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生尝遍甘苦 书中说尽情仇 单田芳先生于1934年12月17日出生于天津,1953年毕业于沈阳二十七中学,本应继续攻读东北工学院,但因家庭变故未能完成学业。而后,单田芳先生拜评书演员李庆海为师,走上了说书之路。其间在辽宁大学历史系(函授)学习,是当年少有的“秀才级”评书演员。1955年加入鞍山市曲艺团,并在此崭露头角。 在改革开放后,他的艺术重焕新生。1995年,单田芳先生成立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开评书艺术走向市场的先河。 2000年,单田芳先生罹患胃癌,接受手术治疗后,仍然不放弃自己热爱的评书事业,毅然继续创作并录制了后续的20余部电视和广播评书作品,其中大多数为经过重新创作和修改的新式评书,如《贺龙传奇》《血色特工》等红色经典系列评书。 2004年,单田芳先生被北京曲艺家协会特聘为名誉主席;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继承人;2012年,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单田芳先生博采众长,勇于创新,探索前人不敢涉足的评书题材,形成了独特的“单式风格”。从艺60余年来,单田芳先生共录制了广播和电视评书110部,共计12000余集,节目时间6000余小时,演播内容包罗万象,纵横古今,既有脍炙人口的传统评书《隋唐演义》《大明英烈》《三侠五义》《白眉大侠》等,又有根据研究创作的历史演义评书《百年风云》《乱世枭雄》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单田芳先生录制的评书,艺术水平高超,题材广泛,数量很多,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他的评书作品不仅在国内,也在海外华人中有一定的影响,甚至被书迷形容为“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 ■幕后生活 嗓子受伤担心不能说书 单老先生的徒弟,沈阳广播电台的主持人、评书演员孙刚还原了恩师——认真有趣又新潮的单田芳。 单田芳受过太多苦难,但他一直坚持温书练习说书,这才得以日后厚积薄发而爆红。孙刚说师傅有时会笑着提起那些曾经的苦日子:“他说这些时就像说书一样,情绪饱满。”因为受迫害,一股火撞上来,单田芳牙也没了,嗓子也坏了。“他做了三次手术,嗓子就嘶哑了,师傅担心过,吃张口饭的,可一张口是满口假牙外加沙哑嗓子怎么办?没想到这却成了他的特色,不少人都模仿他。不过师傅不允许徒弟们模仿他的声音,师傅说,模仿声音是浅显的学艺,我们更多的是学习他的神态、表情、风格。” 挣钱就买外国名牌自行车 单田芳不谈业务的时候,是一个特别慈祥的老人,孙刚跟记者说:“他每天四五点就起床,起来抽烟,然后熟悉一下书,睡觉,遛狗。”孙刚说,“他还有个微博,但打字慢,一般都是助理帮他打字。” 孙刚还透露老人家有个特潮的爱好:“他喜欢车,他和儿子住一起,家里有6辆车。他70岁时考的驾照,但家人不让他开。他那车是‘君王’,有5米多长。”提到车,这也是单田芳多年的爱好,孙刚说:“他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车,那时自行车很罕见,他在鞍山说书,一个月一千多块钱,第一件事就是去买自行车。”记者从前采访单田芳本人时,他也说过:“我那时说出来了,一场书29元,相当于鞍钢的五级大工一个月的工资,我给自己买英格表,买外国名牌自行车。” 孙刚说师傅的兴趣很多:“他写字很好,但轻易不写,也不让我们拿,说是拿出去砸招牌。”他也喜欢旅游,但年岁大了,只能在国内转转。“他也是太忙了,像他这个年纪,名利都有,家里人也都说,出去转转。但不行,他就要说书,他是喜欢这行。” 不逼迫儿子女儿入行 单田芳1995年开评书公司后定居北京,孙刚说师傅的思想一直很超前:“现在有些人开始做评书公司了,但他1995年就做了,他现在开始把评书拍成电影电视,做影视公司。现在影视业也没有好本子,大家就想用他的本子,我上次去北京,他的办公桌上影视公司要合作的本子摞成了摞。七八十的岁数了,想法还在最前面……”据孙刚说,师傅早说过把评书嫁接到现时代的广播上,“他做过动漫评书,跟电视台也合作过《羽扇纶巾》等节目,他说评书要生存必须要跳出来。” 单田芳的儿女都不是做这行的,“他女儿、儿子都不做这个,儿子、儿媳、孙子都在他的公司里,女儿之前也说过书,后来转行了。他觉得既然不喜欢,就随他们。他在这方面很开通。” 宗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