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4-05
全力推进生态郑州建设 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宜居宜业环境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协商“加快发展都市生态农业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全力推进生态郑州建设 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宜居宜业环境

【 】

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是我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夯实我市产业支撑、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生态建设、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具体体现。市委、市政府站位全局,顺应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围绕我市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作做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全力推进生态郑州建设。在2018年重点工作中,市政府提出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要转型升级,都市生态农业如何发展?

日前,市政协召开2018年第一次双月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快发展都市生态农业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专题协商、建言献策,就人们关心的问题给出了建议。 记者 李爱琴 文/图

建言献策

加快发展都市生态农业 应着眼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市政协委员 常丽娅

发展生态农业,应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着眼于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着眼于产业的联动发展,丰富现代农业的文明内涵;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建议

合理开发利用农业生态资源,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珍惜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要加强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规模,积极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

推广各种生态农业适用技术。包括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态结构而设计的农业立体种植、养殖技术。

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依靠科技优先发展先进、适用的关键技术,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农业生态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市政协委员 吴旭东

近年来,郑州市在农业发展中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新业态,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但在生态农业观光项目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建议

结合本地农业生态及地域、文化特点,完善整体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及田园综合体项目总体规划,因地制宜打造多个特色项目。

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消费者和定居者的物质文化需要,形成产城一体化的公共配套网络。

探索灵活的土地政策,建立“点对点”建设用地批复,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及废弃园地,通过土地置换、租赁、入股联营等形式,实现土地的流转和提升使用效率。

农业生态项目要加大与特色小镇、大健康、养老养生、文化旅游项目的融合,打造集农业观光、农业产业园、养老健康、田园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综合体项目。

引导养殖户健康养殖与治污减排 促进都市生态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市政协委员 贾松涛

目前,我市295个规模畜禽养殖场,设施配套合格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但还存在中小养殖户的粪污处理滞后,粪污处理能力和资源化利用不足对环境危害大等情况。

■建议

畜牧部门与环保部门联合调研,以土地消纳粪污能力确定养殖规模,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

集中清理散养户、小型养殖场等,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对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建设并正常运行的养殖场进行一定的货币补贴。

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科研力度,成立科研攻关团队,根据我市养殖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利用适用的粪污处理模式和技术,对我市畜禽粪污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依法落实规模养殖环境评价准入制度,明确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和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加大违法行为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放畜禽粪污的养殖场(户),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顶格处罚。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 促农业结构调整

市政协委员 陈玉山

目前郑州市的农业特色产业基本是一家一户,各自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种植模式。这种无序的和小规模的发展模式,个体农户的种植面积、产量、品种均形不成规模和批量生产,产品的销售方面缺乏统一的销售体系,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和技能,特别是病虫害的防治和如何应对冬天气候变化对果树生长的影响。

■建议

以村和生产小组为单位建立农村农业合作社,形成统一的品牌宣传和技术推广与培训,扩大产量和规模。

在产品推广、种植和销售方面,政府要统筹规划,引导建立统一的电商平台,充分发挥以主导产业为引领,政府参与指导和支持的现代特色产业园。

可以定期组织当地村干部、技术农民、科研机构座谈研讨,探索特色产业园的发展新路子。在机制创新、电子商务等方面,吸引更多的主体,全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园建设,打造新型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新模式,有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为乡村振兴做出新贡献。

实现乡村振兴 必须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

市农委智库专家 陈俊伟

发展都市农业是都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保障,全面提升乡村经济的综合实力,实现乡村振兴,并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

都市生态农业如何发展?

■建议

制定规划,有序发展。建议尽快编制郑州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尽可能保证城中农地的相对稳定,确保规划的实施和规划效益的最大化。

学习先进,加快发展。我市都市农业发展,与北京、上海、武汉等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就布局而言,相对较散,缺乏集中发展区。就规模而言,单体规模仍然偏小。建议认真总结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创新思路、拔高站位,加快推进我市都市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政策保障,促进发展。武汉市根据实际情况,大胆采用以奖代补的资金支持方式和支持建设内容的负面清单制度,把建设自主权交给建设者。在下达扶持政策的同时,明确政策时效,更有利于项目的及时下达。

深化农村改革 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制度支撑

市农委专家智库办公室副主任 纪灿离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法宝。

■建议

大力鼓励和支持土地经营权入股建立合作社,发展经营权流转型规模经营。大力支持和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作价出资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既实现了农业规模经营,又能让农民抱团经营,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

鼓励和支持土地托管。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和做法,促进我市土地托管规模。土地托管既实现了规模经营,又不改变土地经营权;既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又规避了经营风险。

鼓励和支持联耕联种。借鉴学习外地做法,采取“农户+农户+合作社”的新型农民合作经营模式,将碎片化的农地集中起来,实现有组织的连片种植,再由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推进农业生产上联耕联种、联管联营,实现 “增面积、降农本,促还田、添地力,提单产、升效益”的新型生产方式。

出席会议领导:市政协主席王璋,副市长李喜安,市政协副主席李新有、李玉辉,市政协秘书长陈松林,市政府副秘书长冯卫平。

市政协及各界代表:部分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副秘书长,市政协办公厅、调研室、各专委会和大典办主任,省市专家。

政府相关部门参加人员:市政府办公厅三处,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园林局、市城管局、市农委、市规划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国土局负责人。记者 李爱琴 文/图

积极回应

2017年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200万人次 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

市农委主任 周亚民

近几年来,全市上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以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为引领,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建设多业态复合的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2014年以来,全市建设160个面积500亩以上、总面积15.35万亩的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总投资10亿元。二是着力培育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集群。三是着力打造“买全球卖全球”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2017年全市农产品市场年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四是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2017年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2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

今后将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抓好都市生态农业转型升级。2018年完成环城都市生态农业15万亩和农业湿地1万亩的建设任务,规划建设20个万亩以上的城市郊野公园。

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5亿元,2018年完成27个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

探索建立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维护机制。2018年安排1亿元选取200个行政村,对农村公共服务项目进行试点,力争到2020年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全覆盖。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持续做好农村污染防治

市环保局局长 潘冰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17年,我市确定了47个建制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2017年底前已全部完成。2018年,我市又确定了95个村的整治任务,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中,确保年底前按照省政府要求完成。

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2017年,各县(市)区重新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完成了禁养区、限养区内188家养殖场(户)的搬迁或关闭工作。2018年,通过排查,共发现366家规模化养殖场,按照要求,年底前粪污设施配套率要在82%以上。

全面启动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对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实施优先保护,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实施安全利用,重度污染的实施严格管控。

下一步,将根据我市农村环境现状,科学论证、详细谋划,做好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服务美丽乡村建设。

强化农业农村污染防治,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巩固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整治成果,防止反弹;加快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完成95个建制村整治任务;配合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做好农村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农业土壤污染治理,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市畜牧局局长 蔡仲友

今年以来,我市畜牧系统通过落实涉牧重点民生实事,以及一系列工作措施,有力促进了郑州市现代畜牧业绿色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围绕达标治理,推动转型升级。目前,全市清单中的486个规模畜禽养殖场,已有359个配套建设了规范的粪污处理设施。粪污综合利用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利用率达到了84%。

围绕优化结构,实施生态项目。一是实施畜禽养殖场规模化、标准化建设。2018年计划实施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31个,总投资3752.4万元。二是落实“粮改饲”项目。2018年推荐荥阳市作为“粮改饲”项目试点县,下达项目资金324万元,实施全株农作物种植2.97万亩。三是及时下达禁养区关停补助资金,下达关停补助资金5957万元。

围绕示范创建,引领生态发展。按照 “五化”创建标准,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养殖。目前,全市共成功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2个、省级生态示范养殖场16个、省级示范畜牧专业合作社5个。今年,我市计划积极申请创建2018年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个。

立足岗位职责 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市国土局副局长 崔留森

立足岗位职责,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保障中牟万邦千禾农场499亩旅游产业用地,农副产业加工建设用地1500亩;新密市伏羲古镇商业街建设面积1.8万平方米等;登封市农产品加工、养殖业等扶贫产业保障用地480亩。

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维护农民权益。截至2017年11月,全市完成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614427宗,集体建设用地地籍调查3456宗。

下一步,将提高做好农业现代化用地服务和管理工作。强化设施农用地、生态农业附属设施用地保障和管理,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做好设施农业用地保障,积极支持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健康发展,服务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认真落实好设施农用地政策。将会积极配合生态农业发展相关工作,对在项目中涉及用地、审批、预审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为生态农业发展工作提供用地保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83405 2018-07-30 00:00:00 一 全力推进生态郑州建设 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宜居宜业环境KeywordPh专题协商“加快发展都市生态农业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