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4版:政事 重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化自信让魅力郑州更有范儿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化底蕴深厚博大 文化精品 百花齐放 文化产业振翅高飞
文化自信让魅力郑州更有范儿
舞剧《水月洛神》让人过目不忘
商城遗址
观星台

几天前,300年前的“网红”玩具、郑州非遗项目“猴加官”在2018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上再次大放异彩,中原文化丰厚灿烂的美名再次远扬;嵩山之坳,《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今年迎来演出第12个年头,作为国内最好的实景演出之一,海内外观众已习惯在演出季的傍晚时分看到这部有着“中国创意城市·城市文化名片”之誉的力作;而在郑州的任何一个小区,社区模特队、合唱团早已是人们身边熟悉的风景。在郑州,“文化”化为一部作品、一支歌,或者是一次展览、一场演出,悄悄融入千万市民的生活里、化在心灵中。越来越丰富的文化生活、越来清晰的城市文化形象,展现出郑州这座城市强大的吸引力。

郑报融媒记者 左丽慧 苏瑜 秦华/文 李焱/图

文化遗产保护:守护城市根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先后对加强文物保护作出70多次重要批示指示,提出许多富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思想和论断,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文物领域的具体体现,为新时期文物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也是我们党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最强音。

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支持的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郑州地处“天地之中”,域内留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现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6处、不可移动文物点近万处、可移动文物近15万件(套)。“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郑州考古占4项,在全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9个项目中郑州占5个,20世纪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3项;“十二五”全国重点保护的150处大遗址中郑州占4处。

“近年来,我市注重强化文物保护在中原经济区、国家中心城市等国家战略中担负起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责任,坚持以文物保护工程为牵引,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介绍,具体来说,就是注重加强学术研究、全面挖掘和阐释郑州地区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加强保护规划先行及考古前置改革,从源头遏制建设性破坏风险。

记者了解到,我市先后成立了郑州古都学会、郑州嵩山文化研究会、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设立了郑州嵩山文明研究基金,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成立学术委员会,紧紧围绕郑州地区文化遗产资源,确定研究计划和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申报、重大课题定向委托等方式,广泛吸纳国内外智力资源,不仅使郑州地区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得到全面挖掘和阐释,也扩大了社会对郑州文化底蕴的认知和认可,极大增强了广大市民的文化自信心。

据介绍,郑州去年9月28日研究出台了《关于国有土地开发建设中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改革的实施方案》,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改革,有效化解项目建设投资与文物考古工作长期之间形成的矛盾。“此项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得到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的充分肯定,‘郑州经验’在全国推广”。

提到“文物保护”,有的市民会有一种“隔膜”:文物保护与我的生活何干?其实,把丰厚资源转化为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感受,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生,增进广大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正是郑州文物工作者一直关注的工作重点和目标。围绕这个“点”,2017年初我市提出了“通过生态遗址文化公园建设加强土遗址保护的文物保护系统工程”,即“生态保遗”工程。2017年至2020年,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总投资近百亿、市财政奖补22亿,建设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80多处5万多亩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在郑州市境内将形成中心城区、城市发展区和城郊地区三个圈层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带,免费向公众开放,增强市民随时领略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环境改善、文化熏陶、品质提升的获得感,整体提升城市区域内历史文化氛围。促进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共荣、共生、共享,引导形成人人关注、人人支持、人人保护、人人共享的文物工作新局面。

目前,苑陵故城遗址公园、京襄城遗址公园、刘禹锡公园、李商隐公园、尚岗杨遗址公园等已经建成开放、服务社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生态保遗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郑州模式”,得到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的充分肯定,《中国文物报》整版报道后,在全国引起列强反响,西安等地先后前来调研学习。

普通市民与“文物”的亲密接触还有一个重要渠道:博物馆。作为郑州大遗址片区乃至中原文明、华夏优秀历史文化对外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目前,我市现有各类博物馆32家,各类馆藏文物16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2.5万余件。令人期待的是,投资15亿的郑州博物馆新馆建设进展顺利;陈展面积7万多平方米、投资5.3亿的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项目已主体封顶;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规划设计工作正在进行;郑州大运河遗产博物馆一期工程已完成项目主体一层浇筑,二期工程即将启动。规划800亩的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一期提升完成的大河村博物馆已重新对外开放,二期考古遗址公园正在加快实施。

我市还研究出台了《郑州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试行)》,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明确规定,市财政每年计划拿出3000万元,按照年度考核评估奖补细则,对全年绩效考核优秀的非国有博物馆在建设、提升、运营等方面进行奖励扶持,为推动全市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中国首届考古学大会”、首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亚太地区都城遗址与历史城市保护研讨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在郑召开,《大运河传奇(郑州段)》《考古中华河南篇:穿越三千年的大河村》等专题片的拍摄,《天地之中·嵩山》《郑州大运河》《郑州市文物地图集》《郑州文化遗产》《郑州文物考古与研究(三)》《文明之光:古都郑州探索与研究》等一批书籍的出版,使郑州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67926 2018-06-13 00:00:00 三 文化自信让魅力郑州更有范儿KeywordPh文化底蕴深厚博大 文化精品 百花齐放 文化产业振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