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独家责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8
从重生到跨越 河南援建江油十年记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援助中原爱心学校、涪江三桥、豫江大堤、河南工业园……
从重生到跨越 河南援建江油十年记忆
江油·河南工业园内,一家酱油企业生产如火如荼
同心鼎,是豫江两地友谊的见证

“常怀感恩心,铭记豫江情。”5月12日,是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的纪念日。

5月11日上午,一场声情并茂的“十年巨变 感恩致谢”座谈会举行。来自河南的60多名当初的援建者重回江油这片土地上,看到十年来的沧桑巨变,忍不住感慨万千。

2008年6月,河南各路援建队伍千里驰援,拉开了对口援建江油的序幕。中原爱心学校、涪江三桥、豫江大堤、河南工业园……三年中,总投资30.02亿元援建的302个项目,创造了科学重建的奇迹,助推江油实现了由“重生”到“跨越”的历史性转变。

本报特派记者 石闯 文/图 发自四川江油

“种好梧桐引凤来”,助推产业开“新花”

5月10日上午,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在创元路上的江油·河南工业园内,车辆进进出出。记者步入天丰节能板材的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在赶进度,一片繁忙的景象。

“十年前,汶川特大地震给江油工业园区造成经济财产损失达21亿元的重创,江油发展的‘主引擎’面临建园以来极可能停转的最大风险。”园区党工委委员熊大斌介绍,恢复重建启动后,河南省以产业援建和“交钥匙”方式,投资3亿元建设了江油·河南工业园。

“种好梧桐引凤来”。熊大斌说,2012年,江油工业园东区建成后,让一大批企业迈上了发展快车道。之后,他们分赴河南各地推介招商,成功引进豫蜀夜视利、天丰节能板材、洛阳轴承、京基建材等项目入驻园区,攀长钢新区、川矿重装基地、六合锻造、汇通科技、皇龙制造、清香园等企业、项目先后落户园区东区,有力推动了园区脱胎换骨、振兴发展。

十年光阴磨砺,园区翻开新篇。如今,河南工业园已成为江油市发展工业的核心区。2017年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总量达到150户,高新技术企业26户;接待投资客商223批次,洽谈项目124个,协议总投资126亿元,国内省外到位资金35亿元。2018年3月被省政府确认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发展可期、前景光明。

30所中原爱心学校燃起了孩子们的新希望

“回首十年前,大地震给教育文化设施造成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劫难,全市校舍直接倒塌3万余平方米,危房78万余平方米。”江油市教体文广局局长陈远乐介绍,当时,市域内的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均不同程度毁损,“过去不堪回首”。

中原爱心学校,是河南援建江油市民生方面的又一个精品工程,投入近4000万元,从2009年9月开校至今,已成为江油新城区中一所规模最大、十分重要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原来学校地处城郊,校舍破破烂烂,不仅面积狭小,还缺乏教学设施。”中原爱心学校校长杨仕伦表示,如今,漂亮的教学大楼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设施,校园内花团锦簇,周边群众的孩子在这里接受最前沿的教育,操场变身塑胶操场,学生也住上了整洁的宿舍。

杨仕伦感慨:“没有河南的援建,就没有学校的今天。河南援建惠及后代子孙。”

其实,在江油,河南援建者建起了近30所学校,在校生占江油学生总数的30%以上;完成了30所医院,解决了30万群众的就医难题。学校、医院、敬老院,乡村集中居住配套工程……河南援建首先建起的就是涉及群众需求的民生工程。

陈远乐表示,风雨同舟路,患难情至深。在江油教育文化全部重建过程中,河南对口援建伴随始终。教育文化援建总投入达2.9亿元,援建项目工程40个,其中投入5586万元新建的江油中原职教中心,通过近年来不断优化整合江油职业教育资源,已成为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推荐就业为一体的职业教育新基地,奠定了江油职业教育全新的发展格局。

十年大建设、十年大跨越。如今的江油,教育条件持续改善、办学效益持续彰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特色文化品牌逐步形成。考入名牌大学的人数和比例在全省领先。

“感谢河南的帮助,我们的日子现在过得都好”

“十年前大地震时,我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上学,灾区的一幕幕悲惨场景令我难过,当年6月就申请去灾区做了一名志愿者。”33岁的邓富玉表示,2008年7月,到达江油后,冒着余震,跟随专家们下乡做房屋安全鉴定和登记、统计,一连工作了3个多月。

一年的志愿者工作结束后,她选择留了下来。如今,她是江油市不动产中心的工作人员,从志愿者变成了建设者,她还动员老家在开封的爱人来到江油。“十年了,江油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与河南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我作为曾经的志愿者,特别自豪。”

在河南援建结束后,江油市干部群众捐资902万元,在太白公园东侧建起了占地1万平方米的感恩园,来对河南援建表示感恩,传递爱心,同时成立感恩河南基金。

5月10日下午,记者进入感恩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司母戊大方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原文化的代表之一,放在这里,既是对河南文化的敬重,更是对河南人民的感谢。”感恩园工作人员说,“这些奉献、这么场景、这些情意,江油人民将永远铭记。”

如今,曾经饱受地震创伤的江油焕颜新生,撕裂的大地早已生机勃勃,一颗颗受伤的心在阳光下享受着快乐、幸福和安宁。江油人正向着建设“创新江油、开放江油、幸福江油、美丽江油”的目标阔步前行。“十年了,我们现在过得挺好,请放心。”这句话,道出了很多江油居民的心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56807 2018-05-12 00:00:00 六 从重生到跨越 河南援建江油十年记忆KeywordPh援助中原爱心学校、涪江三桥、豫江大堤、河南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