向北发展的桥头堡,当前,郑州市正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城区必将扩张。惠济区作为郑州市主城区之一,将借势借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连霍高速、京广铁路、陇海铁路、107国道等陆路交通大动脉穿境而过,众多新修道路建成通车,便捷的交通条件将带来巨大的人流、信息流,助推我区商贸业、文化旅游、生态宜居等领域大发展。

二是生态环境的优势。惠济区绿化率达到50.6%,是省会的“绿肺”和“后花园”,黄河防护林,天河路、江山路等生态廊道,林木保有量600万株。黄河、贾鲁河、索须河等水系在惠济区内的总长度达93公里。同时拥有郑州城区唯一一座自然山体——邙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估算,我区生态价值是40亿,但实际价值远超于此,优良的生态为我们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发展思路的优势。立足现实区情,我们树立了“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精心谋划了“一核一带三组团”发展布局,确立建设了“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区、生态宜居宜业旅游城”的发展目标,全面践行“旅游+”理念,加快“五旅融合”发展。这一总体思路的确定,使全区发展有方向、有目标、有动力,提振了广大干群的士气,已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和行动,找准了发展方向、顺应了发展趋势,今后必将呈现更好的发展态势。

四是量变积累的优势。近年来,惠济区新型城镇化工作势如破竹,规划、土地制约瓶颈逐步打开,为发展腾出了空间,大量项目落地建设。同时,众多地铁线路在我区规划布局、开工建设,大河路启动实施快速化改造,170条市政道路加快建设。外国语中学、郑州一中等众多知名学校在我区规划建设,区人民医院投入使用等,量的积累,必将为我区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五是干部队伍的优势。统筹考虑干部调整,着力优化各单位班子结构、选优配强党政正职,选拔了一批“讲政治、敢担当、重操守”的单位“一把手”和班子成员,让基层发展有了“领头羊”。在经济社会发展一线选拔优秀副科级后备干部充实到缺职科级岗位,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23481 2018-01-16 00:00:00 二 推进惠济区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