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8
2017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朝阳沟》“四世同堂” 60年盛演不衰
2018年杜甫故里诗词大会4月20日开幕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朝阳沟》“四世同堂” 60年盛演不衰

本报讯 3月28日晚,“跨越世纪的交响——豫剧现代戏《朝阳沟》创演60周年展演”在河南艺术中心精彩上演,高洁、王善朴、柳兰芳、杨华瑞等老艺术家与《朝阳沟》中青年演员联袂同台飙戏,展现了60年来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的风采。次日的专家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就“朝阳沟”现象发表了观点。

郑报融媒记者 苏瑜 实习生 杜雨阳/文 通讯员 曲洺江/图

90岁的拴保和84岁的银环感动全场

为了庆贺《朝阳沟》创演60周年,老艺术家高洁、王善朴、柳兰芳、杨华瑞、杜启泰、陈新理、王翠芬、韩玉生、张月婷等和杨红霞、盛红林、王晓芬、蒿红伟等中青年演员联袂演出,展示了河南豫剧院三团四世同堂的盛况,现场掌声迭起,观众动情地跟着乐队打拍子,哼唱声此起彼伏,不断地上演台上台下共唱“朝阳沟”的热潮。

当晚,最感动的莫过于谢幕之时。史无前例,《朝阳沟》四代人齐谢幕。台下响起热烈掌声,观众纷纷起身鼓掌向艺术家们表达敬意。90岁的拴保和84岁的银环不顾工作人员的搀扶,执意为观众鞠躬谢礼感动全场观众。

致敬匠心,愿经典永流传

《朝阳沟》创作于1958年,是已故著名编导杨兰春大师的代表作。至今该剧已在全国各地演出近5000场,演员已更替到了第四代。同时,《朝阳沟》还被京剧、评剧等诸多剧种移植,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外文版本已有20多种,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认为,《朝阳沟》是古老戏曲反映现代生活的典型案例,它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建议让现代戏的经典进入学校课堂,更加深入地研究古代生活所呈现的跨越时代的古典之美,还要有计划地培育新经典,再现《朝阳沟》的“一戏六十年”。

“《朝阳沟》达到了舞台艺术的最高境界——保留。因为它尊重了艺术规律,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好故事+好音乐+好演员,把一个生命短促的宣传品打造成了能保留下来的艺术品。”原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顾问康式昭表示,《朝阳沟》的成功经验值得好好总结。

此次活动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主办,河南豫剧院、省剧协、河南豫剧院三团等单位承办。据悉,接下来,主办方还将启动《朝阳沟》巡演。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44939 2018-03-30 00:00:00 五 《朝阳沟》“四世同堂” 60年盛演不衰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