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TOP理财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B03
要和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匹配
助力实体经济 渤海银行郑州纬五路支行开业
中原信托2017年终答谢会圆满结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财千万不要只追求高收益
要和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匹配

日前,被多家媒体报道的关于《老人买理财产品两个月亏20万,银行被判担责八成》的消息引起不少投资者关注。投资者王某风险承受能力较差,但银行工作人员依然向其推荐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结果在两个多月内王某亏损20余万元。因认为银行存在过错,王某将该银行起诉至法院索赔。经法院判决,银行承担八成责任,赔偿王某损失16万余元。

理财专家提醒,现在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都有产品风险评级,投资者一定根据风险评估书对自己的风险等级作一个了解,再选择对应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

郑报融媒记者 倪子

客户理财亏损20万元 起诉银行

据相关媒体报道,上述案件中,该行工作人员曾介绍这款产品不会亏损,客户王某于2015年购买了某行的理财产品。后来发现该产品一直亏损,两个多月内亏损了20余万元,于是赶紧卖出,但已经造成经济损失。王某经评估得知,此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型,与自己的风险测试结果不相匹配,因此他认为被告单位存在过错,要求银行赔偿损失。

法院认为,原告王某对于自身的财务状况、投资能力及风险承受能力应有相应的认识,在购买涉案理财产品时也应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对损失的发生具有相应的过错,银行的侵权赔偿责任可相应降低。对于原告请求银行赔偿其全部损失的诉求,法院不予支持。

最后,关于双方的责任问题,法院综合本案的基本情况,判决被告对于原告的损失承担80%的责任,赔偿原告损失16万余元,原告对于损失自担20%的责任。

据了解,根据银监会规定的“风险匹配原则”,即销售理财产品前,银行要对投资者进行风险评估,以此对投资者风险承受等级进行划分。但是在实际销售过程中,一些理财产品销售经理为了提高销售业绩,编造和改动客户风险评估报告的情况屡见不鲜。

部分投资者风险测评流于形式

在银行买过理财产品的人都知道,在购买之前都需要填一份风险评估报告。银行风险评估报告的问题包括你有多少资产、多少用来投资理财、是否愿意承担一定的本金或收益损失、是否购买过其他理财产品等。

根据结果将投资者分为五类:一是谨慎类,二是稳健类,三是平衡类,四是进取类,五是激进类,其中谨慎类投资者不能承受任何本金损失,激进类投资者能承担一切风险,理财产品对应的风险等级分别为PR1级、PR2级、PR3级、PR4级、PR5级,风险依次递增。

然而,部分银行对于风险评估的执行流于形式,而随着网银销售理财产品的普及,风险评估更是沦为了鸡肋。不仅是银行工作人员,一些消费者对于风险评估也并不太懂。“银行让做就做呗,只要能买理财产品就行。”一些市民这样表示。

据悉,之前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简称《办法》)中,对于银行理财风险评估有着非常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但各家银行的执行情况却参差不齐。评估可以给顾客警示存在的风险,只能购买比自身风险等级低的产品。

“双录”直击私售“飞单”和误导销售

去年8月,中国银监会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销售专区录音录像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商业银行设立销售专区,在专区内装配电子系统,对每笔产品的销售过程同步录音录像,即“双录”。

据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营业部理财专家介绍,目前商业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可分为两类,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自有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后者以代销公募基金、保险产品为主。对银行销售每笔理财产品的过程录音录像,将有效遏制私售“飞单”和误导销售这两个长期“痛点”。

特别是理财产品隐藏着的“误导销售”风险。例如,不标注理财产品的“代销”属性,将代销产品与存款或银行自有理财产品混淆销售;又如,为了完成经营业绩,误导投资者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理财产品。

此外,对于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中的用词,《办法》也作出限定,要求不能违规使用安全、保证、承诺、保险、避险、有保障、高收益、无风险等词语;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也不能使用“业绩优良”、“名列前茅”“位居前列”“最有价值”“首只”“最大”“最好”“最强”“唯一”等词语。

投资理财切记“风险匹配”原则

近年来,监管部门多次出手整顿“乱象”频出的银行理财市场。要求商业银行强化对理财产品销售环节的规范,做好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并且再次强调了“卖者有责”“详尽披露”和“风险匹配”等重要原则。

一方面银行要自省,另一方面作为投资者也要自明,要看到其中的风险。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首先需谨慎签单。有些人购买理财产品时只顾签单,至于里面的内容却不是很清楚,导致亏损后无法取证。

其次,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是相辅相成的,高收益必然存在高风险。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评估其风险,不要一味的追求高收益。高收益产品的风险自然也不会低,所以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不要贪小便宜。

最后,提醒广大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慎重评估理财产品风险和自身承受风险能力,做到匹配或者低于投资者承受能力风险的产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23790 2018-01-17 00:00:00 三 要和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匹配KeywordPh理财千万不要只追求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