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32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四2/2018-03/17/T32/20180317T32_brief.jpg 上一版3
T32
倾心倾力惠民生 充实百姓获得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倾心倾力惠民生 充实百姓获得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时代,新目标,如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事实上,从就业、收入,到教育、社保,再到医疗、环境,近年来省会民生改善精彩纷呈。

郑州融媒体记者 王红

稳步提高 居民收入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合理调整社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收入分配,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和公平正义。

具体到郑州而言,回溯近年来大步向前的发展“脚印”,数字最有说服力:“十二五”时期,保持年均11.2%的经济增速。2015年,生产总值完成7315.2亿元;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000亿元大关,达9130.2亿元,比上年增长8.2%。

市强则民富,正是随着整个城市经济的不断壮大,城乡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统计显示,2015~2017年,郑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1099元上涨到3605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25元上涨到19974元。

民富则民安。绿城在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程中,实践着“让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富足”的承诺。

努力让就业更充分更有质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要促进多渠道就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健全劳动关系协商机制,使就业更加公平、更加充分。

为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郑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广开渠道,并为不同困难群体开出不同“药方”:

针对“4050”人员,大力开拓公益性岗位、提高再就业各项社保补贴。

针对高校毕业生,启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提高就业见习补贴,发放求职补贴。

针对农村劳动力,启动“春风行动”,严打人力资源市场违规。

无论哪类就业群体,没有一技之长,就意味着就业难。为此,我市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环节:免费培训就业困难群体;鼓励职业技能院校定向培训;农村劳动力享受职业技能培训“一条龙”,不断提高求职者的就业技能……

有的放矢的就业扶持政策,有效促进了就业再就业。统计显示,2017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优化调整教育结构,推进教育均衡。统计显示,2017年,全市已有普通高中122所、初中320所、小学922所,中小学在校生143.5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透过这些数据,我们真切感受到,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带给家长们的惊喜和实惠。

“作为人口大省、生源大省,河南有大批优秀学子,建议国家在教育发展上向河南有所倾斜,不断拓宽河南学子成才的出口。”参加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说,近年来,我省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教育资源薄弱的现状仍不可忽视。建议国家把河南列为“教育优先区”,从政策、经费、人事等方面实行补偿和倾斜政策,以超常规发展模式缩短河南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国民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

社会保障织就“安心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把基层医院和外出务工农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等全部纳入。

多年来,郑州市社保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更被誉为“郑州模式”。为了保障社保基金运行, 2012年,郑州率先启动实行社会保险“五险合一”市级统筹,经过近4年的调整完善,新政在2017年圆满实现。如今,全市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管理,执行统一的征缴、支付政策,逐步实现全市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和待遇水平总体一致,充分保障劳动者切身利益。

为让居民享受到更完备的社保待遇,我市还调整了一系列社保政策: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统筹报销额度调高,门诊慢性病范围扩大;城镇困难企业退休职工纳入职工养老保险范围;特殊困难群体看病实行“兜底”帮扶……

统计显示,2017年,全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各项社会保险费收入331.57亿元,基金累计结余598.62亿元,基金规模创历史新高,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让更多居民过上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幸福生活。

让城乡居民共享“惠民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要更多向民生等领域倾斜。要把宝贵的资金更多用于为发展增添后劲、为民生雪中送炭。

为让百姓更多分享发展成果,政府财政天平向着民生倾斜再倾斜。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全市公共财政民生支出1031.2亿元,增长18.4%。而在2017年,全市教育经费支出又增长13.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4.2%,社会保障与就业增长11%。

这些不断增加的财政支出,如同阳光雨露,孕育着民生之果,持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2015年,“郑州片医”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2016年,新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示范点20个,新增养老床位2600多张;2017年,全市棚户区改造建设开工107383套,为1338户低收入家庭发放公共租赁住房补贴544万多元……

正是这一组一组令人欣喜的数据,印证着甘甜的民生泉水,正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41489 2018-03-17 00:00:00 六 倾心倾力惠民生 充实百姓获得感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