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7版:登封时报 扶贫 上一版3  4下一版
D07
饼香民富乡村兴 路灯亮了人心暖
因地制宜搞养殖 趟出一条致富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因地制宜搞养殖 趟出一条致富路
登封新区管委会和村民心连心 落实各项扶贫政策

“老伯,这几天再给攒200个鸡蛋啊!”12月1日,登封市卢店镇刘家沟村65岁的杨青林正端着玉米粒在门前的鸡圈里忙活。言语间,他又“接单”了。

刘家沟村位于卢店镇南部,地处丘陵地带,村民收入主要靠传统农业种植,是郑州市级贫困村。去年,登封新区管委会扶贫工作队入驻刘家沟村,一年来投入帮扶资金60余万元,村中悄然变化,赢得村民交口称赞。 登封融媒记者 高鹏敏 文/图

因地制宜搞养殖,趟出家庭养殖致富路

“党的政策好啊,咱工作队好啊,不只是对俺家好,对俺村家家户户都好。”杨青林一连说了四个“好”,“今年4月,卢书记知道俺会喂鸡,可买鸡仔的钱可得不少哩。这不,工作队给俺送来了100只鸡仔,一个鸡蛋卖1块钱,现在来买鸡蛋还得预定呢!”

杨青林及老伴需常年服药,家中因缺少技术致贫。工作队驻村后,先后帮其儿子解决就业问题,并落实各项扶贫政策。

“你看俺这鸡,就吃咱家的五谷杂粮,根本不愁卖。”杨青林撒着玉米粒,忍不住算起账,“工作队来了后,给俺送鸡仔讲技术,平常销鸡蛋,年底卖土鸡,养鸡两年还有到户补贴,一年增收万把块呢,现在可有干劲儿了!”

村沟沟里环境好,散养的鸡肉质鲜,鸡蛋营养高,眼看着去找杨青林定鸡蛋的顾客络绎不绝,刘家沟村家庭养殖也随之多起来。“只要有养鸡意愿,我们就根据养殖能力提供100到150只不等的鸡仔。”登封新区管委会驻刘家沟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卢晓明介绍,登封新区管委会不仅为贫困户提供鸡仔,并落实郑州市特色产业到户增收补贴,每户累计得到补贴平均在4000元左右。目前,该村家庭养殖已初具规模。

帮扶帮到心坎里,释放行业扶贫政策红利

“俺这辈子都没想到能盖起厢房。”刚进张水英家,她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75岁的张水英和老伴年事已高,儿媳患有帕金森症,孙子正在读初二,因家中没有劳动力,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盖厢房的愿望更是遥不可及。

今年来,工作队投资8万余元对刘家沟村26户贫困户进行“七改一增”活动,实施“送温暖”活动。张水英家中面貌焕然一新,并落实了低保、教育医疗等政策,享受金融扶贫政策及企业带贫政策红利。“现在俺心愿也了了,每年还能分红2000块钱。”张水英说。

“目前,刘家沟村26户贫困户全部免费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人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教育扶贫‘两免一补’、低保、五保、残疾政策落实到位。”卢晓明介绍,该村26户贫困户均享受金融扶贫政策,每户每年金融扶贫收益1000元。并享受产业带贫政策,目前与郑州市禾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登封市禾润种植专业合作社冷库项目签订协议,每户每项每年已收益500元。

光伏产业助力精准扶贫,实现扶贫扶志再提升

刘家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106人现已全部脱贫。为实现精准增收,登封新区管委会与多方沟通协调,和镇、村两委研究同意,有24户贫困户已安装分散式光伏发电项目,项目总投资57.6万元。“上级扶贫部门补贴每户1.2万元,登封新区管委会出资5万元,并协调国华及狮虎企业共捐资15万元,贫困户每户自费4000元。”卢晓明讲道,自6月份建成发电,目前每户每月发电补贴收益约300元,每年稳定增收约3500元。

下一步,登封新区管委会还将大力探索产业扶贫,实行就业转移。同时实现扶贫扶志再提升,组织贫困户开展卫生评比活动,进行奖励,激励贫困户内生动力。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25013 2018-12-14 00:00:00 五 因地制宜搞养殖 趟出一条致富路KeywordPh登封新区管委会和村民心连心 落实各项扶贫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