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把精美的定制银器,需要银匠反复约10万次敲打;一把银壶,要经过制胎、掐丝、点蓝、烧制、磨光等近200道工序……”在新密市来集镇苏寨村梦祥银的车间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锤一錾刻画出惟妙惟肖的造型,一笔一画描绘出色彩斑斓的图案,一件件精美银饰从他们手中制出,点缀着千家万户的生活。 记者 李爱琴 文/图 执着 一把银壶,要经历10万次敲打 “叮叮叮、当当当”,刚一走进梦祥银的生产车间,一阵错落有致的敲击声首先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在三十六七摄氏度的高温下,一个工匠正全神贯注地敲打一把银壶。 “打造一把精美的定制银器,前后需要银匠反复约10万次的敲打。”旁边的工作人员介绍,“我们现在的银器,主要由银胎錾刻和银泰珐琅两种工艺,錾刻是工人师傅用锤子和錾子,根据图形,一锤一錾把线条刻画出来,简单点的图案一天可以完成,复杂的要两三天甚至更长。比如银壶,壶身没有任何焊接点,壶身上的花纹也很特别,一块音片,从制胎、掐丝、点蓝、烧制、磨光等一系列工序,这里面包含180道小序,30多道大序,再放到8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中烧,再连续补色,最后逐次打磨,一把画案形态各异、颜色深浅相间、充满层次感和立体感的精美银壶才能呈现在大家面前。” 梦想 把家乡变成富足的白银小镇 而工匠精神,对梦祥品牌创始人、银饰锻制非遗传承人李杰石而言,就是致富梦想。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饱饭。为了能让自己和家人填饱肚子,我外出去打工,机缘巧合学会了做银饰。”李杰石说,“这门手艺不仅改善了我的生活,还让我燃起希望的梦想,直到有了今天这个规模的梦祥银企业。” 从以前走街串巷叫卖银饰,到如今年销售额数亿元、领军国内行业、产品走俏国内海外、入选并通过河南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李杰石带领梦祥人三十年如一日,打造了一个立足中原,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白银传奇。 李杰石说:“我1990年回家创业的时候,非常艰难,是这片热土的父老乡亲帮了我,未来,梦祥立志要把小山村变成生活富足的白银小镇。” 传承 让更多人参与,才能守好传统手艺 在李杰石看来,匠心就是要专心致志,要静下心来一锤一錾地雕刻珠宝首饰。 在梦祥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板凳决定地位”,板凳的磨损程度越大,说明你投入钻研的时间越长,说明你越能坚守这份工作和这种精神,越值得尊敬。 除此之外,李杰石还认为,技艺必有师,匠人的精神还在于传承。“每个加入梦祥的人,我都要告诉他,人可以吃不饱穿不暖,但不能没有追求,不能没有理想,不能让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断代,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守好这门传统手艺,为大家造福。” 正是这种工匠精神,让梦祥人坚守着我们银饰锻制技艺的文化传承。很多人从观望到参与,再到今天他们沉醉其中,都是为这种坚守和传承的精神所感动,从内心深处热爱这个行业。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