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4版:新郑时报 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X04~05
智汇郑州 出彩中原 五彩新郑 光耀故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智汇郑州 出彩中原 五彩新郑 光耀故里
“智汇郑州”新郑高校行暨重点企业“双选”活动在郑大西亚斯国际学院启动
谷保中
曹东锋

3月31日,由郑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新郑市委联合举办的“智汇郑州”新郑高校行暨重点企业“双选”活动在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启幕。

105家区内外知名重点企业 与2000余名高校毕业生接洽

此次活动进一步向广大高校学子推介“智汇郑州”青年人才政策,动员广大高校学子了解郑州、关注郑州,积极投身郑州的建设和发展,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储备强大人才生力军。活动现场,105家区内外知名重点企业与2000余名新郑辖区内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就业双选会。

启动仪式上,郑州市人才办负责人向西亚斯国际学院颁发“校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标牌;“郑州人才特使”、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创办人兼理事长陈肖纯博士分享了西亚斯培养、输送人才和引进高端人才的经验。

仪式结束后,与会大学生与招聘企业进行了双向选择。据了解,在此次“双选”会上,翻译、管理、文案、营销等专业人才相对比较紧缺;传统食品饮料、房地产开发、新媒体、创客教育、金融保险等行业,中国人寿、中储粮、黄帝故里景区管委会等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岗位更受学子青睐。一些大二、大三的在校学生也来到现场咨询,了解市场企业需求和择业就业形势。新郑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专门派出咨询服务人员,为广大学子释疑解惑。经初步统计,招聘会现场达成招聘意向311人,预留电话、二维码扫描500多人。

据了解,新郑市境内有19所高校,近4000名正、副教授和近30万名青年学生。有众多的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等聚才、育才平台,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近350名大学生。辖区高校数量和师资力量位居河南省县市前列。

新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坚持育才与引才、聚才与用才相结合,连续7年把教育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放在每年10件为民实事头等重要地位。“智汇郑州”人才政策出台后,新郑市广为宣传,积极落实,制定实施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红枣人才引领产业、黄帝文化人才传承文明、白领人才做强企业、蓝领人才成就事业“五彩”计划,通过让利、让贤、让位等特殊优惠政策延揽人才、汇聚智慧,打造各类人才竞相拥入的人才“洼地”。

近年来,新郑每年为应届大学生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每年有数千名大学毕业生在新郑安家落户,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其中,以好想你、雏鹰农牧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IBM智慧芯城等创新创业综合体,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平台和空间。

据介绍,郑州市委、市政府继2015年启动实施“1125聚才计划”后,又于2017年11月研究制定“智汇郑州”人才工程“1+22”政策体系,开创了郑州人才工作面向国际、高端引领、普惠集聚、统筹推进的新局面。“智汇郑州”人才工程的目标是,到2020年集聚100名国内外顶尖人才,3000名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2000名社会事业领军和专业骨干人才,新增4万名高技能人才,每年吸引20万名高校毕业生留郑、来郑创新创业,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智汇郑州”人才政策 主要有四大特点

一是政策含金量高。30条人才政策,涵盖7项人才计划、19条保障举措、分解为40项任务,针对性强、含金量足,堪称此前郑州系列人才政策的最新“升级版”。每年统筹安排20亿元财政资金予以保障,除对青年人才给予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外,对经认定的四类高层次人才,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50万元、20万元奖励。整个政策体系,在奖励、扶持、平台、科研、生活等方面,在全国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是人才惠及面广。政策既适用于高层次人才,也惠及各类具有创新创业潜力和活力的群体,尤其对高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在落户、住房、创业等诸多方面,提供全方位扶持,体现了人才政策的普惠性。

三是体制机制灵活。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除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健全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四是服务措施精细。我们坚持服务至上理念,直击关键、对标先进,切实提升服务效能,营造宜居宜业环境,力争以精细的服务、一流的环境,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让大家义无反顾地来到郑州、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可以说,“智汇郑州”人才政策是郑州史上最高“含金量”的人才新政。

为广泛吸引青年人才来郑就业,实行更为开放的人才落户政策和覆盖更广的普惠性支持政策。

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职业院校毕业生和技能人才的落户限制,做到“零门槛”落户。对新引进落户的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和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按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标准发放3年的生活补贴;对暂未就业创业的,按同样标准发放6个月生活补贴。对博士、硕士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毕业生首次购房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2万元补贴。对高校毕业生初始创业,正常经营3个月以上的,可享受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对青年人才开办的创业实体入驻孵化基地经营的,可享受年补贴额不超过2万元的创业孵化补贴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为高校毕业生更好地成长成才释放了更大的空间红利,搭建了更为广阔的人生舞台。大家可以通过访问“智汇郑州人才网”,关注“智汇郑州人才工程”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加详尽的政策解读。

为高标准实现政策落地,郑州市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仅用时37天就打通了所有政策落实通道。

开设服务热线52条,接受政策咨询,做到地域全部覆盖、咨询随时解答。制定18项工作流程和服务指南。在169个公安户籍点开辟“智汇郑州”人才落户专窗;设立“智汇郑州”人才工程社保绿色通道;设置99个人才服务窗口,培训经办人员1800余人次,开展“一站式”服务。开发申报平台系统,实现户籍、社保、工商等数据自动对接比对,申报手续基本实现3分钟办理完成;在支付宝、微信“城市服务”中开设“智汇郑州”人才工程专栏,可通过网络自主上传申报资料。成立“智汇郑州”人才之家,为青年人才搭建沟通联谊平台。自今年1月2日申报正式启动以来,已成功受理青年人才生活补贴申报3736人,半数以上人才在线上申报成功。

新郑市创造性提出 “青红黄白蓝”“五彩”计划

新郑市的人才政策与“智汇郑州”精神实质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新郑市境内有19所高校,近4000名正、副教授和近30万名青年学生,以及为数众多的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等聚才、育才平台,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近350名大学生。辖区高校数量和师资力量位居河南省县市前列。近年来,新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坚持育才与引才、聚才与用才相结合,连续7年把教育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放在每年10件为民实事头等重要地位,投入大资金育才、营造好环境成才、出台好政策引才、提供好待遇聚才,对优秀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形成了尊重人才、凝聚人才、成就人才的浓厚氛围。“智汇郑州”人才政策出台后,新郑市在抓宣传上做到家喻户晓,在抓落实上做到掷地有声,制定实施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红枣人才引领产业、黄帝文化人才传承文明、白领人才做强企业、蓝领人才成就事业“五彩”计划,通过让利、让贤、让位等特殊优惠政策延揽人才、汇聚智慧,打造各类人才竞相拥入的人才“洼地”,形成人尽其才、才得其所的可喜局面。

新郑既是人才聚集的“洼地” 也是产业集聚的“高地”

以好想你、雏鹰农牧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IBM智慧芯城等创新创业综合体,行业前景广阔,发展态势良好,薪酬待遇可观,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平台和空间。近年来,新郑市每年为应届大学生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每年有数千名大学毕业生在故里新郑安家落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此次“智汇郑州”新郑高校行活动,是新郑市人才工作乃至全局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新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深远影响和积极推动作用。

记者 杨宜锦

新郑时报 李显文

通讯员 王伟 张艺雯 文/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46588 2018-04-04 00:00:00 三 智汇郑州 出彩中原 五彩新郑 光耀故里KeywordPh“智汇郑州”新郑高校行暨重点企业“双选”活动在郑大西亚斯国际学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