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3版:郑东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关注
郑东新区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大数据服务高地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东新区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大数据服务高地

自2017年2月我省将郑东新区智慧岛作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和先导区启动建设以来,在省、市大力支持下,郑东新区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布局建设智慧岛,使智慧岛成为国内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新热土。今年以来,郑东新区以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核心区为先导,围绕“2020年实现大数据产值1000亿元”的目标,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大数据产业集聚品质服务高地。截至目前,岛上共对接大数据企业572余家,102家大数据企业通过评审,87家基金机构入驻,基金管理规模突破2000亿元。

记者 马燕 王明阳

通讯员 刘燕燕 崔真真

深度谋划 优化顶层设计

一是启动大数据产业规划编制。委托国内知名的北京和君咨询有限公司编制《郑东新区大数据产业规划》,为智慧岛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路径指南。目前,已完成《大数据产业发展区域最佳案例》《中国大数据重点企业名录》《郑东新区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等成果。二是健全大数据发展政策体系。出台《郑东新区关于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暂行)》《郑东新区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管理暂行办法》《郑东新区促进私募基金发展扶持办法》等政策,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对大数据、基金等企业进行培育和引进、项目建设、科技研发和交流培训。三是严格落实政策补助确保资金到位。突出海外人才及国内外顶尖企业的引培激励,出台《郑东新区大数据企业费用补贴及高层次人才奖励评审办法》从产业规模,从事行业、企业掌握的资源、企业硬件设施等多维度对企业、人才进行分类补贴。如,安排专项政府资金,资助大数据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引进和培育;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设立大数据专业,培养大数据产业的中级职业人才和基础性人才等。

招大引强 加快产业集聚

围绕《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郑东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大数据存储、交易、分析、安全、应用等不同板块,重点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类的优秀大数据企业、研发型机构、具有独角兽潜质的本土企业等七类项目进行招商,确保招大引强。截至目前,已累计引进大数据企业102家,带动大数据相关企业3000余家,注册资本突破200亿元,初步形成了社会关注、产业集聚、创新活跃的良好态势。一是注重龙头带动。重点对接华为云、浪潮集团、猪八戒网、农信通集团等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其中,华为软件开发云在全市已有近百家企业用户,正逐步辐射至省内企业。二是注重产业链搭建。打通大数据产业上下游,引进中原云和世导两大数据服务中心;落地智能建筑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化协同创新研究;推动河南省农业大数据智慧云平台、“警视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智慧城市管理与服务平台等一批示范性项目应用,形成全链条产业发展态势。三是注重产业链资金链并举。通过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奖补力度、参与举办河南省产业基金投资合作高峰会等方式,加快建设基金岛,多措并举,打造基金洼地。目前,已吸引赛领资本、中金资本、九鼎资本、前海母基金等87家机构相继入驻,计划管理基金规模达2000亿元,有效解决了双创企业起步阶段融资难问题。

完善配套 打造服务高地

一是设立一站式便捷服务大厅。建立企业服务专区,为岛上入驻企业提供一条龙的便捷服务,将企业需要的政策咨询、工商注册、税务、知识产权等各环节联动办理,进一步压缩企业各项审批时间。2017年9月至今己累计办结工商、税务等业务16800余件。二是牵线搭桥解决企业融资及人才短缺问题。主动对接多家金融机构,牵头搭线为大数据企业和基金机构架起资金桥梁,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助推企业发展。联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等10所高校组建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打通校企间输送人才渠道。引入甲骨文创新中心、微软等专业培训机构,政府出资补贴,鼓励引导在校生和社会人才参加大数据专业和有关资质证书考试培训,为我省培养更多的大数据专业人才。三是全力保障入驻企业优质生活。坚持每月对企业进行走访,掌握企业日常运营状况。同时,强化信号基站建设。新建6处宏基站,加快推进岛内5G信号全覆盖,配套商业、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已大头落地,湖心岛21条道路已全部完工。

搭建载体 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统一整合楼宇资源。采用国有平台公司与企业联开发模式,盘整岛上在建项目,为入驻企业提供载体空间。已与豫盐大厦项目方就合作框架达成一致意见,分别以现金与土地出让形式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推进楼宇开发建设。与弗雷森项目方在交易价格、付款条件及地下车位建设等已形成最终合作意见。截至目前,已为入驻企业提供7万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同时启动智慧岛大数据总部、创智天地等16.5万平方米楼宇建设。二是大力拓展区域载体。通过专家咨询、多方实地考察、科学论证等方式及时调整区域规划设计,研究确定了云湖智慧城和科学大道科学谷区域为大数据发扩展载体。其中,云湖智慧城项目,总建筑面积289万平方米,定位于大数据科技服务、技术应用、服务配套等为主导的产业新城,目前一期已于9月启动建设。科学大道科学谷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旨在聚集大数据龙头企业和高端人才,打造配套完善的信息科技创新示范区,目前已确定设计方案及综合交通规划核心区范围。三是更新扶持政策吸引优质项目落地。聚焦具有产业引领和集聚效应的优质项目,及时调整扶持政策补贴力度,争取现有扶持政策与北上广、沿海城市的扶持力度齐平,大格局大手笔的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大数据龙头引进落地,加速我省大数据产业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07568 2018-10-18 00:00:00 四 郑东新区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大数据服务高地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