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郑市史志办主任 李磊 弃同即异 释义 1.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2.意为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 出处 典故出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子大叔曰:“若之何哉!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吉也闻之,弃同、即异,是谓离德。诗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晋不邻矣,其谁云之?” 事件 《列子·天瑞》有一则“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杞国有一个人总是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依托,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一个人就去开导他,一番解释之后,杞人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忧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公元前544年,晋平公因其母亲晋悼夫人之故,动用诸侯力量为舅家杞国修筑城池,郑国大夫子大叔、卫国大夫大叔文子等对晋平公母子二人此举忧心忡忡,发表了不同意见,《左传》记述了这段晋国“弃同即异”的史实。 【成语故事】 杞国势单力薄 寄人篱下 杞国从夏朝初年开始受封立国,到公元前445年为楚惠王所灭,存世时间长达1500多年。西周末年,处在周王朝与东夷族征战前沿阵地的杞国,先后受到宋国、淮夷、徐国等势力的攻打,无法继续在原封地立足,只得举国东迁。公元前740年,杞国在鲁国支持下取得了淳于国的领地,有了新的立足之地。鲁国有恩于杞国,就把杞国当成自己的跟班和附庸。 公前637年11月,杞成公卒,其弟姑容即位,是为杞桓公。杞国势单力薄、寄人篱下,处处要看鲁国脸色行事,杞桓公的日子过得小心翼翼、忧心忡忡。为了巩固与鲁国的关系,杞桓公先后两次与鲁国联姻,但均以夫人大归(休妻)而告终。公元前583年,第二任夫人死后,鲁国人协迫杞桓公到鲁国亲迎夫人遗体以归。尽管与鲁国的关系疙疙瘩瘩,但杞桓公最大的优点是特别能“熬”。 杞桓公赶赴晋国 主动联姻 到了公元前573年的春天,晋厉公被弑,其子孙周即位,是为晋悼公。年仅14岁的晋悼公甫一即位,就效法晋文公,采取“施舍,已责,逮鳏寡,扫废滞,匡乏困,救灾患,禁淫匿,薄赋敛,宥罪戾,节器用,时用民”等措施,使一度混乱的晋国政局为之一新。鲁成公到晋国访问,看到了晋国所发生的变化。到了秋天,杞桓公来朝拜和慰劳鲁成公,鲁成公在谈话中对晋悼公和他的德政措施大加赞赏。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一结束对鲁国的访问,杞桓公就不顾年迈体弱、舟车劳顿,迅速赶赴晋国朝拜,真实的用意是向晋悼公提亲,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他。杞桓公的诚意得到回报,晋悼公同意娶杞桓公之女为正夫人,杞国由此靠上了一棵比鲁国更大的树。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杞桓公为女儿和杞国作了安排,以联姻的方式把杞国的命运与晋国联系在了一起。嫁到晋国后不久,晋悼夫人为晋悼公生下了公子彪。公元前567年3月,杞桓公卒,其子匄元即位,是为杞孝公。年轻的晋悼公以匡复晋国霸业为己任,与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展开角逐,以往名不见经传的杞人则征战必从、会盟必到,成为晋悼公忠实的支持者和追随者。怎奈天不假年,晋悼公在位16年,于公元前558年冬11月9日卒,年仅30岁。公元前557年,晋悼公与晋悼夫人之子公子彪即位,是为晋平公。公元前550年(晋平公八年)3月,杞孝公卒,晋悼夫人以杞孝公幼妹之身份为兄服丧,而晋平公却依旧歌舞升平,让晋悼夫人很是伤心。杞文公即位后,继续奉行亲晋从晋之策,跟着晋国抗楚、伐齐、救郑、会盟。公元前546年,在宋国向戌的奔走斡旋下,举行了诸侯弭兵大会,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化干戈为玉帛,达成了和平协议。第二年夏,齐、陈、蔡、北燕、杞、胡、沈、白狄等诸侯国君朝拜晋平公,巩固宋弭兵之会成果。 晋为杞修筑城池 争议颇多 中原无战事,晋平公忽然想起要为舅舅家办点儿事。原来,杞国自迁都淳于之后,由于国力弱小,城池修建有心无力。晋悼夫人一再念叨,让晋平公动了心:“既然天下无事,那就给诸侯们找点儿事干吧。”公元前544年夏,晋国大夫荀盈动员诸侯国大夫开会。6月,知悼子带领诸侯国大夫,正式启动为杞国修筑城池的工程。郑国派出大夫子大叔(游吉)与伯石(公孙段)带人前往。子大叔见到卫国大夫大叔文子,两个人交谈起来。文子说:“为舅家修城而动员诸侯的力量,这件事过分了!”子大叔说:“拿他怎么办好啊!晋国不担心周室的衰微,反而保护夏朝的残馀,它丢弃姬姓诸国,也就可想而知。丢弃姬姓诸国,还有谁去归向他?我听说丢弃同姓而亲近异姓,这叫做‘离德’。《诗》说:‘协比其邻,婚姻孔云。’晋国把近亲不看作近亲,还有谁来和他友好往来?”说归说,做归做。在诸侯国的一致努力下,杞国工程顺利竣工。考虑到各方对此事意见颇大,晋国的大夫们只好分头访问,专门拜谢诸侯国在杞国筑城的举动。 晋平公“弃诸姬、即异姓” 给舅家修城还不够,晋平公又派司马女叔侯办理鲁占杞田归还之事,但所归不多。晋悼夫人很生气,说:“女齐办事不得力,先君如果有知,不会护佑他。”晋平公把晋悼夫人的话告诉了叔侯。叔侯说:“虞、虢、焦、滑、霍、杨、韩、魏都是姬姓,晋国因而扩大。如果不是入侵小国,疆域何来?武公、献公以来,晋国兼并国家甚多,谁能够治理它?杞国是夏朝后代,接近东夷。鲁国是周公后代,与晋国和睦。把杞国封给鲁国还是可以的,不应当处处向着杞国。鲁国对待晋国,贡品不乏,玩好时至,公卿大夫相继朝见,史不绝书,府无虚月,何必要损鲁而强杞?即便是先君有知,也不会按照夫人的意见办,何必用我为之?”女叔侯的一番话语,与子大叔的意见异曲同工,折射出晋平公“弃诸姬、即异姓”的政德之失。后来,杞文公到鲁国为鲁归其田而会盟,史官笔下记为“杞子来盟”,以示轻贱和不满之意。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