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7版:新郑时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赋诗言志,郑子展微言大义救卫君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赋诗言志,郑子展微言大义救卫君
系列八十五 本报与新郑市史志办联合开设

□新郑市史志办主任 李磊

人言可畏

释义

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出处

典故出自《诗经·郑风》: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事件

《国语·周语下》有云:“众心成城,众口铄金。”意指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舆论影响的力量不可小觑,众口同声足可混淆视听。《诗经·郑风·将仲子》说:“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首诗原本表现的是一位青年女子在社会舆论压迫下的畏惧和矛盾心理,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被郑国大夫子展用来劝说晋平公,起到了化解危机的作用。

【成语故事】

郑简公和齐景公劝说晋国放了卫献公

春秋时期,《诗经》已经在贵族之中相当普及。在外交场合,人们经常赋诗言志,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愿。《左传》记载了许多这样的场景,并据此评判当事人的是非曲直。公元前547年秋七月,一场外交斡旋在晋国展开,在位19年的郑简公和刚刚继位的齐景公出访晋国,两位国君此行的目标一致:劝说晋平公放了卫献公。贵为一国之君,为什么卫献公会被晋国扣留?事情要从公元前589年说起,这年的九月五日,卫穆公卒。公元前588年正月,公子臧继位,是为卫定公。此时卫国的执政大夫为孙良夫,其家族封地在戚邑。孙良夫大权在握、屡屡建功,而其子孙林父(孙文子)为人强势。公元前584年,卫定公与孙林父交恶。冬,孙林父出奔晋国,其封地戚邑随之归晋。卫定公到晋国讨说法,晋景公将戚邑归还给卫国。公元前577年春,卫定公再次到晋国访问,晋厉公非要卫定公见孙林父,定公不可。夏,卫侯先归,晋侯随后派人送孙林父与他见面。卫侯还要推辞,在其夫人定姜的劝说下见了孙林父,恢复了孙林父的职位与采邑。冬十月,卫定公卒,太子珩继位,是为卫献公。孙林父心中有所忌惮,将其宝重之器尽置于戚地,并主动与晋国诸大夫交好。公元前563年,孙林父已经成为卫国执政大夫,表面上与卫献公保持着君臣的礼貌关系。

孙文子、宁惠子因卫献公未脱皮冠接见而感到愤怒

历史的拐点出现在公元前559年夏四月。这一天,卫献公约孙文子、宁惠子两人共食,两人身着朝服如约而至,却等不到卫献公,原来卫献公打猎去了。两个人就到献公打猎的地方去,卫献公连皮冠都没脱就接见了他们。依礼,君臣相见,君必脱皮冠,献公此举让两位大臣倍感羞辱和愤怒。过了几天,孙林父到戚地,派儿子孙蒯入朝拜见献公。卫献公赐之饮酒,使大师歌《巧言》之卒章,借机警告孙林父不要居河上而为乱。大师推辞,师曹却主动请缨。原来,卫献公的一个宠妾曾跟师曹学琴,师曹鞭之。献公怒,鞭师曹三百。师曹怀恨在心,欲以此歌来激怒孙林父,以使君臣交恶。师曹一曲清唱,歌中意味让孙蒯心生恐惧,回去就告诉了孙林父。孙林父说:君忌我矣,弗先,必死。为缓和关系,卫献公两次派人与孙林父盟约,使者却为孙林父所杀。无奈之下,卫献公出奔齐国,开始了流亡生活。出于稳定卫国局势的考虑,身为诸侯霸主的晋悼公于当年冬天召集诸侯会盟于戚,承认卫人所立公子剽的国君之位,卫国出现一国两君局面。

剧情的反转发生在公元前553年冬。与孙林父一起受卫君之辱的宁惠子病重,临终之际,交待其子宁喜说:“我得罪于君,悔而无及。你一定要帮助献公返国,以掩盖我的罪行。”宁喜答应。公元前548年八月,卫献公入于夷仪。十二月,卫献公自夷仪与宁喜言,求复国也。宁喜许之。公元前547年春二月七日,宁喜弑卫君剽。二月十日,卫献公复归于卫。孙林父入于戚以叛。晋人为孙氏故,召诸侯,将以讨卫。六月,晋、鲁、宋、郑、曹会于澶渊,强戚田,取卫国西部边境懿氏六十邑以与孙氏。不得已之下,卫献公会之,晋人执宁喜、北宫遗,使女齐领之以先归晋。卫献公到了晋国,晋人执而囚之于主狱大夫士弱家。

为了卫国的一个叛逃大臣,晋平公竟然把卫国国君给抓起来了,这在诸侯之间引起了轩然大波。前547年秋七月,齐景公、郑简公一起到晋国为卫侯申诉,晋平公设宴款待他们。席间,为表地主之情,晋平公赋了《大雅》中的嘉乐一首:取其“嘉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之意,欢迎齐郑两国国君。国景子相齐侯,赋了《小雅》中的蓼萧一首,取其“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意思是说晋齐郑为兄弟之国。子展相郑伯,赋了《郑风》缁衣一首,取其“适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之意,望晋平公看在齐侯、郑伯亲自来访的份上,准许其释放卫献公的请求。此时,叔向请晋平公谢齐郑二君,说:“寡君敢拜齐君之安我先君之宗也,敢拜郑君之不二也。”叔向明知郑齐两国国君的来意,但晋平公不发话,他只能故意误会两国国君的意思。见势头不对,齐国的国子派晏平私下里对叔向说:“晋君宣其明德于诸侯,恤其患而补其缺,正其违而治其烦,所以为盟主也。今为臣执君,若之何?”叔向将此话告诉了赵文子,赵文子又告诉了晋平公。晋平公历数了卫献公之罪,使叔向告二君。在协调之中,事情向和解的方向转变。于是,国子又赋一曲《辔之柔》,取“宽政以安诸侯,柔辔之御刚马”之意。子展又赋一曲《将仲子》,取“众言可畏,卫侯虽别有罪,而众人犹谓晋为臣执君”之意。听了二人的歌赋,晋平公的怒气渐消,也乐得送齐景公、郑简公个顺水人情,于是答应释放卫献公归国。又过了三个月,卫人送卫姬于晋,晋平公终于兑现承诺,释放了卫献公。公元前544年六月,卫献公卒。强横一生的孙林父,则在听闻吴公子季札过戚境而不入的言行后,深受触动,由此“终身不听琴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18713 2018-11-23 00:00:00 五 赋诗言志,郑子展微言大义救卫君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