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V04版:巩义时报 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V04
“日子好了,把我的贫困户帽子摘了吧”
郑大一附属院专家 赴巩义义诊
扶志又扶智 扶出“好运气”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巩义米河镇“三级联动”助力脱贫攻坚
“日子好了,把我的贫困户帽子摘了吧”
本报讯 近日,一名年过六旬的老汉找到村干部说:“我不当贫困户了,把我的贫困户帽子摘了吧!我现在的日子过得好了,干部都别再操心我了!” 巩义时报 李晓霞 通讯员 窦文峰

家庭年收入超5万元 申请退出贫困户

说这话的老人名叫张同仁,家住巩义市米河镇双楼村八组,今年64岁。妻子早年去世,2015年,张同仁患脑血管疾病4次住院治疗,欠下巨额外债,却仍然瘫痪,卧床不起。唯一的儿子无奈只能辞掉工作在家全天护理张同仁,一个孙女、一个孙子正在上小学。当时,全家就靠儿媳一人种地或打零工的几百元月收入维持家庭生活。

按照贫困户识别标准,张同仁被评为贫困户,享受各种政策补贴,解了燃眉之急。村委主任刘广德结对帮扶,他对该户家庭情况进行分析后,感觉光靠政策补贴,这一家五口的生活还是难以维持,就建议让张同仁的儿子和儿媳换岗,儿媳照顾护理张老汉,儿子张新鹏到郑州骏科纳鑫特种陶瓷制品有限公司上班。从此,这个家庭有了固定收入,张同仁治病也有了经济来源。

几年来,在儿媳的精心照顾下,张同仁的病情逐渐好转,如今生活已能自理。在市、镇、村三级帮扶下,儿媳也到企业打工,再次增加家庭收入。儿子通过努力在工作岗位上掌握了新的技术,工资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再加上儿媳的工资,家庭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因此,张同仁认为,如今家庭收入稳定了,生活条件好了,再去享受国家的扶贫政策良心上过不去,就去找村干部要求退出贫困户,并让儿子写了退出申请。

主动寻找脱贫路,争取早摘“贫困帽”

与张老汉同时被确定为贫困户的双楼村二组雷喜凤,近日也递交了退出贫困户申请。

雷喜凤现年51岁,丈夫生前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疾病,先后住院7次,花光家里所有积蓄,还外欠10多万元。儿子读大学,女儿读高中,家庭生活难以维持。

2015年10月,丈夫去世。丧夫之痛,巨额外债,孩子上学费用,让她难以承受。被村里评为贫困户之后,市农委、镇政府、村委会三级帮扶,党的惠民政策应享尽享,特别是教育帮扶资金,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在大家的帮助下,她逐渐走出家庭阴影,树立了生活的信心。镇扶贫办安排她到镇环卫队工作,每月有了固定收入,家庭生活一步步好转。现在儿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有了收入,女儿读大学,节假日勤工俭学,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她感觉自己已经脱贫,应该让党的扶贫政策惠及其他贫困户,所以提出申请,退出贫困户。

现在双楼村另外4户贫困户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和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之下,家庭年人均收入也都超过了4000元,有了稳定增收途径。截至目前,米河镇还有支石村的贫困户刘景枝、水头村的贫困户马永治等近10户贫困户也都陆续递交了退出贫困户申请。

如今,米河镇上下齐心全力脱贫攻坚,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认识到,扶贫不是福利,脱贫是自己的事,带着“贫困帽”不光彩,都在主动寻找脱贫路,争取早日摘掉“贫困帽”。主抓扶贫工作的副镇长韩晓东表示,这些愿意靠自己双手脱贫的群众,不愿当贫困户是他们的觉悟,镇里将按照贫困户的识别、退出程序,应进则进,应退则退,通过扶贫政策带动贫困户早日致富奔小康,也会持续关注脱贫户,以防再次返贫。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90234 2018-08-21 00:00:00 二 “日子好了,把我的贫困户帽子摘了吧”KeywordPh本报讯 近日,一名年过六旬的老汉找到村干部说:“我不当贫困户了,把我的贫困户帽子摘了吧!我现在的日子过得好了,干部都别再操心我了!” 巩义时报 李晓霞 通讯员 窦文峰巩义米河镇“三级联动”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