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事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当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以后,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不断拷问着: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当服务“中国制造2025”、对接“一带一路”、助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时代需求迎面而来,郑州职业教育在历经了多年大手笔投入、大步伐发展之后,更清晰地确定:郑州职业教育要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让每一位职校生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记者 张勤 练“内功”,课程先行促内涵提升 改革开放40年间,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如今,郑州已形成规模较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82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5所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校、13所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校,17个专业大类132个专业,449个专业点,19万在校生,9000教职工。 作为河南省第一批普通高中多样化示范校,郑州十中(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以普职融通办学而入选。 如何融与通呢? 校长韦艳春介绍,高一和高二上学期在统一学习国家普通高中课程的基础上,植入职业课程;学生在高二学业水平结业后实行分流,自主选择发展途径。 成绩好、有意愿升入综合性大学的同学,参加普通高考;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但有一技之长,又想升学的同学,转向技能班,通过一年强化技能学习,参加对口升学、对口单招等,即“文化+技能”的考试;无意升学的学生,通过一年技能学习,考取专业技能合格证,直接就业。 搬入郑州职教园区后,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的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而在韦艳春看来,规模不仅仅是学生数量,更重要的是教学质量和课程质量。学校探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拓展课程,将学科教学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职业技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目前,拓展课程的种类约有五大类100多门,其中人文素养类和职业技能类课程比例约占总选修课程的80%。 同样的,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也在“练内功”上不断下功夫。校长李京辉介绍,为了将专业优势形成拳头,学校推行以专业群为基础的“系部制”改革,组建了“三系一部”、9大工作室,涵盖了25个专业。 “系部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其实就是充分借鉴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做到简政放权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专业的能动性,让专业有责任感、让老师有使命感、让学生有成就感。”李京辉说,同时引入职业素养课程,学生普遍成长迅速,更能理解他人,更愿意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外连企业,产教融合拓宽就业渠道 职业教育,目前依然是以就业为主的教育。 2018年初,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工作部署。 校企合作在郑州市职业学校中开展得如火如荼。 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在校企合作探索中,强化企业冠名班的建设,学校先后与8家企业组建了“新大陆物联网班”“亚龙班”“博雅班”等14个冠名班级,全面邀请企业参与方案制订、专业建设和实训实践。 “职业教育只有与企业深度合作,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校长李京辉说,近几年来学校一直边探索边发展,并逐步由单纯的实习就业合作,向人才共育、专业共建、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推进。 如今,郑州市已经成立10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1所现代学校制度试点单位,8所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56个校内实训基地,130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郑州市基本形成了产教协同发展和校企共同育人的格局,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不断增强,办学活力持续增强。 “国赛”舞台,郑州职业教育叫响全国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国内职业教育的风向标。近年来,郑州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以赛促教”的独特模式。 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有一面“竞赛墙”。自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始举办以来,学校累计10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得一等奖10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31项。 还有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在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技能大赛中,郑州市共获得一等奖29个、二等奖58个、三等奖94个,累计奖牌181枚,金牌及奖牌总数占全省半数以上,强势彰显出郑州职教特色与品牌。 如今,郑州市中职学校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完善国赛、省赛、市赛、校赛四级竞赛体系。自1994年起,郑州市坚持举办了24届职业学校技能竞赛。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