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8
从远古走来 嵩山文明的精神读本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远古走来 嵩山文明的精神读本
古观星台
古老的启母阙
周公测影台
嵩山碑王——唐碑

郑州位居“天地之中”,是西依嵩山,北临黄河的壮阔之城,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这一全国性的科研机构新兴学科于2010年5月23日在嵩山脚下正式成立,国内享有盛誉的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建筑学、民俗学大咖张文彬、严文明、李伯谦、郭黛姮、郭旃、朱凤瀚等在郑州进行一次智慧与力量的重新整合,在考古学上写下多彩的一笔。赵富海/文 丁友明/图

考古是考古人一辈子的事,每一处古代遗址的发现、发掘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对遗址“动手动脚找东西”。

两支考古队曾在 樱桃沟“翻土”

郑州市侯寨乡有一樱桃沟,春夏之交,花钱来这里摘樱桃的游客,吃得满口留香,然后又三五成群到小河边吃烧烤,过一把烤鱼瘾。沟坡上有一座老奶奶庙,庙前也飘来香火味、烧烤味、樱桃味,弥漫这条深浅不一的沟,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这个现代“世外桃源”经考古家们的发掘才发现,45000多年前,这里竟也是郑州人先祖的“世外桃源”。不过,先祖们没有分享樱桃,烧烤却是天天吃顿顿吃的,有鱼、有牛、有羊,还有鹿肉,品种比祖孙后代多多了。

这非天方夜谭,有考古实证,自2005年至2010年间,两支考古队伍在老奶奶庙考古,一支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一支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担任发掘主持的是北大教授王幼平,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学术顾问是北大教授、著名考古学“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

乡里人平日见的是来老奶奶庙摘樱桃、吃烧烤的人,却从未见过一二十个人来这儿“深翻土地”的,好事的就问:“你们挖土弄啥哩?”

此次,来考古发掘的人说着一口京腔,还有一个是河南口音。操京腔的是北京大学教授王幼平,说河南话的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李伯谦的身影也经常在老奶奶庙遗址出现,他是郑州人,说话是北京腔加郑州话的“两掺儿”。

老奶奶庙遗址引发中国考古界“地震”

考古惯例,发现发掘地遗址冠名以地名为准,所以叫老奶奶庙遗址。

老奶奶庙遗址的50平方米内发掘出3种石破天惊的文物:第一种,3000件石制品,有石核,这是大小10厘米的使用方便、手感好的石片。第二种,12000件动物骨骼和碎片。有完整的马、牛、鹿、羊和猪的骨骼。最让人吃惊的是第三种,竟有20多处火塘灰烬,大的长160厘米,小的长30厘米,厚度6~8厘米不等。

先祖已会用火了,狩猎来的动物、捕来的鱼放火上烤熟吃,这是郑州人45000多年前的生活实景剧,白天在阳光之下吃烤肉,晚上围着火塘吃烤鱼,吃到兴头上,跳舞唱歌……这一发现引发了中国考古界强烈地震。

人类学家认为:4万至5万年是现代人生长发展的重要阶段,西方人士认为,东亚人包括中国人源自非洲,即非洲“夏娃说”。老奶奶庙遗址发现发掘,以考古实证打破了西方学说。主持发掘的王幼平教授说:老奶奶庙遗址发现发掘,实证中国人土生土长在中国,可喜的是在郑州发现了!

嵩山脚下,三四万年前的现代人遗址还有二三处,这是远古的嵩山文明!

东赵遗址展现中原早期国家形成与发展

距郑州西北14公里的东赵村,50多年前,市直机关干部在夏收季节去割麦子;40多年前,郑州市成立十大“五七”农场,东赵又是铁路职工子弟的“五七”农场所在地。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农民也不知道地下还有3座城垣相叠。1956年,村里考上北京大学考古系的学生李伯谦放暑假回家,在村路上捡拾了几片陶片,他怀疑这里是一处古遗址,还写了一篇小文,这是他学考古的收获。

我采访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他说:为了准确找到东赵城址,德国1938年为中国国民政府拍摄的航片提供了这个地方有大型遗址存在的蛛丝马迹。2011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研究“中原腹地早期国家形成与发展”课题,对东赵遗址进行了复查,初步判定东赵遗存有城址。2012年春又对一些重要遗迹进行分析,确认遗址有夏商周三代文化遗存。

东赵遗址发现、发掘经历了近10年,发掘领队是顾万发,还有北大教授雷兴山,驻守张家强。学术顾问是东赵村人,北大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

终于,东赵遗址70万平方米内发掘出夏、商、周三代大、中、小3座城垣。

小城垣,城壕:位于遗址北部,面积2万平方米。应是后羿、寒浞夏代的一处军事要地。

中城垣,城壕:位于遗址中部,面积7万平方米。应是夏王朝繁荣时期在郑州的卫星城。

大城垣,城壕:面积60万平方米。宫殿面积巨大,应是商王朝王室使用的离宫之类的设施,从中可以看到中原腹心地区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见证嵩山文明核心地位

我采访任伟先生,在他的办公室,随手取出一本杂志,他说:对嵩山文明的核心定位在这上面。

新华社《瞭望》杂志2016年5月17日,以专刊形式刊发“研究会”学术部秘书长、博士任伟的“郑州考古工作探索与创新调研报告”:东亚现代人农业起源的核心地区在嵩山;华夏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核心地区在嵩山;中国城市文明最早走向繁荣的核心地区在嵩山;华夏传统价值理论体系形成的核心地区在嵩山。

专刊栏目:“十大发现,见证核心地位”“穿越历史,从神话到史实”“梦回夏商周,寻找遗失的时代”“世界遗产山河天地之中”,介绍了郑州两张世界名片——“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追溯运河文明——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

郑州成中国考古学重镇

中国考古学自1922年瑞典人安特生发现河南史前仰韶文化起计,中国考古学历史近百年。近百年来,中国考古学首届大会选址郑州,这是郑州盛事!

2016年5月21日至24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在郑州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和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承办。正式代表385人,大会总人数722人,其中外国代表28人、特邀专家25人、列席代表337人,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近百年来第一次高规格、大规模、国际化、开放式的高端学术盛会,更是中国考古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全面发展、实现腾飞的标志性盛会,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大会发表了宣言性的“郑州共识”:郑州已成为中国考古学重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16972 2018-11-17 00:00:00 六 从远古走来 嵩山文明的精神读本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