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V08版:巩义时报 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V08
秉承义举和义德 孝义老集变“上海”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秉承义举和义德 孝义老集变“上海”
1934年,美国人(图中戴太阳帽者)走在孝义老集大王沟外街上, 旁边有“时货庄”“光华照像”“翰墨碑林刻字馆”等店铺 (图片由作者提供)

孝义老集起于东汉时,地址在原巩县孝义村西的洛河东岸,街道北南走向。街北(大王沟西口)有东汉时“三田故居”、孝义渡口,隋朝的孝义驿,唐朝的孝义馆,唐朝在洛河上架的唯一一座桥——孝义桥。从隋朝开始,孝义老集就热闹起来。 范崇现

工人约有一万八 固定门店500家

清朝晚期,孝义老集已固定为“天天集”,有门店约200家,长约一公里。因老集为繁华集镇,孝义村改称村级孝义镇,仍是今孝北村和孝南村的合称。

1915年起,国家在孝义镇一带建兵工厂两座,一座是全国四大兵工厂之一的孝义兵工厂,一座是全国唯一的全新军工厂——巩县兵工分厂。两厂引进欧美等国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专家技工,国内技工多为南方人亦有东北人,巩县人最多,多是学徒。两厂最多时工人约有1.8万人,加上职员技工的家眷,这些人的消费都在孝义老集,老集鼎盛22年,号称“小上海”。

1929年,《巩县志》记载:“孝义旧系集镇,近来日新月异,商业几与东站(县城)埒。”孝义镇列巩县五大镇的第二位。当时,老集迅速膨胀延长,北从大王沟上段土地堂达西口、往南通小王沟西口、景沟西口、大寨沟西口达孝义三官庙,长约三公里,有固定门店500户、流动摊贩500家, “洋味”“南味”“现代化味”突出。

自从有了兵工厂 孝义生活大变样

孝义镇的头面人物得知在当地建兵工厂时,喜出望外,商量抢先攻外:先到县政府打听当地要准备什么,经指点,到省政府反映急需电报邮政,在省城开封、郑州、洛阳及南方几个大城市给商家宣传名品名店去孝义老集经营。镇名人还与掌控该厂的军阀、首要人物“拜把子”称兄道弟,以处理好与地方的关系。老集商户、工人及家眷住在老集农户家,需要用工厂电灯照明,厂方同意供电,从1918年起,老集全街、厂方人员住的大王沟、小王沟、景沟3条街的百姓家都用电灯照明,有的用电风扇,这是巩县民用电照明之始。大王沟街有固定店铺1公里半长、住工人及家眷400口,厂方出资用白灰砖碴把街面道路硬化,在街路两边砖砌排水暗道长约3公里多,雨天不走泥路。

1915年成立孝义镇电报局、直属省局,设大寨沟西口,为巩县电报之始,平均月营业1500银圆、电报万张,使老集商户业务往来顺畅。1917年成立孝义邮政局、直属省局,设在大王沟,还承担西半县业务。还联系周边县文艺节目到老集汇演、吸引商家到老集交换。当地百姓把临街一层房加盖二层,空地再建房,或与外商合伙建房,或出租地皮让外商建房。楼房“洋气”时髦,不少临街房装饰欧式门脸,小王沟李雍聚兄弟们参加过兵工厂洋房建造,他们在大王沟欧式门面装修大显身手:使用水泥贴瓷片、做招牌字、做廊柱等图案,还做木质图形装修。“五味和”西餐海味店,一层地板铺瓷砖、二层地板铺木质板、房顶开“玻璃天窗”,今部分仍存,临街门店二层欧式仅存少许。

繁华堪称“小上海” 名品进入百姓家

老集最新颖的地方集中在大王沟街,街内有固定门店212家。省城开封第一楼包子、五美泰(老五美)、美容洗浴,郑汴洛照相像、修钟表都设不少分号。国内名品:苏杭绸缎、京津洋布、无锡大米、海南椰子、广东甘橘、哈密甜瓜、台湾甘蔗、郑汴洋面、旗袍礼帽、印刷洋车(自行车)、传统的金银货等。

餐饮业有西餐洋酒、海味山珍、南方菜系等。“五味和”西餐海味馆名声最高,南方人经营日进银圆120块,一只大螃蟹放到一尺二寸的大盘中脚还在盘外。

全国最有名的厨师之县——长垣县大厨数家入驻。出名的“四海春”店南北菜肴都很拿手,该店除在老集门店经营外,还常外送大食盒菜肴,一架大食盒可摆两桌,双人抬送,常送到兵工厂或其他地点,多时一天派送三架大食盒,成了一道景观,该店日进银圆近百元。

有些工人家眷烫着卷发、打口红,身穿着染的老式印花布旗袍,使不起眼的张姓染房发点市。当地孩子上早课,传统是听公鸡叫但常误时,一些百姓为让孩子叫早,买了德国产的座式闹钟。

有照相馆,当地百姓、商人有的结婚等也留下历史镜头,去兵工厂照相合影是常态。

有个小趣事。大王沟人李万悦对笔者说:“我8岁时,父亲任吴佩孚手下团长,他和吴驻在孝义兵工厂,外商人奉承我是‘团长少爷’。我在大王沟商店门口玩,有人给我一个开封第一楼的包子吃,咬开后香油从下巴流到脖子,大人们都笑着看;给我一节青皮台湾甘蔗,甜得连水带渣都咽了;五美泰店不给我整块豆腐干,只切一点,真好吃!我告诉娘,他们太小气了,娘说整块(火柴盒大)卖1块银圆哩!尤其实惠的是用西医西药能治曾经治不了的‘小儿风气’‘妇女难产’等急症,采用打抗生素针、剖腹产手术效果极佳。外县人张法林带手摇缝纫机、手摇轧面条机、手摇打帽机,开启新行业。”

大宗商品海陆运 文化搭台促经济

当地人合伙经营大宗商品显示出胆量和能力。大王沟“义万圆”号们乘轮船搭火车,从南方买大米、食盐、水果等,整火车皮运到孝义站。大王沟“义和盛”号们用大船从西安、洛阳、开封买货运到孝义渡上老集。景沟“敬宾馆”等号,从豫西、豫南、豫东购买粮食、棉花等,乘火车运到孝义站进入老集,一甩是一车皮。南方商人运货也是火车运输。

孝义镇的戏班舞狮班,过年过节时总要在老集表演几天、去兵工厂演,四处贴布告,吸引周边县商家来交流物资。1930年,兵工厂给孝义镇戏班买了全套乐器、全副戏装,使剧团“鸟枪换炮”,戏班就招聘周边数县的名角加入,戏班阵容可与城市戏班比肩。是年春节又邀巩县五路名文艺节目汇演,布告贴到洛阳、郑州。计划演5天,实际演12天,到兵工厂演3天。巩县周边商家约有3000家到老集交流,老集名声长了翅膀飞向郑洛大地,以后7年里都如此。1937年春节,又请常香玉戏班到老集演10天。兵工厂里的无声电影常在老集演出,使人们开了眼界。孝义镇商会会长范书甫与众商家协商在大王沟开办培义小学,学生从30多人增加到近百名,从1924年起办13年。

义举义德成风气 巩县繁华属老集

为推动老集的繁荣,当地商会组织巡逻队昼夜查巡,晚上打更报时。组织人员不断引领兵工厂工人及家眷看北宋皇陵、巩县石窑寺、黄河风景。

当地人出租地皮,价格一律就低不就高,收房租当月月底或两个月收一次。大王沟人范定安在自家出租窑挂个小招牌,上写“三荆居”,讲三田哭荆故事,常常减免租金,兵工厂迁走后,还有人给他回信并寄礼物。

因侵华日军于1937年11月20日出动飞机连续轰炸兵工厂18天,而大王沟老集窑头就是兵工厂,200多间门店被炸,许多商品付之一炬,炸死当地人和外商100多人。兵工厂紧急南迁,工人所欠租金、餐费等一时拿不出,当地人都给他们免了。范书甫等人反而给10多家租户每户几块银圆做盘费。15年后范去西安治病,给盘费的有些后代还给范送治病钱。大王沟“三义轩”饭店从1928年起,是中共巩县兵工厂支部的联络站,许多工友不满厂方欺压工人、无理克扣工资等,在此吃饭并到该院后窑洞交流情况,为保护工人合法利益闹罢工出谋划策。3年后党支部称河南省“模范支部”,合理合法的罢工成为河南工人运动的先驱。后来,孝义镇镇长李钵亚和范书甫及饭店户主等,冒风险救出党支部二人的家眷等人。

后来老集曾是巩县最繁华的市场,得益于“小上海”时留下的物质遗产和传承的技艺及商业道德等。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12433 2018-11-02 00:00:00 五 秉承义举和义德 孝义老集变“上海”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