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7版:中牟时报 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记忆
漫话官渡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漫话官渡
□霍银群

官渡镇位于中牟县东部,距省会郑州37公里,镇域面积124平方公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郑开大道、郑开城际轻轨、郑汴物流通道、国道220、机西高速、陇海铁路穿境而过。农产品主要有大蒜、无公害蔬菜、瓜果等,是全国大蒜重要交易集散地。

1800多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官渡之战。此战不仅凸显了曹操的军事才能,具有很高的军事研究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价值。遗憾的是,这里曾多次被决堤的黄河水淹没,胜败足迹全无,只剩下部分历史遗迹——官渡桥、曹公垒、拴马槐、汉井、官渡寺、草料场、拒袁斩将台等。

官渡人杰地灵,名人名村辈出,古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许多诗词、碑文。

地杰人灵 名人辈出

田首凤(1583~1640年),字岐阳,号麟游,官渡桥村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举人,明天启五年(1626年)中进士。曾任河北交河县令、山东益都县令、河北真定曲阳知县,后晋为户部主事,旋升为户部员外郎、郎中,掌管粮草军需。在户部职官评绩中,他名列上等,得到朝廷嘉许,正拟提升官职,因病死于任所,终年57岁。朝廷追赠他为尚宝寺少卿。他为人耿直,为官不重刑措,力主以德化民,政绩卓著,颇受官民敬佩。虽常年居官在外,但始终不忘家乡,多次资助家乡修路修桥,救济灾民,凡乡民有所求,必尽力而为,深受乡人爱戴。

明清时期,仓寨村涌现出仓一鲤、仓国储、仓圣裔、仓圣潢、仓圣脉、仓景愉等30多位仓氏群贤雅士,备受后人尊重。史料记载,仓圣脉为清乾隆三十六年(1765年)进士,被封为翰林院编修,升至武英殿总校官,任《四库全书》总校对。仓圣脉对《四库全书》的编纂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乾隆褒扬,恩荣无比。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告病还乡。仓景愉为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因文采出众,书法脱俗,出京到湖北、湖南、云南任职,晚年告老还乡,被特聘为开封府大梁书院主讲。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景愉卒,享年75岁,归葬家乡仓家坟。其有诗文现嵌于康百万庄园碑窑内,他手书的“仓景愉书法宗颜真卿”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板桥村原名板桥驿,唐代前已有商旅歇脚于此,宋太祖赵匡胤时运粮河流经此地,修木桥一座,板桥村由此得名。白居易曾两次路过板桥并留下《板桥路》,李商隐路过板桥时,留下《板桥晓别》。从诗中看出,当时板桥即为汴西的繁华驿站。金元时期,烽火战乱不断,板桥逐步败落,昔日不再。明代对汴河进行疏浚,又恢复漕运,将旧板桥改为石桥,称石桥村,到清中前期板桥村恢复旧名并沿用至今。清顺治年间诗人王士祯官至刑部尚书,在他的笔记中较详细地记述了板桥之情景:“板桥在中牟东十五里,汴河舟楫下通朱仙镇。《板桥三娘子》传说故事即此地。”随着历史的变迁,汴河也几经改道,板桥驿站上的桥也多次重修改建。据清乾隆十九年《中牟县志》载:板桥在中牟县东十五里,今跨贾鲁河,原板桥明万历十一年知县乔壁星修,易以石,后复圮。

历史名村 文化记忆

小李庄村曾是水月庵故址,明天启二年(1622年)建观音庵,匾额为“水月庵”。中牟名士张林宗撰有《创建水月庵记》及《水月庵命名记》碑文。旧时,该庵为汴京至洛阳行旅住宿或官吏往来下榻之处,留下许多名人题诗。洪洞人邑令晋淑轼在水月庵住宿,留诗《憩水月庵》:“此庵幽秀甚。久矣著中牟。僧意云山静,禅心水月浮……”清顺治六年进士时任江西广信知府的程算山,路过水月庵时,欣然写道:“息肩虽暂亦贪幽,清梦输僧似海鸥。听到有声发作冷,看来无树不生秋。”据有关史料记载,其建筑精巧,院落、陈设及风景颇为可观。可惜后来被战火所毁,寺院、松林都荡然无存。当年张民表所题匾额现存于开封博物馆。

水溃村为官渡之战遗址之一,原名林柜陂。官渡之战时,袁军挖坑道企图偷袭曹军。为抗击袁军,曹军巧引官渡之水,淹死了正在坑道内准备进攻的袁军。战争结束后,林柜陂四周一直被洪水围困,后改为“水溃村”。

官渡镇境内旅游景点有官渡寺、东湖度假村、河南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建业足球训练中心、邵岗集火车站、官渡古战场旅游区、槐树冈、梁惠王墓等。官渡寺坐落于官渡桥村正南,受三国文化的熏陶,官渡桥村百姓先祖为纪念关羽的忠义,在村内修建关公庙,刻碑记之,香火旺盛。明神宗时改“关公庙”为“关公寺”。清顺治(1644年)朝廷降旨改为“官渡寺”。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官渡桥小学”。1992年重建,命名为“关帝庙”,1995更名为“官渡寺”。

战国时代梁惠王墓位于韩庄村西南500米,据乾隆十五年《中牟县志》记载:“梁惠王墓在县东三十里,韩庄西南一里处,周围二亩,高一丈五,形如偃月。”梁惠王墓是中牟三大古墓中年代最久远的一座。20世纪80年代后,村里有人把古墓上的荆棘清掉,垦地开荒,年年犁耙,到如今只剩下一座小土包了。2009年,梁惠王墓被列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邵岗集火车站原名李庄站,是日本侵华的重要实物铁证。该站始建于1936年,1938年黄河花园口被炸,郑州至邵岗集间铁路被冲毁,邵岗集至县城沦为黄河主道。1944年,日军为侵华掠夺需要,抢修了铁路,并修建候车室和炮楼,现保存完好。官渡古战场旅游区于1993年5月正式开放,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处人造景观早已不见踪影。

移民精神 美食传承

移民和饮食也是官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镇现有许村、下坂峪、金源社区、北沟、石井、中吴、下吴7个移民村。

为支持黄河小浪底建设,许村于1999年5月从洛阳市新安县搬迁至邵岗集火车站以北,村中许姓居多。许道先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烧制技艺传承人,师承民间艺人许光文,历经40余年精心钻研,他巧妙地将松柏、仙鹤等元素应用到黑陶制作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此外,他更擅长烧窑,一件件半成品经他烧制后变成光彩照人、出神入化的艺术品。其作品《镂空鱼瓶》《孔雀洗》先后荣获河南民间艺术展三等奖、第九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银奖。

金源社区为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库区第二批移民,从南阳淅川县搬迁至建业路与郑开大道交叉口南,东临官渡工业园区。社区内建有蕴含移民文化精神的纪念碑和纪念亭各一处。这里多数人家均做得一手地道的丹江清蒸大鲤鱼和红烧大鱼头,色香味惹人垂涎。

吴庄村张富贵的五香风干卤兔肉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由张富贵的爷爷张学士研制而成,新鲜兔肉经风干、晾晒、腌制、杀菌等十几道工序加工而成。肉质筋而不柴、香而不腻,具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在中原美食中颇具代表性。

如今,正在崛起的官渡在郑汴一体化新一轮发展大潮中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文教卫等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官渡和十里铺两村已成功入选“郑州市美丽乡村名录”。

霍银群,男,中牟县官渡镇人,现就职于中共中牟县委党史研究室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81046 2018-07-20 00:00:00 五 漫话官渡KeywordPh□霍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