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年,郑东新区将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总目标和“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持续贯彻“两个导向”“十二字”方针,突出项目带动、项目化推进,坚持以两个转型升级为主线,以18个引领性项目为抓手,做好“五着力五加快”,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台阶,加快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先导区、示范区、核心区。 记者 马燕 王阳 通讯员 吴博 崔真真 着力构建金融和大数据产业双引擎双动力 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培育 聚焦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突出抓好18个引领项目为代表的重大产业项目,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推动楼宇经济提质提效,建立“纵”“横”招商参考系,建强“5+5”招商队伍。推动加快组建金融租赁、消费金融公司,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发展航空金融、供应链金融、离岸金融、跨境人民币等业务,为省内企业“走出去”搭建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构筑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新高地,发挥政策叠加优势,以产业载体建设、项目集聚和生态圈建设为重点,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推进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政务、信用等领域大数据应用,助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完善大数据产业发展生态,组建大数据产业联盟,筹备大数据产业高峰论坛、创新创意大赛等活动。加快培育科技研发等新兴未来产业,加快编制实施产业发展五年战略规划,理清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 着力营造产业集聚的发展环境 加快推动开放创新步伐 加速企业和高端人才集聚,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行政权力事项在线办理,打造“一次办妥”政务服务品牌。谋划建设外事园区和国际商务服务区,高品质打造国际化中央商务区,高标准举办国际经贸人文交流活动。推进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加速建成创新创业综合体,培育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推动省院合作,促进军民融合,深化校地融合。加快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育,编制高层次人才引进规划,开展人才引进专题推介。加快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和全球技术转移中心,引进全链条服务机构,打造国家技术转移枢纽和全球技术转移高地。 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快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突出龙湖金融岛、云湖智慧城等重点片区规划设计,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和回迁,力争完成投资116亿元,回迁群众3.5万人,累计安置回迁群众达到8.5万人,实现安置房建设、群众回迁工作大头落地。加速推进安置房网签工作,全年完成网签突破1万套。统筹推进集体预留用地开发,推动具备条件的项目尽快启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重点区域融合连通,构建综合管廊骨干网络,超前布局电力等公共设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探索农村环卫保洁工作机制。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推动污水管网工程,加快污水处理站建设。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健全智慧城管、第三方考评等机制,实现机械化清扫全覆盖,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施厕所革命,推进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持续抓好违法占地动态监管,做好土地服务保障工作。 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郑东,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治理 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坚持高压治污,聚焦机动车、扬尘污染等综合治理,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研究制定水环境治理工作方案,强化重点河流整治提升,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实现水质全面提升。推动雨污水管网改造和市政管网建设,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加强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活污染源管控,扎实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大生态建设力度,聚焦九大山体公园等重点项目,全年安排生态绿化项目47个,新增绿化面积7平方公里,完成投资18亿元。建成各类公园16个,构建覆盖全区的“绿道”、“绿网”、“绿心”,提升生态承载能力。加大生态水系项目建设和管理力度,着力打造“水域靓城”品牌,加快实现龙湖、龙子湖、象湖等具备区域通航条件。 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加快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加快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打造高品质便民服务体系,全面布局15分钟便民服务品牌,计划全年开工项目14个,完成投资31.3亿元。加快建设教育强区,以清华附中、上海师大附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等名校为引领,全年开工建设学校42所,建成学校14所,完成投资28亿元。加快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与国内名校战略合作,引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推进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开工河南省儿童医院二期(国家儿童医疗区域中心)等重点医疗项目,实现郑州人民医院郑东新区分院建成开诊,引进北大医疗产业园等项目。加速优质医疗服务向基层社区和农村延伸,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对拆迁群众等就业培训力度,力争全年新增就业4000人。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补助标准,落实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切实兜住困难群体民生底线。落实小额担保、大众创业项目补贴和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大劳动监察力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推进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工作,完成市定人才公寓建设任务,加强公租房建设管理,推进安置区房产证办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强化公共安全工作,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底线,扎实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完善信访维稳机制,积极防范化解金融等重大风险,强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