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邵婷来到秦岭路街道秦江社区,开始了为2556户家庭、8900多名居民的服务之旅。 刚到社区时,面对繁琐的事务,邵婷有些一筹莫展。这时,一位70多岁的老党员、老社区工作者沈桂兰告诉邵婷,在工作遇到瓶颈时,就到群众中去,多问多听,绝对错不了。邵婷豁然开朗,按照她的指点,开始深入楼院、走进小区与居民拉家常增进感情,熟悉各方面情况。 一天,邵婷正在深入社区调研时,发现一名小孩站在路边哭。邵婷迅速让每一个网格都行动起来,挨家挨户地拉网式查找,最后在一个菜市场见到了在郑州打工的孩子父母。他们一听说孩子找到了,一下子就给邵婷和工作人员跪下了,拉着手一个劲说谢谢。“那场面直到现在我还历历在目。当时最大的感触就是:居民其实很纯朴很可爱,我们只是做了本职工作,他们却心怀感恩。” 提出“光合服务”,并开展一系列“光合+”行动 作为一名80后社区主任,邵婷在工作中有自己的想法。她说,想为社区注入一些新的活力。 经过广泛调研和听取群众意见,2015年,邵婷将社区工作进行整合,大胆提出“光合服务”概念,并开展了一系列“光合+”行动,覆盖辖区老年人、青少年、女性、流动人口等不同群体。邵婷说,“光合服务”是将社区工作比喻成光合作用,社区为大树,服务是阳光,以期通过服务产生居民赖以生存的“氧气”和“水”。 如在“光合+夕阳红行动”中,开展了科普大学、义诊、义剪、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社区的老年人有个属于自己的舞台。社区居民张大妈参加活动后,觉得非常有意义,于是动员女儿参加了“光合+半边天”行动,把孙子也带来参加了“光合+小太阳”行动,而老人自己又加入了“光合+志愿者”行动。很多居民开玩笑地说,“光合+”行动就是他们现实版的私人订制,每个人都可以针对自己的需求,在这里找到相应的舞台。 如今,社区活动室内每天人头攒动,很多居民来参加活动都熟门熟路,一波接一波,真正把社区当成了第二个家。 开通社区电台,和居民建立良性互动 秦江社区在喜马拉雅APP上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台频道。说起开通社区电台的初衷,邵婷说,现在《朗读者》之类的节目非常受欢迎,传递的能量很积极,她就想着能不能社区也开通这样一个平台,用声音和新媒体结合,和居民建立良性互动。 说做就做,秦江社区在喜马拉雅APP上注册了秦江之声社区频道,开通党员之声、志愿者之声栏目等。“不讲究发音标准与否,不需要太多修饰,就是请居民来讲自己的感受、体会。”邵婷说,秦江之声开通后,有老党员读党史,有志愿者讲慈善活动,还有调解员讲调解纠纷的过程,更有亲子节目小主播讲故事,很受居民欢迎。有时还会有些居民兴起来读上几首诗,也别具韵味。 “以后还会不断尝试,将新生事物与社区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从服务居民的角度出发,将社区打造成一个真正的大家庭,使每个人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邵婷信心满满。 以服务为出发点 把居民捧在手里、放在心上 4年的社区工作,让邵婷和居民打成了一片。提起邵婷,很多居民都竖起大拇指。 2017年8月的一天,社区居民骆秀梅参加社区活动时因心脏问题晕倒。“是邵主任当机立断打了120,并送我去医院,还垫付了2000元医疗费。”骆秀梅不无感慨地说,“我丈夫不在郑州,女儿远在海南,如果不是邵主任当时送我去抢救,后果真的不敢想。是社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病愈后的骆秀梅为邵婷送来了一面锦旗,当天就主动申请加入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之后又不断动员身边的朋友和邻居也加入进来,以实际行动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其实我们当时只是做了分内的事,而居民却给了如此之高的回报,令我非常感动。这件事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社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社区依靠群众的力量一定是强大的。只要社区党组织把居民捧在手里、放在心上、举过头顶,居民就一定会把社区党组织放在眼里、搁在心上、跟在后头。”邵婷说,自己需要向前辈们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所谓任重而道远,今后会更加努力,将秦江社区打造成亮点社区、示范社区,不辜负居民和党组织的托付。”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