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03版:中原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关注
大有来头的“文化中原” 听听它的故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各类传说故事、知名工业遗存、正能量暖心事儿……
大有来头的“文化中原” 听听它的故事

2017年,中原区站位发展大局,明晰了打造以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提出了生态中原、文化中原、活力中原、幸福中原“四个中原”的发展目标导向。

说起“文化中原”,可是大有来头。中原区历史悠久,辖区内须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而棉纺厂、二砂厂等工业遗存更是无人不知,还有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辖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如今也颇见成效,五一公园内的省工人文化宫学雷锋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已经成为一个观摩点,“马路产房”的好人好事入选“中国好人榜”,并被拍成微电影……正能量比比皆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弘扬社会正能量,推进“文化中原”建设,《郑州晚报·中原时报》即日起开辟专栏,搜罗辖区各类文化内容、正能量人物或事件,讲述中原好故事,传递中原好声音,为中原更加出彩摇旗呐喊、鼓劲助威。

记者 张改华

通讯员 张亚芳

葛放 文/图

文化中原之工业记忆

一厂生活区大门保护性修缮完工

郑州一棉生活区大门(又称一厂生活区大门)年久失修,表面损坏、顶部瓦片脱落、局部掉漆比较严重。

经中原区文化旅游局积极协调资金,报请郑州市文物局同意,聘请有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于8月初开始进行保护性修缮。截至目前,工程已顺利完工。

现在,一厂生活区大门重又彰显出靓丽的身姿,成为传统优秀文化的实物载体和纺织工业历史记忆的传承纽带。

文化中原之出彩中原人

郎龙飞:扫黑除恶保平安

郎龙飞是须水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2005年从警以来,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先后6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4次被评为“郑州市公安工作先进个人”。

在须水公安分局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中,郎龙飞担任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小组副组长,带领全体组员打掉涉恶团伙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6人,梳理案件30余起。

作为警察,郎龙飞素质很硬,他是目前全分局唯一通过高级执法资格考试的民警。在他的手机相册中,嫌疑人的照片多过家人的照片。“嫌疑人一日不被抓捕,照片一日不删。”郎龙飞说。

近期,在办理某一涉黑涉恶案件中,当晚11时开完案情分析会,郎龙飞便要求参战民警对嫌疑人的生活轨迹进行再梳理。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再梳理,发现嫌疑人王某正在郑州市某网吧上网,他立即带领民警前往抓捕。抓捕成功后,就地对王某进行突审,随后又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

经过几番较量,此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将嫌疑人同伙一网打尽。

郎龙飞注重对团队的培训,先后组织民警多次参加中原区法院庭审活动,切身感受控辩双方在法庭上的唇枪舌剑,使民警认识到依法办案才能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进一步掌握了侦查取证的技巧。

郎龙飞创新法制培训模式,除了日常性开展法制培训外,开创性地建立网上业务书店,建立刑事案件学习交流园地,让民警在办案过程中可以随时阅览和学习。在执法办案系统案件审核中,他坚持从法律程序、法律文书制作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审查监督,对一些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无法形成证据链的案件坚决不通过,做到所处理的每一名嫌疑人、每一个案件都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量罚适当。

须水公安分局辖区内有中原新区、常西湖新区两个行政区,平安建设责任重大。郎龙飞利用“互联网+”搭建“双微”平台,在群众办事就跑一次上下功夫。上半年,须水分局户籍室因为西四环改造而搬迁至凯旋路派出所,郎龙飞及时通过“双微”平台发布户籍室搬迁的消息,有效避免了辖区内群众走冤枉路。

文化中原之走近非遗

始于明清时期的中原龙跷

市级项目:《中原龙跷》 传承人:鲁占盈

中原龙跷由原有的高跷延伸而成,始于明清时期,盛行于解放初期,一直是当地民间祭祀、节日庆典的重要活动之一,在高跷艺术中别具特色。

中原龙跷传承于郑州市中原区郭厂村,主要以柿树、楝树、榆树等根茎为原材料,通过晾晒、定型、雕刻等多个步骤制作而成。龙跷由龙首、龙身、龙须、龙眼、龙杖及表演人员组成,所有的动作要根据不同节奏进行,表演时演员根据打击乐节拍进行,辅助配乐由鼓、锣、镲等打击乐器组成。中原龙跷形态各异,在鼓乐声中做各类造型,造型灵巧、气势非凡。表演者脚踩龙跷,手持龙杖,仿佛凌驾于真龙之上。

轰动少林寺的洗髓功易筋经

市级项目:《洗髓功易筋经》 传承人:关源新

据史料记载,洗髓功是由少林寺第四任方丈菩提达摩在嵩山五乳峰石洞中面壁时创建,该功法仅限于少林寺方丈等得道高僧修炼、传承。1928年时失传。

1998年,“少林洗髓功研究会台湾总会”组织以乔长虹嫡传弟子曾联元为团长的“百人团”到少林寺认祖归宗,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组织有关人员对他们进行了典试(考试)。关源新作为郑州市民间交流协会会长全程参与此活动。

典试的成功,不仅轰动了少林寺,更震动了参与接待的所有人员。典试成功后,曾联元在郑州市举办了唯一一期也是内地首期洗髓功学习班,该学习班人数仅有9人,关源新是其中之一。从此,洗髓功得以在内地重新传承和发展。

文化中原之传说故事

见证楚汉相争 “濉水”改“须水”

须水,位于郑州西郊郑上路南侧,其历史悠久,原名濉水,汉初更名须水。唐武德4年(公元621年)至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置须水县,属管州。宋、元、明、清、民国均为镇,属荥阳县。1948年解放后,为荥阳第五区。1953年,划归郑州市管辖。

郑州民俗研究者郭桂兰曾求证过须水村名的由来:金元好问《楚汉战处同钦叔赋》曰:“虎掷龙孥不两存,当年曾此堵乾坤。一时豪杰皆行阵,万古河山自壁门。”这说的是长达5年的楚汉相争之惨烈,这场战争也使得“濉水”改名“须水”。

据传,楚汉相争之时,楚军汉将在荥阳东濉水河畔摆开战场,两军对垒,欲要厮杀。忽然,天降暴雨,河水泛滥,双方将士皆乱。汉留侯、军师张良见状对刘邦言道:见险能止,大易知之,请少须(稍后等待之意)。刘邦即令收兵,班师回营。刘邦统一天下后,官府遂将“濉水”改“须水”,沿用至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95217 2018-09-05 00:00:00 三 大有来头的“文化中原” 听听它的故事KeywordPh各类传说故事、知名工业遗存、正能量暖心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