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6版:荥阳时报 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Y06
桃花灼灼醉春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桃花灼灼醉春风
——桃花峪赏花记
湿地是鸟儿的天堂
桃花峪原来的大唐迎宾礼
夜幕下的桃花峪黄河大桥 穆建娥 摄
一线分黄河中下游
桃园

编者按:桃花峪作为荥阳市广武镇的一个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迈入了新时代,桃花峪黄河大桥将成为她的姣容见证者。今日,《郑州晚报·荥阳时报》刊载杨国干2007年的文章,让荥阳人对桃花峪的记忆更丰满些,让我们更加豪迈地走在新征程上。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柳绿桃红,我和老伴一起到桃花峪,去观赏那充满诗韵的桃花,去寻找那卷轴中的一幅幅彩墨。

桃花峪,东接闻名中外的黄河名胜游览区,西连中分天下的汉霸二王城和楚河汉界,南依神奇的广武山,北临波涛汹涌的黄河。

桃花峪原在沟壑纵横的山谷里,三面环山,一面向河,山涧泉水淙淙,小溪映着绿树,绿树和繁花倒映着,小溪也变绿了,像浓重的泼彩画,富有诗行和韵律。

古时候,桃花峪也是一个天然渡口。汉代著名大将军任安就出生在这个渡口一家饭店里。儿时家破,他只身要饭到西安武功县,后当上了县长,被汉武帝器重,从一个孤儿成为一个将军。有名的《报任安书》就是著名的史学家、他的好友司马迁写给他的亲笔信。杨国干

僧郎谷的由来

晋时的高僧僧郎来到桃花峪,被这里的青山绿水和环境条件所吸引,在这里布道修行,并置果园田庄,以济封僧食斋香火,故又称此为僧郎谷。

唐德宗在此谷广招民众,大兴土木,建成了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景云寺。信佛的唐朝皇帝,为了给昭成皇后造福,就把景云寺改为昭成寺。《唐书》载,昭成皇后乃睿宗之妃,在武则天的皇位争夺中遇害,被谥昭成皇后。唐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都是她的嫡系子孙。帝王们带领太监、宫女、侍卫数千人前来为昭成皇后祈福,并游览和观赏僧郎谷的美景和盛开的桃花。那时的僧郎谷,殿宇鳞次,金碧相映,飞檐高跷,上接天云,下托桃林,繁花如云,暮鼓声声,香烟袅袅,善男信女,来往如织,念佛诵经,清静而优雅。

著名的文学家白居易乘船来到桃花峪游览,想起好友孔戡葬在广武山,便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哭孔戡》。孔戡,字胜始,唐代山东人,第进士,补修武尉,昭义节度使留置掌书记。元和五年(810)卒,年五十七岁,葬于广武之原。

人生难得一知己。孔戡死后,虽葬在广武山,但是没有确切的墓位。死后很多年,还有这样一位好友怀念着他,就是九泉下,也应该瞑目了。

我力图搜寻古渡的痕迹,揣度春光古渡的诗意,惋惜瞪眼,一无所获。那昔日的桃花峪古渡口,由于黄河的改道,到了元代御果园已湮没在历史岁月中了。只有黄河上的气垫船如离弦之箭,载着游人的桃花笑靥在黄河波涛中飞驰嬉戏去观赏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桃花峪山美、水美、花美、人更美

当我们踏进桃花峪游览区时,三皇山巅,一叠接一叠,山坡山沟,远远近近,桃花林一片连一片,绯红的桃花在游人的面前乱真起来,使人分不清哪是灿若云霓的春花,哪是艳丽如花的云霞,而且还飘着一股股幽微的,似有似无的中原气息。

身在桃园中,则更有一番情趣。桃花峪的桃花真是与众不同。树态优美,花朵丰腴,色彩艳丽。桃花吐蕊笑春风,人面桃花相映红,真是美极了。一棵桃树,托着一团花瓣,像姑娘扬起的笑脸,粉红鲜润,洋溢着青春的光彩。有的花朵,密集地爬满了每棵树每一个枝条,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初露峥嵘,有的争先恐后。形如一群群翻飞的蝴蝶,密密层层,满树嫣红。正如唐人崔护在诗中所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峪的桃花一年一个样,一年更比一年好。上世纪70年代初期到桃花峪看桃花,我的脸上还残留着少年的余泽,脸色也像桃花一样,白里透红,滋润放光。如今,站在状如花伞下的我,还想再现当年桃花似的面容,继续在春尘下燃烧如火如荼的激情。但是,非常遗憾。随着岁月的流逝,桃花虽然年年相似,而我脸上不愿看到的皱纹,却像阡陌的田埂布满额头,这可能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吧,任何人都不可能逃脱此命运。但是,我们要牢牢记住,桃花峪千载扬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终。桃花峪的桃花,是带着烈士的鲜血绽放的。纵观世界风云变化,然而在中华大地,在渗透烈士鲜血的桃花峪的土地上,依然桃花灼灼,芳草菲菲,怎不令人鼓舞呢?于是乎,在桃花源中照相留念,皱纹被赶跑了,脸上依然荡漾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桃花峪山美、水美、花美、人更美。然而美的东西之所以陶冶人的心灵,主要是美的创造者和贡献者。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转变为今天的著名观光旅游地,容易吗?太难啦!憨厚朴实、智慧勤劳的桃花峪人,就是凭着一股韧劲、犟劲儿,与天斗、地斗、人斗,才有了青山绿水和如花似锦的桃花源。

桃花芳香十里

陶醉乐不思归

日月如梭,山河巨变,昔日的桃花峪已沉浸在历史的尘封里,如今生在深山野谷里的村民,抛弃自古以来居住的破窑洞,搬到广武山巅安营扎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山民都建起了统一规划、统一样式的唐式楼房,其中有些村民还以桃花为媒,在自己的家里办起了旅社、餐馆、茶楼、游艺等服务行业,以招揽更多的游客到此游览休闲,梦想的桃花运变成了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广大山民植树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决心把桃花峪打造成名副其实的风景名胜区。其中李桃花就是一个鲜明的典型。上世纪90年代初期,她嫁到桃花峪,为了表达对植树的决心,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桃花,当时她才20多岁,年富力强、性格开朗,长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瀑布似的秀发,特别是她那一张瓜子脸,白里透红,美丽诱人,好似桃花一般,看上去年轻、俊秀、妩媚,她带着山民爬高坡、下深沟,用勤劳的双手和汗水,栽种和浇灌着一年又一年的桃林,为姹紫嫣红的春天添色增彩。现在她的脸庞依然如花似玉,风韵犹存,继续焕发青春魅力,为桃花盛开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一切。

如今桃花峪的美景,吸引更多的文人墨客前来游览。以著名作家钟海涛、王富强为主编,邀请省内外具有潜质的10名诗人作家到桃花峪开展采风活动,并用9个月的时间写成一本以诗文为主的《桃花峪之恋》,这本书对扩大桃花峪的知名度,提升桃花峪景区的文化品位,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常想,人们对桃花是否有偏爱,不然的话,为什么总喜欢把桃花运挂在嘴边?

(此文写于2007年,刊登时有删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44609 2018-03-29 00:00:00 四 桃花灼灼醉春风KeywordPh——桃花峪赏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