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2
推动各地加快校外培训机构整改进度
兰新铁路沿线遭强沙尘暴侵袭
台官方公布 台铁出轨事故初步调查结果
深圳卫计委:启动对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非议不断
深圳卫计委:启动对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

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昨天下午发表声明,将“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

11月26日,有媒体报道《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引发公众对该项研究的安全性与伦理性的热议。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于26日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对媒体报道的该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书真实性进行核实,有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向公众进行公布。

深圳卫生部门介入核实

11月26日,一则“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消息,引起热议。消息称,上述成果由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带领团队完成,项目由一莆田系医院通过伦理审查。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刚刚了解相关情况,正在核实中。

免疫艾滋病技术引争议

“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昨日上午,一篇报道引起热议。

记者从网传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中看到,该研究拟采用CRISPR-Cas9技术对胚胎进行编辑,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与孕期全方位检测可以获得具有CCR5基因编辑的个体,使婴儿从植入母亲子宫前获得抗击霍乱、天花或艾滋病的能力。

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已停薪留职 项目违背学术伦理规范

针对由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带领团队完成的这一项目,南方科技大学官网昨天下午发布情况声明,称贺建奎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对于其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学校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通告称,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对于贺建奎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南方科技大学严格要求科学研究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和遵守国际学术伦理、学术规范,学校将立即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待调查之后公布相关信息。

122位科学家发联合声明:强烈谴责“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

122位科学家在新浪微博“知识分子”账号上发布联合声明,对“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进行强烈谴责。

这条联合声明称,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国家一定要迅速立法严格监管,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可能还有一线机会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坚决反对,强烈谴责。据新京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19496 2018-11-27 00:00:00 二 深圳卫计委:启动对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KeywordPh“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非议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