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 1979年的夏天,家住郊区须水公社孙庄村的孙嘉祥家买了一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这台巴掌大的电视机轰动了整个村子,相熟的不相熟的都跑来看稀奇。每到夜晚,孙嘉祥家的院子里都挤满了人,围在一起看电视。 孙嘉祥回忆,电视刚买回来时,一家人都不知道怎么用,也不敢随便乱开。在棉纺厂上班的邻居告诉他们,《河南日报》2月初曾刊登过一篇《怎样使用好你的电视机》的文章,可以跟着学。 他们到厂办找来报纸,发现这篇文章篇幅可不小。它以飞跃牌12英寸黑白电视机和金星牌19英寸彩电为例,从频道选择旋钮、频道微调旋钮、亮度控制旋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还提示了各种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今天看来,教人怎样使用电视机好像是个黑色幽默。但在那一年,电视和电冰箱、立体声收音机一样还是稀罕物,会玩这“高科技”玩意儿的,更是凤毛麟角。 值得一提的是,两年后的1981年,距离孙庄村东约3公里的西流湖岸边来了一个电影摄制组取景,附近的村民围过来看稀奇。只见一个光头帅气小和尚在西流湖的水草丛中拼命奔跑,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站在岸上笑。电影上映之后,人们知道了那个帅气的小和尚名叫李连杰,当年才17岁。而那个年轻貌美的姑娘,就是须水公社丁家台村16岁的郑州姑娘丁岚。而那部电影,就是后来万人空巷、将少林功夫名扬天下的《少林寺》。 记者 张改华 通讯员 魏少杰 文/图 时代印记,尘封难以忘怀的往事 孙嘉祥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亲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全过程。 孙嘉祥回忆说,打记事起,孙庄村就是常见的瓦房,个别人还住着茅草屋。那时,物质生活非常贫乏,连生活常用的火柴、煤油都保证不了。除了生产队的耕地,家家还有自留地。当时,农民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社员”。集体劳动时统一出工,由队长当天打铃集合后给男社员和女社员分别派活。人们一年忙到头,生产队每户分红只有四五十元,粮票、布证、油票都很紧张。 那时,村里的牛、马、骡等高脚牲口有专人24小时饲养。饲养室的外边一般是生产队的库房,里边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储备粮。遇到村里平整土地、打井修路、植树造林等劳动强度大的重活时,队上就会用储备粮,蒸一屉4两一个的大白杠子馍。这些大人都舍不得吃,用大老碗端回家,让上了岁数的老人和正长身体的孩子吃。 那时孙嘉祥刚上中学。一放学,不是放羊就是给猪割草,总没有闲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上边一声令下,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了。孙嘉祥从大人口中才知道,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家从此要进行改革开放了。 那是1978年,孙嘉祥14岁。 日新月异,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村民开始在承包地里种粮食、在自留地里种蔬菜。 那时路不好走,人们大多用架子车卖菜,需要提前一天把菜收好、择净、墩齐、捆实、装筐、冲净、绑紧,再用盖布盖好,在深夜一两点从家出发,在天亮前赶到荥阳。一遇下雨、下雪,家里人要去送卖菜的人,一般得给卖菜者多准备一双高腰长筒胶鞋,以应付高一脚、低一脚的泥泞道路。还有一双等车子上了路,让拉车子的人换上军用球鞋,以便快速轻便行进。卖菜人借着灯光和过往汽车的车灯向城里渐渐靠近,送车人再摸着黑从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返回。 后来,架子车改成了自行车带架子车,再后来是人力三轮车、拖拉机、小卡车。1981年,孙嘉祥筹办了孙庄村第一家私营企业。到2000年,孙嘉祥的企业年产值已达1500万元。1985年,村集体也办起了企业,成立电视天线厂、家具厂,村子便在这一时期慢慢变富。孙庄村的第一座小洋楼出现在1988年,主人就是孙嘉祥,他成为改革开放后村子里的首位企业家和先富起来的人。他家盖洋楼,大家除了羡慕,更多的是佩服。 孙庄村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带给了每个村民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个当年全村围在一起看电视的场景也一去不复返了。从1985年开始,村委会就定期为村民发放米、面、油、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孙庄村人均年收入由1978年的40元,提高到1985年的500元,到2017年,孙庄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2.3万元。 时光荏苒,让梦想照进现实 让孙庄村发生深刻变化的,应该是改革开放后的第14年之后,即1992年至2018年。 1992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改革开放进入第二阶段,孙庄村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新变化。村办企业由于起步低、管理差、经营乱而纷纷亏损倒闭,群众对种粮食作物已失去积极性。在政府“一村一品”的战略指引下,孙庄村开始发展蔬菜种植、建筑、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种菜人多了,没人出去卖菜了,村上便在中心地带路口开设了简易市场。每到傍晚,二道贩子便来村里批发,既让农民天天有现钱在家门口赚,又带动了大批客商。因人流密集,一些卖小吃的也趁机介入,还为流动人口解决了吃饭问题,进而带动了第三产业链。村里人腰包鼓了,近60%的家庭买了档次不一的小汽车。 2013年4月,孙庄村启动村庄改造,在这片有着260多年历史的村落上,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2017年11月,孙庄村民回迁,并以“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形式成了村集体经济的股东,每家每户在新房里迎来了2018年。从1978到2018,不觉改革开放已经40年。40年来,孙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 自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农村人把做个城里人、吃上商品粮、住上楼房作为一种理想。近20年来,城里人却反过来羡慕农村人有土地、空气好、有景色,并以在靠近有田野、有清水沟的地方有个属于自己的住所为奢望。改革开放40年,以孙庄村为缩影的农民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在常西湖新区和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开发建设的大潮下,农民变市民的节奏正款款走来。 一个村庄就是一段历史,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故事。 每个村庄的变迁虽然不同,但沐浴改革开放春风、感受改革开放成果、分享改革开放红利的机遇都是相同、相等并相互的,孙庄村的变迁就是西流湖街道所有村庄变迁的缩影。 孙庄村的人坚信,以党的十九大为标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改革开放新时代一定会实现。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