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华灯初上,巩义市东区文化广场“诗歌明月”角吸引了一大批市民驻足倾听,读诗的人正是“诗歌明月”角的负责人王德普。巩义时报 刘运伟 文/图 从农民到诗歌文化的传播者 王德普1954年出生在豫剧大师常香玉的故乡巩义市河洛镇,1978年退伍在家务农,凭借着对诗歌执着的热爱,坚持读诗学诗写诗,成为巩义市文联成员、巩义市杜甫诗词协会会员。 文化广场“诗歌明月”角于去年6月成立,王德普主动承担起传承发扬诗歌文化的责任,他每天准时来到这里,组织人们读诗学诗,这一坚持就是400多天。 王德普说:“巩义是诗圣杜甫的故乡,弘扬诗歌文化,引领社会风气,发扬文人情怀文人风格是我们巩义人应该做的事情。” 如今,诗歌角的名气越来越大,每天参与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到现在每晚最多上百人次参加。 读诗育人,诗歌角大显魅力 据了解,一年来累计参与诗歌角活动的人数达数千人,经常参加诗歌角活动的孩子们有的能熟练背诵古诗词500多首。其中有8位经常参加诗歌角活动的老师和同学通过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电话测试,有两名同学去北京参加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海选。 家住东区的郝润花经常带着孩子来这里,女儿小菡刚来的时候只能背十几首诗,现在已经是这里的小明星,能背200多首古诗。“巩义诗歌角的建立,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里不仅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也获得了快乐,家长们也能跟着一起学习、进步。”郝润花说。 市委书记是诗歌角常客 巩义市委书记袁三军也是“诗歌明月”角的常客,有时候他会参与其中,但更多的时候是远远观看。“开展广场文化活动,让大家都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提高了巩义百姓的幸福指数。”袁三军说,“希望诗歌角越办越好。” 袁三军还自掏腰包为诗歌角捐赠一批凳子,让大家能够更好地参与诗歌角的学习活动。 现在,诗歌角越来越有魅力,逐渐发展成巩义市东区文化广场一张名片,外地人来到巩义也能感受这种极具文化气息的市民活动,充分领略诗圣杜甫故里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