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V06版:巩义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V06
小关镇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突出抓好核心要素
小关镇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巩义南部山区旅游通道小关南岭新村段
建设温室大棚,安排贫困户就业
利用闲置的老学校建成农家乐,带动旅游餐饮业发展

“巩义市小关镇被省委确定为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今年7月,一条小关镇被确定为“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的消息不胫而走。

2018年是乡村振兴开局之年,不仅是农村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为小关镇的建设发展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小关镇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发展、基础设施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治理创新、农民致富增收等核心要素,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巩义时报 李晓霞 文/图

钱袋子鼓起来 农村才能旺起来

吃土味,买地道农副产品……每到周末,前去南岭新村休闲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钱袋子鼓不鼓,就看产业旺不旺。”小关镇党委书记白东升分析道,“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产业兴旺,才能集聚乡村振兴需要的人、财、物,真正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小关镇始终牢牢把握产业兴旺发展这一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支撑,从壮大工业、发展旅游、优化农业入手,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增强镇域经济发展活力。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发挥凤凰科技、佛山新能源等重点企业的引领作用,新上了翔信新能源、万安人防等重点项目,其中,凤凰科技高端焊剂产销占国内市场的45%以上,产品远销欧美市场。坚持旅游突破带动,借助北山中原西路、南山旅游路和即将开通的陇海西路,小关镇迈入了郑州市一小时辐射圈。依托悠久的人文古迹和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在南北两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裕花谷建成了农业体验园、丰华台农庄、清欢民宿、“十里花海”景观等;南岭新村兴办农家乐17家,可同时接待1300人就餐、近300人住宿;水道口村建成美丽乡村,周末假日游客不断;杜沟村与北汽合作,建成了全国一流越野赛道及配套设施,成为越野一族的终极目的地。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南岭田园综合体概念性规划通过评审;裕花谷田园综合体成为郑州市田园综合体建设首批入库项目。

打好“生态宜居”牌 特色乡村亮起来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不是一句空话。

近年来,小关镇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必须兑现的民生承诺,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精准扶贫群众满意度的重要载体,引导农民改善生活方式、改变行为方式,做到“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推进,实现了农村“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

新鲜清新的空气,古色古香的窑洞,中西结合的民宿……“农村越来越好了!千万不要以为农村不如城里!”行走在南岭新村,逢人都夸小关好。

小关好,好在哪儿?小关镇党委、政府打出了一套“生态宜居”牌。完善镇村基础设施,新建扩建永丰园、新丰园、金山小区等新型农村社区,新建旅游通道、镇村组道路85条130余公里,主干道路亮灯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新丰园小区实现“双气”入户;全镇13个行政村,燃气管道铺设覆盖11个。着力改善环境质量,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小关镇被评为2017年度全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单位。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垃圾市场化运作管理,全镇投资3000万余元购置洗扫、洒水、清运车、移动式中转箱及垃圾桶等设备480余辆(个),发挥镇村14支专兼职保洁队的作用,实现环境卫生的常态化保洁;启动农村污水全域处理方案编制,建成镇污水处理厂和楼子沟社区污水处理厂,治理国道廊道排水沟和河道3.8万米,全镇改厕率达84%;8月份通过“国家卫生镇”复验,连续5届蝉联“国家卫生镇”称号,全镇13个村全部创成省级卫生村,为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文明乡风树起来 农民品位高起来

良好的家风、淳朴的民风、文明的乡风……小关镇焕发出文明新气象已蔚然成风。

“今年孩子结婚,酒席就摆在家门口,满打满算才花了5000元,省心又省钱。”封门村村民李占通对“松绑减负”后的生活十分享受。究其原因,白东升一语道破:“各村红白理事都坚持厚养薄葬、喜事简办原则,对用烟、用酒、用餐严控标准和范围,弘扬时代新风。”

近年来,小关镇继承发展优秀乡土文化,持续巩固创文成果,积极培树先进典型,连年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十好”评表彰活动,全镇20余人获得巩义市孝老爱亲模范、文明市民、最美老人等荣誉称号,镇村评选出好党员、好婆媳等“十好”580名。

大力弘扬乡土文化,深度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文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文化资源,南岭新村张文明的核桃微雕传统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巩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门村志愿者发起的传承“巧媳妇”香包制作技艺,带领贫困群众弘扬传统文化开辟了自力更生脱贫之路;小百花艺术团坚持贴近生活,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多次参加巩义市“河洛大舞台”演出。深入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整理编印《小关家训家规与家风故事》《小关民间故事与传说》《嵩山火种(续)》等书,启动《小关镇志》编纂和《河洛大鼓书》收集整理,弘扬小关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治理硬起来 村庄“主心骨”干起来

农村要振兴,支部要过硬。

小关镇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推进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以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让农村充满活力且和谐有序。

突出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全镇13个村党支部采取“两推直选”方式,村委会采取“无候选人选举”方式,真正把“三有三带”型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组织力、战斗力得到极大提升。目前,小关镇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脱贫攻坚、大气污染防治、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中心工作稳步推进。

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坚持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把普法教育融入矛盾调解全过程,使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13个村的情况逐村研判,做到了黑恶线索收集不遗漏、黑恶势力严打不手软,实现了社会平安和谐。坚决防范非法宗教向农村渗透,狠抓安全监管责任落实。

家园共建共享

农民生活富起来

“乡村发展,就是要致力于共建共享,让农民富起来,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白东升这样说。

近年来,小关镇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动员全镇98家企业与211户贫困户签订带贫协议,带动262名贫困群众转移就业,全镇13个村均建有“扶贫驿站”,通过积分管理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主动承接智力、技术、管理下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完成改薄任务;织牢织密农村社会保障网,让普惠民生普惠广大农民。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实施土地流转5000余亩,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1300余户,让农民融入农业全产业链条,提高了农民经营性收入。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3500余人次,实现农民就近转移就业4800余人次,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300余人次,吸引人才和资本回流,让农民更多享受产业兴旺的成果。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10286 2018-10-26 00:00:00 五 小关镇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KeywordPh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突出抓好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