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7版:新郑时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晋人征朝于郑,子产外交首秀争曲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晋人征朝于郑,子产外交首秀争曲直
系列八十 本报与新郑市史志办联合开设

□新郑市史志办主任 李磊

政令无常

释义

无常,道家哲学,指事物变化不定。政令无常, 政令变化不定,无法预测。

出处

典故出于《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夏,晋人征朝于郑。郑人使少正公孙侨对曰:……以大国政令之无常,国家罢病,不虞荐至,无日不惕,岂敢忘职?大国若安定之,其朝夕在庭,何辱命焉?若不恤其患,而以为口实,其无乃不堪任命,而翦为仇雠,敝邑是惧。其敢忘君命?委诸执事,执事实重图之。

事件

有一段历史公案,说孔子51岁时当上了鲁国的司寇,当政七日,就诛杀了少正卯。对于此事的真与伪,历代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有持否定意见的学者提出一个观点,说少正在春秋时期原本是郑国的一介官职,著名的政治家子产在其政治生涯中就曾担任过少正一职。由此说到子产,正是在少正职位上,子产首次出使晋国,面对晋国君臣,慷慨陈词,据理力争,历数十多年间郑国以小事大,对身为霸主的晋国“不朝之间,无岁不聘,无役不从”的事实,为减轻郑国的朝聘负担赢得了主动和尊严。

【成语故事】

劝说晋国君臣,减少对郑国的征朝之令

公元前551年夏,晋国向郑国发出征朝令,所为何事,史无确载。其时,晋平公在位7年,其父晋悼公于公元前558年去世。终悼公一朝,晋国在晋悼公的文治武功引领下铸造军国霸权,和戎狄以征四方,镇齐、慑秦、疲楚,天下不能与之争衡,继晋文公之后晋国再次称霸中原。晋平公继位后,承袭了其父的霸业,继续挟天子而令诸侯,给各国派发各种各样的军事政治任务。此时的郑国,郑简公已在位15年。在外交方面,经历了多年的晋楚相争之后,于公元前562年的晋郑萧鱼之会完成了郑国外交路线背楚向晋的转变。虽然与晋国不再兵戎相见,但郑国君臣要定期朝拜晋国国君,还要听从盟主晋国的调遣,讨伐各路不听话的诸侯,出兵出钱自然是少不了的。在内政方面,郑国先后经历了公元前563年的尉氏司氏之乱、公元前554年的子孔之乱,把持政局的郑“七穆”集团势力此消彼长,政治上的洗牌在所难免,尤其是子孔之乱后,郑人使子展当国、子西听政,立子产为卿,郑国政局在高层人事调整中悄然发生着改变。按照郑国官制,国君以下握大权者谓之大政,次为听政,相对于大政听政而言,位次居于第三的为少政,政与正二字相通,故子产之职位又称少正。正式步入执政核心团队的子产,于公元前551年夏天受命出使晋国,开始了个人的外交首秀历程。子产此行的核心任务是劝说晋国君臣减少对郑国的征朝之令,减轻郑国人的财物负担,让郑国能够在多年的战事后休养生息,恢复一下国力和元气。

小国君臣出使大国,本身就充满风险。大国强势起来,气势咄咄逼人。早在公元前582年,郑成公赴晋朝见晋景公,晋国因不满郑成公倾向楚国,就在铜鞮扣留了他,并派将领栾书率军攻打郑国。此番子产到晋国出访,劝说晋人减轻郑国负担,无异于虎口拔须。霸主面前讲道理,更需要智慧和勇气。子产对此做足了功课,以事实说话,历数了自郑简公即位以来的10多年间,郑国在晋国的指挥棒下鞍前马后、朝聘会盟的重要事件。事件之一,邢丘之会。公元前565年(晋悼公九年)春,年仅6岁、即位仅8个月的郑简公在当国大夫子驷的陪同下来到晋国朝拜晋君,且听朝聘之数,晋国执事大夫对郑简公不加礼遇,年幼的郑简公因而恐惧。五月初七,会于邢丘,以命朝聘之数,使鲁、齐、宋、卫、邾国等诸侯之大夫听命,郑简公献捷于会,备受繁文缛节之礼的折磨。事件之二,戏之盟和中分之盟。邢丘之会后,郑国为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寻求平衡,于前564年6月向楚国朝见。冬十月,晋国征召诸侯联军伐郑,郑人求和,十一月十日同盟于戏。由于子驷子展等人为维护郑国尊严而临时修改盟书,戏之盟晋人不得志于郑,遂于十二月以之师复伐之。晋军刚走,楚人又来,遂有中分之盟。子产解释说:“楚国人很强大,但对敝邑表明了礼仪。敝邑想要跟从执事,而又害怕犯下大罪,说,‘晋国恐怕认为我们不尊敬有礼仪的国家’,因此不敢对楚国有二心。”事件之三,萧鱼之役。公元前562年(郑简公四年、晋悼公十二年、楚共王二十九年)3月,郑简公在子蟜的陪同下访问楚国。子产对此解释说:“此行主要是到楚国观察他们有没有空子可钻。”事实上,这一年,郑国为了实现外交路线上的向晋背楚,按照子展所出计谋,先是主动寻衅于宋,引宋人侵郑,随后郑子展侵宋。四月,晋军帅诸侯伐郑,斗于东门。六月,会于北林,师于向,又向西北行,逼近郑国国都。诸侯围郑,观兵南门,向楚人示威,后续增援部队从济隧而来,威慑郑国。郑人惧,秋七月,同盟于亳。随后,由于郑国参与了楚秦联军伐宋,晋军合诸侯之师于九月再次伐郑。郑国派使臣良霄出使楚国,告之以郑将从晋,两人为楚国所扣,两年后方施计返回。诸侯之师观兵于郑国东门,郑人求和,十二月初一会于萧鱼。对于萧鱼之会,子产解释说:“我们认为敝地靠近晋国,譬如草木,我们不过是散发出来的气味,哪里敢有不一致?楚国逐渐衰弱,寡君拿出了土地上的全部出产,加上宗庙礼器,来接受盟约。于是就率领下臣们随着执事到晋国,参加年终的会见。敝邑偏向楚国的是子侯和石盂,回去以后就讨伐了他们。”事件之四,湨梁会盟与尝酎之祭。公元前557年春3月,晋、鲁、宋、卫、郑、曹、莒、邾、薛、杞、小邾等诸侯国君会于湨梁,二十六日,大夫盟。会盟的第二年,子蟜去世,公孙夏跟从郑简公再次赴晋朝见,在举行尝酎祭典的时候拜见晋平公,并参与了祭祀,祭后分得膰肉。事件之五,协助晋国征服齐国。齐在东方,故称东夏。晋国欲靖东夏、定东方,郑国为此奔走不暇。公元前555年冬10月,郑国参与了晋国为首的诸侯十二国合围齐国的行动。前553年夏,晋、鲁、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诸侯国举行澶渊之盟。正式会期在六月,郑简公四月就到了,先二月往,为的是朝见晋君以听取会盟日期。

郑国以小事大的不易和艰辛

事实胜于雄辩。历数了10多年间郑国与晋国关系的五件大事之后,子产慷慨陈词,表达了郑国以小事大的不易和艰辛:“在没有朝见的时候,郑国没有一年不到晋国聘问,没有一次晋国主导的事情郑国不跟从。由于大国的政令无常,郑国的国家和宗族都已疲惫不堪,忧患重重,无日不惧,岂敢忘掉自己朝见晋君的职责?”说完了这些,子产又进一步引申开来:“大国如果真要安定敝邑,我们就会主动来朝见,哪里用得着命令呢?如果不体恤敝邑的忧患,反而把它作为借口,那我们恐怕不能忍受大国的命令,而被大国丢弃成为仇敌了。敝邑害怕这样的后果,岂敢忘记贵君的命令?一切托付给执事,请执事大人您委实要深思一下。”

子产的据理力争,为缓解诸侯各国朝晋负担仗义执言,得到了诸侯各国的认同。据《左传·昭公三年》传引用郑国大夫游吉所言:“晋国自文、襄之霸,令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自襄以后晋德少衰,诸侯朝聘无复定准。”与郑简公相似,鲁国的鲁襄公在晋悼公时无岁不会伐会盟。即位三年初次朝晋时仅有六七岁,因年龄太小,公卿挟之以与晋盟。其后又分别于四年、八年及十二年无事而朝,未尝有一年之安宁。晋国霸主之“政令无常”,由此亦可见一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83054 2018-07-27 00:00:00 五 晋人征朝于郑,子产外交首秀争曲直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