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新时代郑奋进 郑州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扫码下载咪咕视频
“四点半课堂”应成为素质教育窗口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四点半课堂”应成为素质教育窗口

——访市人大代表石训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扎实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这让市人大代表、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检验员石训倍感振奋。他认为,只有抓住这个重大历史机遇,才能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加快龙头企业联合体建设,实现产业兴旺,实现农业规模化。”石训建议说,政府部门应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农民”组成新的产业经营联盟,搭建融资、技术、人才等公共平台,组织农民进行科学规范的标准化种植,使“一县一业”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持续发展的产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打造一县一品特色产业联合体的典范,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够破解地方特色产品无品牌、多品牌和销售难的问题。

建设新海关 实现新作为

——访市人大代表张宏强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备受鼓舞。”市人大代表、郑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筹)局长张宏强说,回顾过去,郑州海关系统牢牢抓住“三区一群”等诸多国家战略和重大开放平台密集落地郑州的重大机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郑州肉类口岸业绩翻一番,助力原产地证书“信用签证”提质加速,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张宏强表示,下一步,将努力做好严厉打击洋垃圾,切实把好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关、重大疫情防疫安全关、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关;积极服务扩大对外开放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郑州空中、陆上、网上“丝绸之路”建设、自贸区建设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全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持续加快通关贸易便利化,优化“互联网+海关”,大力开展压缩整体通关时长行动,为提高通关效率再添动力等工作。

“五指并拢”保蓝天

——访市人大代表邓小云

“作为一名环境法学研究人员,我尤其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很多内容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如何为郑州面临的环保压力减压?”市人大代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副社长邓小云的环保情结格外浓郁。

邓小云娓娓道来她的“五指并拢”保蓝天见解:强化环境治理的预防性,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之前充分评估相关环境风险,避免项目建成后产生“锁定效应”。强化环境治理的系统性,要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指导下,把山水林田湖草放在生态系统内统筹治理,不要顾此失彼,避免“蝴蝶效应”。强化环境治理的整体性,“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环境治理领域也有体现,力戒环境治理“碎片化”现象。强化环境治理的社会性,要拓宽渠道、丰富方式,调动全社会参与环境治理;强化环境治理市场化。生态治理领域要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建立健全排污权交易等机制,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动力。

“四点半课堂”应成为素质教育窗口

——访市政协委员李永强

“目前,我市很多双职工家长都有这样的苦恼:孩子下午4点左右就放学了,可是自己要工作到五六点钟才下班。为弥补这个真空,很多学校、社区甚至不少商业机构都推出了类似的托管服务。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安全和饮食隐患。”市政协委员、郑州市第八十六中学校长、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校长李永强说。

针对目前“四点半课堂”这种状况,李永强建议,政府应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社会组织合作,补充学校师资力量。学校自由选择适合本校自身特点的社会教育团体入校培训。这样可使学校、家长、商业机构达成多赢局面。

李永强认为,“四点半课堂”应该成为我市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用体育、艺术、科普、社团兴趣小组活动,用书法、绘画、手工、生活实验、健康知识,填补“四点半之后的时间”,不违背减负的初衷。

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环境

——访市政协委员石淑英

人才是第一资源。市政协委员,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石淑英表示,在对郑州多家企业进行调查走访时,不少企业反映,创新中遇到“人才瓶颈”鼓励创新的人才政策落实还不是很到位。

对此,她建议,加大力度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希望政府在产业创新奖励、人才安居住房、子女入学、个人所得税等方面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通过环境建设、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由于长期从事网络信息技术工作,网络和信息安全一直是石淑英关注的焦点。“置身互联互通的网络时代,个人信息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另一种‘身体发肤’,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先推广应用技术,出现问题后,再给予完善解决。实际上,生活本应安全,信息化是车,安全是路,我们应该先把路修好,才能促进信息技术又好又快地发展。”

加大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财政补贴

——访市政协委员皮上超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居民对完善老旧住宅的使用功能、居住质量、增设电梯的呼声越来越大。

市政协教育界委员、中原工学院教授皮上超认为,给既有建筑安装电梯可以方便老年人、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众日常生活,提升居民幸福感。皮上超说,去年他就在市“两会”上提出了相关提案,但市政府出台的解决办法中,对老旧住宅加装电梯资金筹措渠道方法仅限于申请提取个人公积金和维修资金,政府方面并无作出安排。

皮上超建议,郑州市尽快出台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的管理办法,尤其是政府财政补贴的相关规定。可以考虑由主管市长牵头成立专门机构,精简、合并报建审批手续,实施区级组织联合审批,为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提供优质高效的审批服务。同时,政府应提供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备单位和维护管养单位名单信息,提供综合服务平台,方便群众自主选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03776 2018-09-30 00:00:00 “四点半课堂”应成为素质教育窗口KeywordPh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