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NEWS
摸清污染源,他们一直在路上
普查战线上的“技术控”
环保“全能型”查污能手 400多个普查对象 个个“门清”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普查战线上的“技术控”
张雪华(右二)在看污染源普查数据表

污染源入户普查阶段的60张普查基表近1800项指标,他都熟记于心;受邀作为省级普查培训师,在全省进行普查技术培训……他叫张雪华,是郑州市普查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因为熟知各项普查技术,并创新工作方法,被称为普查办的“技术控”。

“技术控”是如何炼成的?

自从2017年抽调到郑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后,张雪华就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

污染源普查是一项基本国情调查,10年一次,普查5类污染源,涉及面广,包括污染源清查、入户普查等阶段,时间周期长;普查报表指标多、技术含量高。只有让普查员了解污染源普查报表制度,准确掌握填报信息,才能收集好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分布及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才能准确判断我市当前环境形势,并制订、实施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攻坚方案,改善我市环境质量。

有了方向,就是努力。在最炎热的6月,为了提高清查阶段工作质量,郑州市开展了污染源清查现场抽查和数据审核工作。在现场抽查时,为了加快工作进度,张雪华和核查组除了吃个盒饭,从白天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4点,走遍了抽查小区的每个角落,一家企业一家企业排查污染源,核对清查报表信息,汗流浃背,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最后衣服上都结出白花花的盐粒。在清查报表数据审核时,他和技术组一起加班加点,牺牲了所有的周末休息时间,审核了近18万个清查数据指标,为我市圆满完成清查任务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技术控”如何发挥技术优势?

技术也需要脚踏实地。入户普查阶段是普查工作的核心,为了获取一手资料,他经常实地深入工业企业、规模化养殖企业等各类普查对象一线,指导普查报表填报。

无论炎炎夏日,还是刮风下雨,都能见到他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沟通,详细查看每个生产工艺,找出产污环节,核实各项环保设施,现场指导企业技术人员填写报表每一项指标,审核已填报的普查报表内容的场景;他及时发现填报过程中的难点和易错点,研究简单有效的填报工作方式,制定可控可溯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在全市总结推广;他指导解决普查报表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上百个,提高普查报表填报质量,使其能够准确客观反映污染源状况,为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如何让普查技术在全市普查工作中发挥作用?张雪华利用所有时间,一丝不苟地认真钻研近千页的国家、省级普查文件和各类污染源的普查技术规定,积极参加国家、省普查办组织的各类技术培训,调研学习普查试点单位先进经验。

从前期污染源清查阶段5张清查基表75项指标,到目前污染源入户普查阶段60张普查基表近1800项指标,他都要认真研究每张报表的填报要求,弄清每项指标的含义、数据来源。

他还对全市800余名普查技术人员进行了数期的普查知识培训。他的技术实力得到了河南省普查办的认可,受邀作为省级普查培训师在全省进行普查技术培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19823 2018-11-27 00:00:00 二 普查战线上的“技术控”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