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新征程 豫出彩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7
幸福感获得感从哪来 代表委员帮你一起盘点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幸福感获得感从哪来 代表委员帮你一起盘点
代表委员畅谈如何增加群众获得感

如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如何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连日来,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有关民生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办好群众急需、普遍受益民生实事,让百姓在生活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个体的‘小幸福’,就是政府的大民生。”代表委员们认为,河南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通过加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的前进步伐,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保障改善民生 增进人民福祉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字,更是你我身边能看得见的改变。”省政协委员王好君认为,报告安排2018年工作的举措很实,谋划了10个方面的工作,特别是提出“压缩政府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财力用于民生改善”,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民之所想,政之所向。作为在城务工人员代表,省人大代表吴孟华说:“报告提出,今后要持续增加居民收入。要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检验经济发展质量的客观标准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着力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提高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努力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关乎百姓福祉方方面面,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教育优先 承载发展未来

教育是民生之基,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希望,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未来。

2017年9月,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郑大、河大双双进入榜单。 省人大代表耿明斋认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是一个重要抓手。把一个一个学科建设好,每一个学科都争取走在省内最前沿、国内最前列。

省人大代表朱清孟说,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郑州市条件最好。郑州还专门设立100亿元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引进优质高等教育机构。下一步,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一流人才,厚植发展优势。

在加速高等教育建设的同时,基础教育同样不容忽视,朱清孟建议,逐步解决好大班额、择校热、空心校等热点问题,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耿瑞先代表建议,希望今后政府能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更多农村学生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田利萍代表则提出,希望我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投入力度,着力补齐农村教育短板。

建设“健康中原” 铺就健康之路

医疗事关百姓健康,代表委员们都非常关注。王海蛟代表说,过去五年,我省实施六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挂牌开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正式运行,我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猛。王海蛟建议,今后要进一步加快全省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推动医院成立紧密型医联体,以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增强医疗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省人大代表刘章锁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健康中原建设,大型公立医院作为优质医疗资源和优质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要主动作为,着力构建大型公立医院服务基层、帮扶带动基层的模式,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

身为基层卫生系统的代表,郝义彬代表说,建议加大对省会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支持力度;建立慢性疾病的防控体系;把卫生城市的创建逐步过渡到健康城市的创建等。袁俊斋代表建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妇幼健康服务网络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还要建立有效机制,切实提高农村家庭签约医生的服务质量。

坚持绿色发展 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因而关注生态说到底也是关注民生。

省人大代表张雷明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迫切要求,也是为人民群众增添福祉的务实之举。张雷明认为,在坚持铁腕治污的同时,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为实现更高层次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省政协委员郜国玉说,污染防治攻坚是持久战,越到后头,攻坚难度越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持续发力、克难攻坚,改善环境质量。

省政协委员教授于鲁冀表示,如何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让防治成果可持续化,是值得思考的。治管并重、精准施策、实现科学管理,方能实现环境持续改善。在城市规划上,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发展中的环境容量等因素,比如管网建设、城市风道、森林绿地等,让城市发展更美丽更生态。

“去年的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中,关闭了很多工艺水平低、污染重、防治差的‘散乱污’企业,树立起了正确的发展导向。”省政协委员霍传富呼吁,企业真正担负起企业责任。

民生为本解难题 跨越发展谋福祉

“2018年,提高城乡低保、基础养老金、特困人员生活费标准;新增城镇就业100万人以上;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4万套;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5000公里以上……”每一件民生实事,贵在精准,要把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报告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对此,省政协委员郑高飞建议,为使居民获得较高水平的基础养老金,体现养老保险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可以将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最低缴费标准由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200元。同时,适度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民生,源头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省人大代表赵军伟建议河南加快建立省旅游集散中心,推进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产业社会服务水平和城市品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创业是解决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目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业项目层次低,抗风险能力差,资金链不完善等问题普遍存在,能成功创业的大学生少之又少。省政协委员朱明甫认为,大学生创业之初,组团作战比单打独斗更有竞争力。创业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资源,做一个企业是很难成功的。建议初始创业的大学生能加入到一个创业团队当中,这样不仅会提高创业成功率,他们还会随着这个创业团队不断地进步,从而最终分化出自己能够出来独立创业。

郑报融媒记者 王红 武建玲 李娜 张竞昳 赵文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28763 2018-01-31 00:00:00 三 幸福感获得感从哪来 代表委员帮你一起盘点KeywordPh代表委员畅谈如何增加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