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天地之中春满山河 致敬改革开放40周2/2018-12/18/A15/20181218A15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5
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动力足 建设宜业宜居智慧高新新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动力足 建设宜业宜居智慧高新新城
鎏金高新 杨劲 摄

一座城市的发展不应仅看其钢筋水泥所承载的恢宏建筑,还应看其无所不在的科技元素所折射出的未来前景。

今年以来,郑州高新区科技亮点频现:4月,第十五期钱学森论坛在高新区举行,10余位院士与地方政府、有关企业,集贤汇智,聚焦智慧产业,建设智慧社会,助力中原更加出彩;10月,高新区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签约,合作举办2018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着力打造以高新区为核心的中国传感谷,招商引资、引智、引团队、引平台。

以会载道,传承钱学森战略科学家思维,从郑州高新区的创新实践出发,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和智慧社会建设,为高新区智慧城市打开一扇智慧之门;以会谋远,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将进一步助推高新区 “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在全球传感器产业烙下“郑州”记忆,让高新区建设智慧城市之路越走越宽。

郑报融媒记者 覃岩峰 孙庆辉 文/图

开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在第十五期钱学森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表示,将利用可见光通信技术在高新区建设世界首个智慧家庭2.0版示范区,并在3年内使智慧家庭发展到3万户。

从蒸汽时代、电力时代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科技在建筑、交通、能源、环境、基础设施以及文化传播等各个领域塑造着日新月异的城市,这在高新区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谋事先谋势。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去年以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新亭带队,先后对贵阳、深圳、杭州、咸阳等地开展了实地调研,就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实施路径、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学习,在充分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高新区开始谋划实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结合高新区长远规划和内在需求,通过深度研学与谋划,如今高新区建设智慧新城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善政”“兴企”“惠民”的三大目的和意义也越来越明确。

善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切入点,开展政务智慧应用建设,使之成为政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强化社会治理能力的工具和抓手。

兴企:加快产业升级,服务产业经济。高新区要壮大区内企业,吸引外来企业,形成产业发展生态链,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需要打造稳定成熟的智慧城市框架,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和环境,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融合,拉动经济增长。

惠民:高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便民惠民服务。在教育、医疗、创业、社区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群众感受到政府的服务,让群众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全面的服务,提高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经过30年发展,高新区由一片荒芜之地发展成为现在创新能力领先、产业特色明显、城市功能基本完善的新城区,在全国156家高新区中排名第21位,进入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国家自创区序列。谋定而后动,今年1月举行的高新区领导干部(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要聚焦智慧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围绕产业链,布局科创链,完善金融链,强化政策链,着力打造更加宜创、宜业、宜居的智慧新城,奏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集结号。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智慧高新”如何建?高新区明确,以云平台为支撑,以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和大数据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组织、资金人才为保障,全力开展“1+3+N”郑州高新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1+3+N”即“核心支撑一平台、城市运行三中心、多元服务N应用”,分别从三个层面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设计,这三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交叉渗透的。

核心支撑一平台:是支撑郑州高新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智慧城市云平台,为各级政务部门提供信息化基础资源、数据支撑和业务支撑服务。

城市运行三中心:包括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和超算中心。

多元服务N应用:建设以智慧教育、智慧交通为重点的惠民服务应用;建设以协同办公、智慧环保为重点的政务应用;建设以企业服务平合、经济运行平台为重点的产业应用;建设以一网通、一格通、一点通、一号通为重点的通用应用。

顶层设计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勾画出一幅亮丽蓝图,愿景的实现则必须依托一个个重点、亮点项目来推动。目前,郑州高新区已集聚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公司、汉威科技集团股份公司、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智慧产业相关企业,智慧效应初显。但要想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担当更多责任、奉献更多智慧、做出更大贡献,则需要更多的项目和企业作为新的助推动力。

如今的高新区正在围绕“聚焦智慧产业、建设智慧社会”布局发展,实施一批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的项目,智慧产业正在成为驱动郑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正在加快谋定启动的十个抓手级工程就有许多重要举措:高质量党建工程、中国(郑州)智慧传感谷规划建设工程、千亿级网络空间安全产业打造工程、大数据产业培育工程、北斗应用四区两中心一基地建设工程、科技金融港建设工程、智慧高新建设工程、智慧家庭2.0三万户规模示范工程、国际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工程、产城更新示范工程等。十个抓手级工程,如星星之火,将形成燎原之势。

窥一斑而知全貌,细数这些抓手级工程,足以颠覆你对未来城市的感知:三万户以上规模的智慧家庭2.0示范工程,依托区内科研院所可见光通信和拟态防御技术方面的优势,通过示范工程建设迅速带动智慧家居相关产业; 5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国智能传感谷,将依托区内良好的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打造智能传感器产业组团;一大批信息安全和网络空间领域的高端研发机构、优质企业和优秀团队集聚,依托区内产业生态,打造千亿级信息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产业组团。

绘就“智慧高新”蓝图

30年栉风沐雨,辛勤耕耘,高新区已经成为中国中部颇具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高新高端创新资源富聚为智慧城市植下了肥沃的土壤:

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一本高校坐落于此;郑州机械研究所、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中国烟草郑州烟草研究院、中船重工713研究所等8个部属院所在此安家;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4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国家级工程中心、41个市级以上院士工作站和663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在此集聚……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密度中部领先,让“智慧高新”的架构和梦想渐行渐近。

特别是2018年,郑州高新区进行了人事薪酬与管理体制的改革,成立了4个专业化机构,智慧产业发展中心就是其中之一。管委会更是将经济发展局培育发展主导产业、统筹推动主导产业的职能调整到智慧产业发展中心,着力推进智慧高新建设。这意味着郑州高新区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智慧化阶段。

未来触手可及,“智慧高新”目标已然落定: 到2018年底,高新区新型智慧城市雏形基本形成;建立健全郑州高新区新型智慧城市工作机制,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合理、责任明确、运转顺畅的新型智慧城市推进机制;建设智慧城市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为全区各级各部门提供数据交换、共享、分析等服务,为各领域智慧应用提供有效支撑;启动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协同办公为核心的应用建设,让老百姓和城市管理者切实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打造一批以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安监、智慧政务为代表的重点特色应用。

到2020年,高新区新型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建成高速、互联、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成开放、共享、安全的数据资源利用体系;建成便捷、高效、智能的智慧应用服务体系;建成自主、可控、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成创新、多元、绿色的智慧产业生态体系。

回溯30年来时路,郑州高新区筚路蓝缕,奋勇开拓。今天,站在三十而立的历史节点,重温过去,憧憬明天,“智慧高新”俨然是一首恢弘悠远的交响乐章,正徐徐奏响。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25710 2018-12-18 00:00:00 二 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动力足 建设宜业宜居智慧高新新城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