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4版:民生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一日募集善款近三亿元,这样的慈善壮举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身边——温暖之城郑州。 据10月17日《郑州日报》报道,在16日的“郑州慈善日”现场捐赠中,爱心企业、单位、个人纷纷举牌,当日现场募集善款2.78亿元,再创历年来慈善日捐款新高。 决定一个水桶容量的,不是长板而是短板;评判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一座城市的亲和力、吸引力,常常藏于细节。 近年来,郑州的发展变化之快、之巨,让每一位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感同身受。但客观讲,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的任务仍然艰巨,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无疑是提升城乡文明、促使道德回归的有效途径。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自2007年设立“郑州慈善日”以来,累计接收捐赠款物超过10亿元,受益困难群众达上千万人次,在扶贫济困、敬老助残、助医助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成功打造了一批影响力强、社会反响好的慈善救助项目,使全社会崇善、向善、行善蔚然成风。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良好的风气一旦形成,就将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多年来,诸如“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等温情故事一再上演,郑州“慈之地、善之区”实至而名归。 “众人拾柴火焰高”,慈善之要,正在于此。慈善是爱的主动给予,是借由金钱和其他服务,来提升人类社会的福祉。无论贫富,每个人都有帮助别人的权利和义务。 宋镇江太守葛繁,每日行持几件善事,四十年坚持不废,有人问他,葛繁说:“只是每日力行一两件利人之善事。”因指座间的踏子说:“比如此物放得不正,就会绊人的脚,我就将它放正。如人口渴施予杯水,这都是利人的事。上至卿相、下至乞丐,谁都可行。只不过行之悠久,方能有所利益。” 善事无分大小,捐助也无分多少。古人尚知日行一善,见贤思齐,今人不输先辈。 慈善不仅是一个事业,更是一种文化。我们发展慈善事业,目的不仅仅是要解决社会问题、进行第三次分配,更重要的是为了培育民众的社会责任感,这才是根本所在。 当前,郑州正在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我们不仅仅需要高楼大厦,更需要每一位市民群众的社会责任。也只有人人扛起这份社会责任,郑州才能成为更加温暖、温情,让人心向往之的城市。 作者 王际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