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NEWS
治理“城市病”,我市开出“双修药方”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治理“城市病”,我市开出“双修药方”
年底前,消除80%以上的城区易涝点 中心城区新建公共停车位5万多个 新建中小学30所

本报讯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等的有效手段,我市“双修”工作已敲定。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郑州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实施方案》,今年起,我市将同步推进“双修”,总体利用3~5年的时间,逐步实施完成“双修”工作。记者 董艳竹

生态修复

年底前 消除80%以上的 城区易涝点

按照《方案》,在山体修复方面,加强对城市山体自然风貌的保护,严禁在生态敏感区域开山采石、破山修路、劈山造城。

水生态修复方面,2018年底前各县(市、区)、开发区全部建成规范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市内五区、上街区及开发区建成区内全面消除水体黑臭现象,县(市)基本完成城市黑臭水体的截污纳管和排污口整治工作。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新区、新建项目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旧城区要结合旧城改造、积水点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海绵化改造。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三年行动,加快实施内涝积水点整治,年底前,消除80%以上的易涝点。

加快生态绿地建设。年底前,市内五区、上街区新增绿地1000万平方米以上,县(市)新增绿地210万平方米;完成生态廊道、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等年度建设任务,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综合性公园47个。

总体计划

今年同步推进 “双修”工作 3~5年逐步实施完成

按照《郑州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实施方案》从2018年开始,我市将同步推进“双修”,总体利用3~5年时间,逐步实施完成“双修”工作。今年6月底前,完成郑州市和各县(市、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专项规划编制,各县(市、区)、开发区以此为依据制定实施计划,谋划一批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的“双修”项目,全部纳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库,同步开工建设;年底前,总结建设经验,完善设计方法,探索保障机制,2019年全面推广。

至2020年,通过市、县两级的共同努力,城市“双修”工作初见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市特色风貌凸显。

城市修补

年底前,中心城区新建公共停车位5万多个

交通——

北三环东延高架桥主线建成通车

为方便市民出行,加快城市快速路建设,按照《方案》,今年确保北三环东延高架桥主线建成通车,确保东三环(107辅道)快速化工程隧道段、农业路快速化工程铁路代建段高架部分建成通车。加快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建设,力争年内高架桥主线桩基、承台、墩柱基本完成,推进都市区货运环线建设,分流过境货运交通。

此外,年底前,中心城区完成170条区级代建道路及常西湖新区4个中心区域范围内10条道路建设,开工建设35条支线路网道路,确保20条道路建成通车。

公共交通建设方面,年底前,中心城区完成305公里常规公交专用道、28个公交场站建设,基本实现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30%以上,县(市)及上街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20%以上,绿色出行分担率85%以上。至2020年,再完成455公里常规公交专用道、75个公交场站建设,持续增加环保绿色公交投入,加快公交智能化建设。

缓解停车难,我市还要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年底前,中心城区新建公共停车泊位不少于5万个,百辆汽车公共停车泊位不低于13个。

市政——

商都历史文化区综合管廊项目要开工

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新建改造配水管网100公里以上,加快使用超过50年及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实现城市公共管网漏损率低于11%,市内五区及上街区、县(市)公共供水普及率分别在95%以上、85%以上。

同时,实施集中供热,中心城区加快新力电力外迁、裕中电厂百万机组“引热入郑”等工程建设,年底前,实现新增入网面积500万平方米。

围绕综合管廊,年底前,完成市民文化服务区南区等续建项目,新开工商都历史文化区等综合管廊项目建设。

公共服务——

年底前,中心城区新建中小学30所

围绕教育设施建设,郑州市每年都有“大手笔”。今年,我市将按照幼儿园300米、小学500米、中学1000米的服务半径及服务人口规模标准,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着力解决“大班额”问题,满足学龄前儿童就近就地入园需求。年底前,中心城区新建中小学30所,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6所。

医疗养老要配套,市内五区、上街区各打造1个以上医养融合养老机构,配套完善1个以上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县(市)各打造2个以上医养融合养老机构,配套完善3个以上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我市将改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设施条件,加快街道及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按照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不低于200平方米、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不低于400平方米、文体广场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逐步完善基层综合文化设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50686 2018-04-20 00:00:00 五 治理“城市病”,我市开出“双修药方”KeywordPh年底前,消除80%以上的城区易涝点 中心城区新建公共停车位5万多个 新建中小学30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