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04版:中原时报 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
厉害了,中原区上榜多个百强榜单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厉害了,中原区上榜多个百强榜单
打造“四个中原”,开启新征程,看中原区如何解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绿城绿茵场 张亮 图
锦绣城小区 张亮 图
奥林匹克中心繁忙的建设场面 葛放 图

10月8日,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报告发布,郑州市中原区上榜多个百强榜单!

在“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榜单中,河南仅有两区上榜,郑州市中原区是其中之一,位列第99位;在“2018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榜单中,河南有3区上榜,郑州市中原区位列第79位,在上榜的3区中排名领先;在“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榜单中,郑州市中原区是河南省唯一上榜市辖区,占据百强第77位。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近年来,中原区委、区政府逐步明晰了打造以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明确了建设“生态中原、文化中原、活力中原、幸福中原”的发展目标,完善了“一心两轴三区六片两园”的发展空间布局以及产业功能分区。

围绕上述目标定位,中原区确定今年为“重点片区(项目)建设年”,打响“高质量高效率项目建设攻坚战”,全面梳理确定了区级台账项目,健全完善“党委加强领导、政府充分履职、人大政协共同参与的责任明晰、工作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一系列攻坚战,扫除了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障碍,投资潜力进一步加强,大力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开启了以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新征程,努力打造郑州中心城区西部核心区,开创中原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记者 张改华

“一心两轴三区六片两园”都是啥?

一心郑州中央文化区(CCD)

两轴中原路产业发展轴、中央文化区产业发展轴

三区老城区、常西湖新区、中原新区

六片须水河片区、“四个中心”周边片区、贾鲁河片区、二砂文化创意园片区、

纺织服装片区、家居片区

两园科研设计园区、环保产业园区

登榜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中原区靠的啥?

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理念

多举措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016年底,中原新区管委会与华侨城集团公司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敲定华侨城集团将投资500亿在中原区建设中原华侨城大型文化旅游项目。消息传出后,许多媒体以《大动作!郑州中原新区再造一新城 华侨城投资500亿落户》《500亿造中原华侨城PK迪士尼!落户中原新区》等为题对此进行报道,一时引起热议。

落户中原区的中原华侨城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第一个集欢乐谷、欢乐海岸、水公园、海洋公园、遗址公园等业态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着力打造郑州市文化旅游新名片。市民游玩又将多个好去处。

能够吸引到如此规模的投资,得益于近年来中原区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坚持以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为导向,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聚焦政务、商务、市场、人文、法治、城市等6个环境重点,全面对标学习先进城市,着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为保障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中原区政府主要领导自2018年初起每周六上午召开例会,通报进展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安排下周任务,已连续召开26次会议,确保重点产业项目顺利推进。

中原区还着力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持续深化落实“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制定“一次办妥”事项清单,构建“一网通办”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让企业家最多跑一次,做到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在企业服务方式方面大力创新,把企业家当做最宝贵的资源,关爱企业家,设立“企业家接待日”,畅通企业家与政府沟通渠道,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降本提质的商务环境,发挥好“区位+交通”的比较优势,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做到人员、土地、政策、资金、环保等要素全力保障,项目服务专员和企业联络员定向协调,产业项目用地优先供应,出台了支持产业园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的一系列文件来吸引投资。

良好的营商环境,必将吸引到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目前,除华侨城大型文旅项目之外,中原区投资百亿级项目还有:位于郑州中原西区陇海路与西四环路交会处的金马凯旋家居CBD项目,该项目秉承“产业+旅游+生活”的理念,倾力打造郑州家居文化小镇来实现家居的全产业链;位于郑州市中原区航海西路街道辖区内的金科贾鲁小镇,项目定位为“文旅休闲生态新城、三水中原高峰领地”,未来将打造成集居住、商业、产业、生态融合的城市片区,达到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活力的目的,并为可持续发展与繁荣起到重要作用,是郑州市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休闲文旅基础建设、产业升级改造的重点项目。

位于常西湖新区的郑州中央文化区(CCD)对中原区整体实力的提升也不得不提。郑州中央文化区是郑州东西两翼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翼,“四个中心”项目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郑州在文化艺术体育领域一次性投入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将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拉动区域发展、带动西区崛起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登榜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中原区靠的啥?

大力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

初步形成了多要素完备的创新体系

“一心两轴三区六片两园”中

两园目前建得咋样

科研设计园区:总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的中机六院高科技信息产业园一期主体全部完工,正进行内部装修;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18.7万平方米的中原环保产业研究院项目顺利推进;投资10亿元,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中核集团核工程科技创新(郑州)基地项目正在进行对接落地。上海瀚联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等知名设计院或区域总部落户中原区。

环保产业园区:全区环保产业发展三年规划初稿已完成,园区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已启动,部分建设用地正在进行总规调整;同济大学中原环保产业研究院绿色污水处理厂等5个课题研究已启动,投资近5000万元的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实验室正在装修。河南天量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新兴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等8家环保企业顺利落户中原区。

2015年以来,中原区大力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在中原区开放创新领导小组指导下,重点建设“中原时尚”纺织服装家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微创客众创空间、郑州孵化园区等创新创业载体,大力推进科研设计园区、环保产业园区、同济大学中原环保产业研究院等高科技园区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积极推荐省、市重点项目、人才(团队)等,初步形成了多要素完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创新体系。

截至9月底,中原区新增省、市级科技型企业30家,累计达到129家。中原区已建成创新创业载体13个,并投入运营。其中,省级众创空间3个,市级众创空间5个,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和团队400余家,提供工位2000余个。拥有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赟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煤炭工业部郑州设计研究院)等中央驻中原区科研机构5所;河南省纺织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省服装研究所、河南省纺织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等省属驻中原区科研机构3所;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郑州自动化研究所、郑州市城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等市属驻中原区科研机构10所。

科技创新产业如何才能大踏步发展?与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引进他们的高精尖技术是个不错的选择。

中原区积极探索,与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接,引进组建一批新型研发平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与中赟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智慧地质及地下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项目已签约落地;同济大学中原环保产业研究院已投入运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在装修;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与浙江大学合作的垃圾焚烧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即将挂牌;中科院环保研发平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同济大学拟合作成立的高铁检测与防护设备研发创新平台正在洽谈。截至目前,中原区拥有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汇集了自来水总公司、中赟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省级企业研发平台,使中原区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科技创新行业尤其如此。中原区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引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实施办法(暂行)》。

今年,在郑州市举办的“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第一批、第二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项目中,中原区张铁岗院士、王泽峰教授等8个创新创业团队和个人入选并获得资金支持。2018年,中原区组织6个人才(团队)申报郑州市第三批“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经答辩评审后,郑州城建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曲冰团队、郑州盛智园林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申金山等2个人才(团队)入选。

下一步,中原区将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加强与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洽谈合作。一方面重点培育引进中原区主导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落实好各级人才政策,优化生活配套服务、创新创业环境,让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力争年底前引进领军团队7 个,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30 名;另一方面,积极与甲级以上资质设计单位对接合作,加强研发设计单位、新兴研发机构、高技术人才(团队)的引入培育,力争通过3到5年,全区专业技术人才突破5000名,形成人才集聚,壮大中原区研发设计实力。

登榜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中原区靠的啥?

聚焦“清除发展障碍 解决遗留问题”

为产业项目落地、城市大建设扫除障碍

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的总基调,中原区委经济工作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产业为基、产城融合”,突出“提升品质、塑造形象、丰富内涵”,以“一区两轴三区多点”为发展路径,实现片区化开放发展的城市化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了中原区的城市定位,为今后中原区城市改造指明了方向。

今年以来,中原区坚持以点带面,突出重点、攻坚克难,聚焦“清除发展障碍,解决遗留问题”,着力打好“百天大战”、积案化解“三大战役”,全区垃圾清运、拆迁清零任务大头落地,“双迎攻坚”走在全市前列,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带动安置房建设、路网建设、生态建设、民生各项事业发展全面提速,进一步完善了承载功能、优化了发展环境,为下一步的产业项目落地、城市大建设扫除了障碍、拓展了空间、奠定了基础。

中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目前,中原区村庄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迈入“以建为主、展现成效”的新阶段,旧城区改造正在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发展规划的道路。

据悉,中原区共46个行政村已全部实施改造,共涉及村民16.1万人,改造面积约6280万平方米(包含村民宅基、小产权和厂院等)。按照目前全区项目进度来看,2018年计划回迁8个项目,回迁群众2万余人;2019年预计可回迁8个项目,回迁群众2万余人;至2020年,预计全区除旮旯王连片及中原新区个别项目外,争取实现全区90%的拆迁群众实现回迁。也就是说,预计到2020年,中原区安置房建设任务可大头落地。

老旧片区建设提质成效初显。中原区以城市“双修”为抓手,全力推动老旧片区建设提质,探索提出了“11344” 工作模式(一个理念:共同缔造;一个原则:先民生、再提升;三个坚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四项重点:规划引领、老旧小区提升、老厂区改造、人居环境改善;四项保障:联动、督导、资金、党建保障),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其中,建设路街道作为区级示范区,统筹各方资金4700万元,先后对13个老旧小区(楼院)等进行整治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桐柏路街道馨怡家园社区,广泛征求意见,积极发动群众,投入资金920万元,加装电梯23部,在全市老旧片区建设提质中率先实现电梯加装,方便了群众生活。

城市精细化管理是中原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原区按照“三转三提”(转变理念、转变职能、转变机制,提升站位、提升标准、提升素质)工作思路,将路长制贯穿于城市管理工作全过程,创新实施“路院共治”管理模式,努力营造安全、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环境。截至9月底,中原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在全市9个单位(五区、四个管委会)月度考核中,3次排名第一,4次排名第二,共获得市级财政奖补资金1230万元。8、9月份,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治理工作,在全市均排名第一。

未来,在城市发展总规划的前提下,中原区城市改造将围绕“一河、两轴、三区、多点”的总体布局向前推进。即以贾鲁河为依托,以中原路西四环为框架,以公共文化服务区、常西湖养生区、南部片区商务休闲区为主题,以二砂文创园、保吉寨、马庄、白寨等为突破点,配合相关单位做好升级改造工作,引导开发商在项目控规上做足文章、精心设计,使项目改造完成后与城市总规划相吻合并能突出区域特色,使中原区真正成为历史之城、工业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

中原区作为老工业区,中心城区内遍布着诸如二砂、棉纺厂、电缆厂等老厂房。下一步,中原区还将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引导开发商和厂房持有单位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开发,利用保留下来的工业文化和现有建筑,打造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娱乐、文化中心,奋力将中原区建设成为能够吸引人、留住人、能安居、能创业、有动力的活力城区。

■新闻链接

《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由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课题组、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城国研智库联合发布。

评价数据由2018年统计资料、2017年全国各省市区统计年鉴、2017年各省市区统计公报等为依据。

投资潜力百强区主要从人口和劳动力、基础设施、交通区位、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

科技创新百强区主要从“双创平台”、研发潜力、科技创新活力和科技创新成效等4个方面进行评价。

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结合中小城市发展实际,从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4个维度构建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09259 2018-10-24 00:00:00 三 厉害了,中原区上榜多个百强榜单KeywordPh打造“四个中原”,开启新征程,看中原区如何解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