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6-07
大型系列策划
一颗小汤圆,玩转全国速冻大市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颗小汤圆,玩转全国速冻大市场
郑州速冻食品,全国速冻食品行业的“排头兵”
生产速冻食品的自动化车间
三全水饺自动化生产车间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内,静静地摆放着一件足以载入三全史册的小物件,一件可以载入中国速冻食品行业史册的标志性物品,它就是一台小石磨,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从四川老家带来的小石磨。

别看这台小石磨貌不惊人,却见证了三全食品的发展历史。第一颗速冻汤圆,通过小石磨的运转,在陈泽民手中诞生,郑州由此成了速冻食品的发源地和速冻食品基地。目前,郑州的速冻食品企业三全、思念、云鹤、胖哥等加起来,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60%左右。其中,三全占1/3。

记者 徐刚领/文 周甬/图

“小改小革,我一辈子没有停过”

1965年,陈泽民从豫北医专(现新乡医学院)毕业后,志愿支援“三线”建设,在四川宜宾深山老林的战备医院一干就是15年,1979年才调回郑州。

如果陈泽民沿着医学这条道路走下去,也许就没有今天的三全和速冻食品行业。然而,改革开放的大潮,骨子里的创新兴趣,决定了陈泽民创业成功的命运。

“小改小革,我一辈子没有停过。”陈泽民说,他从小就是无线电爱好者。收音机、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他都能组装和维修。他还搞过郑州第一台土法制造的洗衣机。在人们还没有见过电瓶摩托车时,陈泽民从军工企业的报废材料里找到一些零部件,组装成一辆三轮电动摩托车,骑着上下班。爱琢磨、动手能力强,陈泽民理工男的特质非常明显。

1987年,陈泽民已是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两个儿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要解决他们以后体体面面地结婚及住房问题,靠陈泽民每月130元工资是完不成的。

为贴补家用,陈泽民搞起了当时流行的第二职业,以岳母名义注册了个体工商户执照,在中州商场开了一家“三全冷饮部”卖冰淇淋。“当时,我跟邻居借了1.5万元,其中1.2万元买制冰淇淋的设备,3000元作为流动资金。生意很好,3个月就还了本息。”

从卖冰淇淋转行卖汤圆

然而,每年10月之后冷饮业进入淡季,让陈泽民很伤脑筋。

身为重庆人的陈泽民有自己动手做小吃的习惯。调到郑州后,他还从家乡带了一个小石磨,每到逢年过节都要自己动手做一些汤圆、凉面等四川小吃,送给亲朋好友和邻居品尝。凡吃过他的汤圆的人都赞不绝口。

汤圆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但真正把它变成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很不容易。那时候,陈泽民天天琢磨,怎么延长汤圆的保质期?用什么样的方法使它能够工业化生产?总之,就是怎么使这个短腿的、季节性的、区域性的产品,变成工业化生产的、便于保存、运输的产品。

1990年,经过反复实验,陈泽民运用“两次速冻法”,发明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从而改变了汤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它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技术创新,改变了传统汤圆的命运,也改变了陈泽民本人的命运。汤圆日后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速冻食品。中国的速冻食品品种也从一个发展到现在600多个。

受马季《宇宙牌香烟》启发巧做广告

1991年,陈泽民申请了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第一个专利。作为一个个体户,当时能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难能可贵。

事业刚起步时,陈泽民开着一辆4000元买来的二手面包车,拉着冰箱、锅碗瓢盆、燃气灶,到全国各地现煮现尝地跑推销,产品很受欢迎。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客户们开着车,拿着现款过来,几天都提不到货。因为陈泽民是个体户,生产规模小,一天只能做几百斤汤圆。后来虽然年年扩大生产规模,但仍然满足不了市场需要。

如何将事业做大?1992年,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陈泽民毅然辞去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的职务,“下海”成立了“郑州市三全食品厂”。这一年,陈泽民已经50岁了。感恩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富民强国好政策,他将公司和产品命名为“三全” 。

他看到重庆电视台播放了《凌汤圆》的电视剧,又受到马季的相声《宇宙牌香烟》的启发,借势发展。“个体户没有钱做广告,就想着搭电视剧的顺风车,因此,注册了‘凌’‘三全’‘三全凌’等商标。”

同类产品一哄而起,打假打不过来

然而,企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虽然陈泽民当时申请了速冻汤圆的专利,但郑州乃至全国很多厂都跟着在做,最多时做速冻汤圆的厂家有38家。陈泽民请了两个律师,一个一个企业去警告他们。但“法不责众”,当时的法规对打击专利侵权也不够有力,缺乏具体措施。陈泽民说,当时的河南省专利局只有一个老聂,下面也没有执法队伍,实在管不过来。

专利维持了3年,陈泽民也想开了,与其把精力和时间都消耗在打假上面,不如干脆自己练内功吧。况且,当时速冻食品市场刚刚出现,你一个人吃不下这个市场,客户拿着现钱都等不到货,为什么不让别人生产呢?后来,客户来三全提不到货,老陈还主动介绍说:“谁谁谁有汤圆,你去那里提货吧。”他认为,企业发展,不怕别人模仿,而是要不断练内功,不断开发新产品,汤圆、粽子、面点、馒头……让你们跟都跟不上,永远跟在后面模仿。就这样,一个小汤圆带动了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

陈泽民回忆至此,不禁感慨万千,因为当初与他一样做汤圆的大多数厂家,不注重产品质量,早早就垮了,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06727 2018-10-16 00:00:00 二 一颗小汤圆,玩转全国速冻大市场KeywordPh郑州速冻食品,全国速冻食品行业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