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新征程 豫出彩 上一版3  4下一版
脱贫攻坚 要优先发展教育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共谱中原出彩新篇章
脱贫攻坚 要优先发展教育

昨日下午举行的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政协委员们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建言献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献计出力。 郑报融媒记者 李爱琴 赵柳影 肖雅文

教育先行

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保障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靠教育和人才。我省应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人才保障。” 省政协委员张淑杰开门见山。

“各级政府要明确教育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实好县区政府在义务教育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进程,改变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的现状,最大限度实施教育均等化。”

如何确保优秀教师在贫困地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张淑杰的建议是,“建立教师激励制度和交流机制;逐步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定向培养贫困地区师范毕业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退休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讲学;改革现行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和‘县管校聘’制度,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机制,并向贫困地区倾斜;健全教师交流机制,实现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

绿色发展

创新驱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省政协委员孙晓红建议,我省应着力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如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行动,严控多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孙晓红说,水生态保护方面,要加大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力度,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加强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与风险评估,加快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孙晓红认为,还应着力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为手段,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

广纳贤才

栽下“豫”桐引凤来

“与一些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各类人才还处于相对短缺的状况,急需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省政协委员朱彤晖认为,我省招才引智工作分布在党政相关人才工作部门,由于分兵作战、缺乏协调联动,人才工作的合力仍显不足。

朱彤晖建议,整合党政各人才业务平台,在省市两级设立统一机构统筹招才引智工作。要深度挖掘河南校友资源,谋划开展“海内外百万校友资智回豫工程”。

留住人才,创新平台也很重要。朱彤晖说,应加快引进发展一批高层次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为领军人才和团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比如,要努力争创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平台,加大我省“双一流”大学建设力度,积极对接世界500强企业、央企、海内外知名高校、中科院直属院所、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等大院名校、重点机构,争取来河南设立分校、分支机构或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为我省吸引集聚高端人才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撑。

两化融合

让“云上”带着制造企业一起飞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与制造业渗透融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两化融合’,催生了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一系列新模式,引发制造业全产业链系统性变革。”省政协委员赵淑红说,目前,许多城市已经开展了一些创新探索,其中一项就是大力推动“企业上云”,以政府引导推动企业上云,而加快两化深度融合。

赵淑红建议,河南省通过加快建设“1+X”工业云平台体系,培育本土云应用服务商,加强宣传培训,帮助企业树立信息化环境下的新思维新理念,来打造企业上云的“河南模式”,进而全面提升“两化融合”水平。

她认为,可以充分发挥云平台资源共享和创新汇聚的优势,推动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通过众包、众创、开源等模式开发面向特定应用场景的工业APP,实现工艺经验程序化、工业知识显性化、工业智能云计算化,激发制造业“双创”活力,打造基于云平台“双创”生态圈,带动企业上云。

文化外宣

融入“一带一路” 讲好河南故事

“文化走向世界,不仅能把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河南生动地展现到世人面前,也会极大增强我国对外人文交流的‘软实力’。”省政协委员杨玮斌说,讲好河南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在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伟大工程中,河南理应做出应有的贡献。

要重视河南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整合全省外宣资源,形成党政部门各司其职、官方民间相互配合的良好局面。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杨玮斌认为,应集全省文化和翻译界精英之力,编辑出版“翻译河南”中外文系列丛书,推出一大批多语种河南文献、通俗读物和优秀出版物,把中医药、少林武术、太极拳、豫菜等代表性文化产品送到世界每个角落。

名称效应

给“南水北调中线干渠” 起个名儿

省政协委员张志和认为,作为一项宏伟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已经完工数年,至今却没有一个正式名称。说到起名的必要性,他举了个例子,当年林县的引漳入林工程完工之后,人们赋予它一个极具时代特色的名字——“红旗渠”,这个名字产生了巨大的文化效应,“红旗渠精神”激励了无数后来人,也对今日林州市的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给这条大渠起个好名字,也必然会产生这样的效应。” 张志和说,究竟起什么名字,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可以讨论,也可以网上征集,然后报中央政府有关部门确定。“讨论和征集的过程,就会引起全社会关注和重视这一宏伟工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27570 2018-01-26 00:00:00 五 脱贫攻坚 要优先发展教育KeywordPh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共谱中原出彩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