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栏的话:2017年,中原区站位发展大局,明晰了打造以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提出了生态中原、文化中原、活力中原、幸福中原“四个中原”的发展目标导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弘扬社会正能量,推进“文化中原”建设,《郑州晚报·中原时报》开辟专栏,报道辖区各类文化内容、正能量人物或事件,讲述中原好故事,传递中原好声音,为中原更加出彩摇旗呐喊、鼓劲助威。 2017年,中原区提出“四个中原”建设,“生态中原”排在第一位。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和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日益向往,环境卫生工作显得愈发重要。 今年43岁的岳明杰是中原区环境卫生管理队副队长,1994年加入环卫行业,至今已有24个年头。这24年里,在一个以辛苦著称的行业里,岳明杰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记者 张改华 文/图 来到卫生队第一件事,就是去扫大街 1994年,时年19岁的岳明杰毕业后,进入中原区环卫局(中原区城管局前身),被分配到酒沟垃圾厂。岳明杰说:“当时年轻,谁不想去干些轻松的活儿呢?但想着既然来了就去试试,看自己到底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能不能干好。” 带着这样的心情,岳明杰开始了在垃圾厂上班的日子。凌晨三四点上班,岳明杰就凌晨两点起床,每天骑自行车一个多小时奔到工作地点,开始忙活。 在这里扎扎实实干了半年之后,属填埋场的酒沟垃圾厂负荷已满,需要关闭,岳明杰被分流到了当时的环卫监察队,负责收取城中村的垃圾处置费。2001年,中原区行政执法局成立后,岳明杰在市容科工作。2003年,岳明杰来到中原区环境卫生管理队,这一干是15年。 岳明杰来到中原区环境卫生管理队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扫大街。“当时年轻,觉得扫大街不好意思,总怕被别人看到,就戴着帽子和口罩,把脸遮得严严实实的。”岳明杰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现在想起来,这些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正是因为有了在一线扎实的工作经历,才让他在调度、检查日常工作时,能做到心里有数、有条不紊。也正是在一线的工作经历,让岳明杰看到了自己清扫过的干干净净的马路,让岳明杰和环卫工人打成了一片,真切地感受到了工作带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河南省劳模郭二花是中原区老一代的环卫工,岳明杰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就去问她。“当时郭师傅跟我说了很多环卫工作的意义,她还说‘你一定会干好,也一定要干好’。”岳明杰说,朴实的老环卫工们对他的帮助很大,他也一直记着郭师傅的话,时刻提醒自己身上担负着的是中原区的脸面,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治理道路扬尘,他琢磨出一套办法 “2006年之前,清扫工具比较简陋,扫帚都是我们自己扎的,保洁斗也都是自己用废弃的编织袋做。”2006年,中原区购进了两台机械化扫路车。2009年,机械化清扫在全市铺开,中原区开始大批量购进清扫车、洒水车等。也就是从这一年起,中原区的机械化清扫率开始年年攀升。截至目前,机械化清扫率已达90%。 “当时的扫路车都是我先学会,开着上路清扫一阵子,摸清楚规律之后交给司机。”岳明杰说,自郑州市打响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AQI、PM2.5、PM10等“高大上”的术语开始普及,“坚决遏制道路,共同守卫天空蓝”成为环卫工人神圣而艰巨的任务。从此,岳明杰更加忙碌了,每天晚上都是忙到10点左右才下班。 道路扬尘治理是个技术活儿。机械化清扫率提高后,岳明杰便琢磨着将人工清扫和机械清扫结合起来,建立“大环卫,一体化”作业模式,每天安排环卫工人对绿化带内的废弃物进行捡拾,每半月利用雾炮车、高压冲洗车对绿化带冲洗一次,每周对交通护栏进行擦洗,最大程度清理道路及两侧附属物附着的尘土,实现道路可视范围内的“绿、靓、净、美”。 “路面浮尘不超过10克”是今年郑州市对支路背街整治下达的硬性目标。面对新的挑战,岳明杰天天跟班作业,现场观察道路清扫冲洗效果,逐条道路进行积尘称重,并结合道路机扫的效果适时调整作业频次、冲洗角度、冲洗压力,制定支路背街环境卫生整治目标,琢磨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支路背街“洒、洗、冲、擦”四维联动清扫流程。 这些工作方法效果显著,省、市领导多次到中原区调研道路扬尘治理工作,对中原区机械清扫作业流程和“深度保洁、以克论净”标准贯彻落实给予高度肯定。 环卫工作永远在路上。中原区环境卫生管理队现有职工2797人,装备各类道路洗扫(冲洗)车148辆。作为这支庞大的环境卫生专业队伍的领军人,岳明杰深知自己重任在肩。“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给中原区老百姓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出行环境。”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